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網紅直播間都有哪些“圈錢”劇本

發布時間:2023-11-10 09: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寶子們(men) ,優(you) 惠券來了!”“家人們(men) ,好機會(hui) 千萬(wan) 不要錯過,價(jia) 格已經打到最低了!”

  今年“雙11”電商購物節,35歲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女青年劉寧霞,一有空就點進短視頻平台的直播間,在賣力的吆喝聲中,作為(wei) 主播口中的“家人”,她也不停地“買(mai) 買(mai) 買(mai) ”。

  劉寧霞是一名銀行金融產(chan) 品經理,從(cong) 5年前開始關(guan) 注帶貨直播,“現在直播太火了,不僅(jin) 公眾(zhong) 人物、企業(ye) 家參與(yu) 直播帶貨,我家小區沿街經營的麵館和花店的年輕個(ge) 體(ti) 戶每天也在開直播、賣產(chan) 品,真是萬(wan) 物可直播,人人齊帶貨啊!”

  今年5月,2023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yu) 短視頻)行業(ye) 年會(hui) 發布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yu) 短視頻)行業(ye) 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我國網絡直播賬號超1.5億(yi) 個(ge) ,內(nei) 容創作者賬號超10億(yi) 個(ge) 。

  這5年,因為(wei) 常看直播帶貨,劉寧霞的網購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是缺什麽(me) 買(mai) 什麽(me) ,現在經常跟著帶貨“網紅”下單囤貨,“但這段時間,直播翻車的事故真不少,帶的貨質量也參差不齊”。

  花樣百出的直播“劇本”

  擁有175萬(wan) “粉絲(si) ”的短視頻博主“勞士頓波哥”,是劉寧霞關(guan) 注較早的一名帶貨主播。

  今年10月15日至22日淩晨,“勞士頓波哥”直播銷售零食時,還有低俗表演,直播時段多集中在晚上10點以後,最晚的一次低俗表演從(cong) 夜裏2點30分直播到3點35分。

  劉寧霞和一些網友予以譴責,“為(wei) 了流量什麽(me) 都幹得出來”“永久封禁,不給任何機會(hui) ”,並向平台管理方舉(ju) 報。平台方10月22日上午對該博主作出“作品優(you) 化提示”。目前,該博主的賬號已被設置為(wei) 私密賬號,網友無法查看其短視頻內(nei) 容。

  “網紅直播帶貨最看重用戶黏性和忠誠度,眼看他的這些數據越來越高,轉眼就崩塌了。”劉寧霞感歎。

  今年9月中旬,四川警方通報了一起案例。以“涼山曲布”“趙靈兒(er) ”“涼山孟陽”“涼山阿澤”為(wei) 代表的“網紅”們(men) ,在MCN機構(多頻道網絡Multiple-Channel Network,即網紅經紀公司或 “網紅孵化器”——記者注)的孵化下,打著助農(nong) 旗號,通過擺拍虛假視頻、打造“大涼山原生態”人設,自稱助銷大涼山的土蜂蜜等農(nong) 特產(chan) 。

  有網友質疑他們(men) 是炒作,“趙靈兒(er) ”還曾發視頻回應:“我隻是想記錄鄉(xiang) 村生活,沒有團隊,沒有資本和大公司的包裝……”

  “原來發這些短視頻內(nei) 容的盡頭是直播帶貨啊!”劉寧霞曾感動於(yu) “曲布”為(wei) 孝敬父母、擺脫貧困生活而試水直播帶貨,買(mai) 過其直播間的山核桃。得知這些都是虛假擺拍,她有一種被欺騙的憤怒感,“虛假助農(nong) ,賣慘營銷,屬實可惡”。

  抖音集團今年9月11日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安全治理透明度報告》披露,今年第二季度,發現並處置了9000個(ge) 涉及擺拍、賣慘、誇張凸顯社會(hui) 與(yu) 家庭矛盾等不實信息,或借助發布“助農(nong) ”“助老”“助殘”“助困”等謀求商業(ye) 變現的偽(wei) 公益賬號及其內(nei) 容。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於(yu) 踐踏法律紅線的行為(wei) ,公安機關(guan) 將堅決(jue) 依法嚴(yan) 厲查處。”在今年9月20日通報“係列網紅直播帶貨案”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有關(guan) 負責人提醒說:“自媒體(ti) 不是隨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切勿造謠引流、非法牟利,擾亂(luan) 網絡空間秩序;希望廣大網民積極舉(ju) 報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線索,與(yu) 警方一道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秩序。”

  售假套路多 監管有盲區

  “‘辛巴’賬號被封了。”11月2日,劉寧霞發現,這名擁有415.1萬(wan) “粉絲(si) ”的“網紅”帶貨博主“違反了平台方相關(guan) 規定”,網友已無法查看其短視頻內(nei) 容,也無法看到其帶貨店鋪,“我並不覺得意外,他以前就因為(wei) 銷售假燕窩,個(ge) 人賬號被平台方封禁過。現在,短視頻博主稍攢點粉絲(si) 、有點人氣,立馬就開始帶貨了,但有不少都在產(chan) 品質量上翻了車,甚至有些直接賣假貨。”

  最近剛入冬,陝西省鹹陽市女青年鄭茜打算從(cong) 短視頻帶貨直播間買(mai) 一些過冬的衣服鞋子。她發現,有些粉絲(si) 數千或數萬(wan) 的博主,用一些帶貨話術,將自己帶貨的運動鞋稱為(wei) “倒鉤”,“這些鞋和某品牌運動鞋的外形高度相似,簡直‘傻傻分不清楚’”。

  在一個(ge) 短視頻平台上,鄭茜看到一些帶貨博主,對網友詢價(jia) 的評論,僅(jin) 回複一個(ge) “加微信私聊”的表情。

  鄭茜添加對方微信詢價(jia) 得知,雪地靴100多元至400多元、三合一衝(chong) 鋒衣不到500元、羽絨服800多元。賣家在微信朋友圈發的服裝鞋子樣圖,和一些品牌產(chan) 品的外觀高度相似,“比如,羽絨服隻是品牌標誌的字母間隔不同,普通消費者很難看出差別。這些主播賣所謂高仿貨,就是知假售假。而且購買(mai) 規則是‘隻換不退、換貨郵費自理’。”

  她意識到,這些主播之所以不在直播間留言區直接回答網友問題,而是要求加微信私聊,就是為(wei) 了盡量避開監管。如果消費者購買(mai) 產(chan) 品出現了問題,就隻能自認倒黴。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完全無法得到保障。

  帶貨主播別淪為(wei) 被流量支配的“工具人”

  10多天前,一名有著900多萬(wan) “粉絲(si) ”的“網紅”主播在直播時,披頭散發、表情猙獰,手中拿著印有某品牌標識的產(chan) 品。直播間還有一名女主播擺出“一字馬”的姿勢,身後的牌子上寫(xie) 著“視覺效果 請勿模仿”。

  很多網友都留言表達了憤怒。一名網友說:“這太低俗了,一點也不尊重女性。推銷美妝產(chan) 品有必要用這樣的視覺效果嗎?”

  被網友質疑後,這名主播道歉表示“是我太low(低級),對不起。”事實上,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因“口無遮攔”而向網友道歉。

  “動不動就道歉,一出問題就道歉了事,等風頭過了再犯不誤。對這些打擦邊球的主播來說,違規成本也太低了。”安徽淮北女青年周曉燁說。

  在直播帶貨平台上,除了頭部主播及其帶貨團隊,還有許多擁有數十萬(wan) 、十幾萬(wan) 或幾萬(wan) “粉絲(si) ”、在所在區域有一定網絡傳(chuan) 播影響力的“網紅”帶貨博主,不當言行也常令網友直呼“不忍直視、給當地丟(diu) 臉了”。

  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的“【以達之名】寧夏海瑞”擁有29.9萬(wan) “粉絲(si) ”,長期帶貨銷售百貨商品,平台顯示其跟買(mai) 人數296人、已售商品306件。今年8月,為(wei) 提高直播熱度、吸引粉絲(si) 、博取流量,他在直播間與(yu) 他人互罵、語言低俗,被固原市原州區公安分局頭營鎮派出所約談。

  2019年以來,他因內(nei) 容低俗、汙言爛語、惡搞醜(chou) 化人物形象等違規事實,已多次被當地公安網信部門約談或封禁。

  “對於(yu) 多次出現問題、屢教不改的主播,就應該有更嚴(yan) 厲的懲罰措施。比如,納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永久禁言,不允許以更換賬號或更換平台等形式再度開播。”周曉燁認為(wei) 。

  “直播帶貨為(wei) 年輕人開辟了就業(ye) 新通道,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遵紀守法、營造良好網絡環境才是正道。”抖音集團工作人員劉峰(化名)說。

  劉峰參與(yu) 直播內(nei) 容監管的工作。在他看來,直播帶貨平台是“網紅”們(men) 的名利場,也是風口浪尖之地。“就算‘粉絲(si) 群’再龐大,也絕不能忘記直播帶貨的初心。”

  他認為(wei) ,實體(ti) 店銷售與(yu) 線上帶貨的本質並無不同,前者導購“一對一”向消費者賣貨;而後者麵向“家人們(men) ”“一對多”帶貨,其一舉(ju) 一動、言行舉(ju) 止被數萬(wan) “粉絲(si) ”看在眼裏,“因此更要堅守初心、嚴(yan) 於(yu) 律己”。

  劉峰說,平台方提倡帶貨主播及其團隊認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直播時間段,提升自身銷售技能,充分了解所銷產(chan) 品的性能,加強品控甄選能力,為(wei) 消費者推介物美價(jia) 廉的好產(chan) 品,絕不提倡那些千奇百怪的表演設計。“留住消費者是關(guan) 鍵,但留客要有道。”

  關(guan) 於(yu) 新消費文化對青年消費者的影響,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社會(hui) 學博士王斌指出,“這存在潛在風險。”消費新圈層、新物種和新場景的加快融合,不可避免地催生了新的市場監管漏洞。王斌建議,亟須下大力氣嚴(yan) 管“種草”平台,依法懲處誘導借貸購物、衝(chong) 動消費、高價(jia) 接盤的失德博主。要著力提升青少年數字素養(yang) ,利用相關(guan) 課程、講座、拓展活動,以貼近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案例,揭開平台的隱蔽算法、盈利模式、誘導話術、成癮機製等“黑箱”,填補互聯網知識空缺。

  寧夏“小鎮女青年”王倩是直播購物的愛好者,她希望,帶貨主播能夠幫助消費者篩選出好的產(chan) 品,堅決(jue) 抵製違背公序良俗和主流價(jia) 值觀的語言和行為(wei) 。“我們(men) 拒絕淪為(wei) 被流量操縱的‘韭菜’,也希望‘網紅’帶貨主播別淪為(wei) 被流量支配的‘工具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