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央廣網評】把“課間十分鍾”還給孩子 不該是個難題

發布時間:2023-11-01 08:38:00來源: 央廣網

  近日,一位小學老師在網上反映,其所在的學校大部分學生在課間不出教室,引發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共鳴。從(cong) 網友留言和媒體(ti) 報道來看,很多學校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學生在課間禁止出教室,但老師會(hui) 口頭教育學生:除了上廁所、接水外,盡量不外出活動,即便在教室裏,也不可大聲說話。一些要求較為(wei) “寬鬆”的學校,會(hui) 允許孩子在走廊裏走動,但不能上下樓或去操場。

  這一趨勢令人感到不解、擔憂。有了課間十分鍾,孩子們(men) 可以在教室裏稍作休息,為(wei) 進入下一節課調整好狀態,也可以到走廊裏呼吸下新鮮空氣,跟同學閑聊、交流學習(xi) 心得,或是到操場上活動一下,這些都是校園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課間休息不僅(jin) 有益於(yu) 孩子們(men) 的身心健康,也會(hui) 成為(wei) 美好的校園回憶。反之,課間不讓學生走出教室,非但讓孩子們(men) 少了很多活動筋骨、交流交友的機會(hui) ,還可能滋生其他問題。譬如,就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在課間隻能跑到廁所裏跟同學聊天、分享零食。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講,不同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同,課間都采取“不出教室”的管理方式,顯然也不合理、不必要。

  “課間十分鍾”引發的熱議,折射出人們(men) 對課間活動回歸校園的期待。其實,這些道理校長和老師都懂,甚至比多數人更懂,那問題出在哪?一個(ge) 很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在課間活動中因打鬧而發生的糾紛乃至安全事故,讓學校對學生的課間活動提心吊膽。為(wei) 了避免出現問題被教育部門追責、被家長索賠,一些學校索性對學生采用了課間“圈養(yang) ”模式。這多少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是一種“懶惰”的管理。

  把“課間十分鍾”還給孩子,本不該是個(ge) 難題。課間活動,安全絕對是第一位的。一方麵,老師和家長要多給孩子講講課間活動的安全注意事項,並通過校園廣播、公告欄等渠道多作安全提示,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另一方麵,學校要提升走廊護欄、樓道扶手、監控攝像頭等硬件設施的質量,同時安排值班人員維護課間秩序,對課間活動中孩子的一些有安全風險的行為(wei) ,老師要及時製止、批評教育並告知家長,共同教育。此外,教育部門也要聯合當地學校,共同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保險機製,盡量緩解家校對課間活動的安全顧慮。

  說到底,把“課間十分鍾”還給學生,體(ti) 現的是教育理念和責任擔當,考驗的是家長、學校和社會(hui) 協同育人的能力,是真正的“一切從(cong) 孩子出發”。(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