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態勢良好
本報重慶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11月7日,第五屆(2023)全國農(nong) 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在重慶舉(ju) 行。論壇上發布的《2023年全國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國家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共培養(yang) 高素質農(nong) 民75.39萬(wan) 人,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態勢良好、隊伍結構持續改善。
《報告》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農(nong) 業(ye) 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xie) ,總結了全國農(nong) 民教育培訓情況,對全國30個(ge) 省、163個(ge) 區縣、近萬(wan) 名高素質農(nong) 民開展問卷調查,掌握了2022年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基本情況,重點測算了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指數,並研究提出了促進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的對策建議。
《報告》顯示,我國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態勢良好。2023年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指數為(wei) 0.5228,較2022年上升2.99%。中部和東(dong) 部地區的發展指數領先,西部地區居中。發展指數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為(wei) 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河南省、上海市。
此外,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結構持續改善。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相對年輕,平均年齡為(wei) 45歲;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68%,大專(zhuan) 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職業(ye) 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獲得農(nong) 民技術人員職稱、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的比例分別比2021年提高了6.64個(ge) 百分點、3.46個(ge) 百分點;高素質農(nong) 民新生力量充足,一大批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外出務工返鄉(xiang) 人員等新生力量加入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占比達49.25%。
《報告》顯示,大部分高素質農(nong) 民從(cong) 事傳(chuan) 統的種養(yang) 業(ye) ,其中20.86%的高素質農(nong) 民從(cong) 事休閑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等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71.76%的高素質農(nong) 民對周邊農(nong) 戶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比2021年增加6.72個(ge) 百分點,主要是為(wei) 周邊農(nong) 戶提供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統一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
《報告》指出,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環境仍需優(you) 化,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包括在中央方針政策指引下,政府要強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才培養(yang) 頂層設計,強化部門間優(you) 質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建立多部門一體(ti) 推進農(nong) 民教育培訓的工作機製;將農(nong) 民納入國家職業(ye) 教育免學費和助學政策範圍內(nei) ,為(wei) 農(nong) 民提供從(cong) 培訓到中高職及以上的終身教育途徑;強化地域間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分類指導,持續提升培育供給能力;謀劃實施農(nong) 民素質素養(yang) 提升工程,建立農(nong) 民多層次培訓途徑和金字塔型人才梯次結構等。
據了解,第五屆(2023)全國農(nong) 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下,由中央農(nong) 業(ye) 廣播電視學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中國農(nong) 民體(ti) 育協會(hui) 、重慶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主辦。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08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