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大二院舊址掛牌“類博物館” 北京市類博物館已達20家

發布時間:2023-11-06 14:36:00來源: 北京日報

  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係樓)近日掛牌“北京地區類博物館”,正式納入北京市博物館序列。截至目前,北京地區類博物館已達20家。

  北大二院舊址位於(yu) 東(dong) 城區沙灘後街55、59號一帶原京師大學堂院內(nei) 。該樓建於(yu) 1904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化高等教育學校——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館內(nei) 布設“偉(wei) 大開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專(zhuan) 題展”,建築麵積1430平方米,展覽麵積835平方米,展品472件,包含大量文物複製品、檔案、圖片、油畫、場景複原及藝術裝置,於(yu) 2021年6月1日揭牌開放。

  展覽開幕後,該館發揮特色,打造革命舊址隔空對話、“流動的紅色課堂”等特色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品牌,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前累計接待觀眾(zhong) 8萬(wan) 餘(yu) 人次。該館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掛牌為(wei) 契機,充分發揮“類博物館”收藏展示、宣傳(chuan) 教育功能,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探索創新,開展更豐(feng) 富的社教活動。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於(yu) 具有部分博物館功能、尚未達到登記備案條件的“類博物館”,開展登記管理試點,同時製定出台“類博物館”登記管理製度和評估標準,支持一批符合條件的“類博物館”掛牌開放。今年以來,市文物局積極推動“類博物館”掛牌開放,截至目前已有20家“類博物館”陸續掛牌,包括北京祥體(ti) 育博物館、聲音藝術博物館、瞭倉(cang) 數字藏品博物館、京報館(邵飄萍故居)等。市文物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類博物館”培育工作機製,繼續開展“類博物館”指導培育工作,積極探索民間收藏有序納入城市博物館體(ti) 係建設的工作路徑,持續激發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

  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係樓)近日掛牌“北京地區類博物館”,正式納入北京市博物館序列。截至目前,北京地區類博物館已達20家。

  北大二院舊址位於(yu) 東(dong) 城區沙灘後街55、59號一帶原京師大學堂院內(nei) 。該樓建於(yu) 1904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化高等教育學校——京師大學堂建築遺存。館內(nei) 布設“偉(wei) 大開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專(zhuan) 題展”,建築麵積1430平方米,展覽麵積835平方米,展品472件,包含大量文物複製品、檔案、圖片、油畫、場景複原及藝術裝置,於(yu) 2021年6月1日揭牌開放。

  展覽開幕後,該館發揮特色,打造革命舊址隔空對話、“流動的紅色課堂”等特色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品牌,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前累計接待觀眾(zhong) 8萬(wan) 餘(yu) 人次。該館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掛牌為(wei) 契機,充分發揮“類博物館”收藏展示、宣傳(chuan) 教育功能,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探索創新,開展更豐(feng) 富的社教活動。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於(yu) 具有部分博物館功能、尚未達到登記備案條件的“類博物館”,開展登記管理試點,同時製定出台“類博物館”登記管理製度和評估標準,支持一批符合條件的“類博物館”掛牌開放。今年以來,市文物局積極推動“類博物館”掛牌開放,截至目前已有20家“類博物館”陸續掛牌,包括北京祥體(ti) 育博物館、聲音藝術博物館、瞭倉(cang) 數字藏品博物館、京報館(邵飄萍故居)等。市文物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類博物館”培育工作機製,繼續開展“類博物館”指導培育工作,積極探索民間收藏有序納入城市博物館體(ti) 係建設的工作路徑,持續激發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