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個中華老字號被“摘牌”
近日,商務部網站發布《商務部等5部門關(guan) 於(yu) 公布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在繼續保留1000個(ge) 經營規範、發展良好的品牌同時,將長期經營不善的55個(ge) 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動態評價(jia) 機製將促使老字號更好傳(chuan) 承發展,加速創新轉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北京5個(ge) 品牌在移出之列
根據此次複核結果,55個(ge) 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的品牌中,北京有5個(ge) ,分別是北京華女內(nei) 衣有限責任公司的“華女”、北京東(dong) 華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建華皮貨服裝分公司的“雪花”、北京華鵬食品有限公司的“通三益”、北京二商京華茶業(ye) 有限公司的“TP”和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的“新路春”。
公開資料顯示,華女內(nei) 衣創立於(yu) 上世紀30年代,曾是北京惟一生產(chan) 傳(chuan) 統純棉布文胸及度身訂製內(nei) 衣的老字號,以舒適、款式多樣、號型齊全而備受消費者喜愛。
服裝領域的另一家老字號企業(ye) 建華皮貨始建於(yu) 1927年,主要經營裘皮、革皮等皮貨以及地毯、絲(si) 綢、顧繡等商品,曾服務不少外賓和來自海外的遊客。
最為(wei) 北京市民熟知的當屬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路春”,它最早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開業(ye) 於(yu) 1980年,後更名為(wei) 新路春飯莊,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頗負盛名。不過,隨著狗不理回收在京加盟店,新路春就轉型經營魯菜等菜係,但由於(yu) 經營不善,聚德華天公司將新路春的原址改為(wei) 峨嵋酒家,新路春品牌逐漸淡出人們(men) 視野。
另一食品類品牌“通三益”,一直以生產(chan) 能止咳潤肺的“秋梨膏”聞名,為(wei) 老北京人所喜愛。1993年,當時的國內(nei) 貿易部授予該品牌“中華老字號”稱號,隨後另一家同名食品廠的出現,使“通三益”一度陷入商標糾紛。時過境遷,通三益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當下的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個(ge) 老字號。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除了前門有家“通三益雪梨湯”外,其餘(yu) 4個(ge) 品牌已無相關(guan) 門店。
“有進有出”推動健康發展
為(wei) 何要清退一批中華老字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ya) 東(dong) 在解讀此次複核結果時介紹,商務部於(yu) 2006年、2011年先後認定兩(liang) 批共1128個(ge) 中華老字號品牌,為(wei) 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製、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商務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建立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製,對已有中華老字號進行全麵複核,將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chan) 、注銷、倒閉,或者喪(sang) 失老字號注冊(ce) 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
盡管55個(ge) 品牌退出了,但整體(ti) 看,中華老字號依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22年,中華老字號企業(ye)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ye) 收入超1.2萬(wan) 億(yi) 元;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ye) 收入更是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平。“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ye) 發展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經濟價(jia) 值,也有豐(feng) 富的文化價(jia) 值,已成為(wei) 老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覺’的重要組成。”何亞(ya) 東(dong) 說。
記者從(cong) 市商務局獲悉,此前北京市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7個(ge) ,除去本次被摘牌的5個(ge) ,在京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共有112個(ge) ,居全國第二。其中,曆史最悠久的品牌為(wei) 鶴年堂,已擁有618年曆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鶴年堂中醫藥養(yang) 生文化”。
守正創新讓老字號曆久彌新
從(cong) 漫長歲月中走來的老字號,該如何傳(chuan) 承發展?近年來,一批北京老字號品牌展開了大膽創新。
走進位於(yu) 東(dong) 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號店”,顏值頗高的各類點心吸引眾(zhong) 多年輕人排隊購買(mai) ,而這裏正是開業(ye) 於(yu) 1984年的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第一營業(ye) 部原址。“朋友來玩,我特意給買(mai) 了伴手禮,既時髦又帶有北京韻味。”“95後”姑娘王悅說。
有350年曆史的同仁堂也在加速轉型,推出新潮的養(yang) 生咖啡館“知嘛健康”。有著200多年中醫藥文化積澱的長春堂,在去年開設了一家新中式茶樓“順時而飲”。另一家老字號白塔寺藥店將一層部分區域改為(wei) 了咖啡廳,提供獨家配方的養(yang) 生特飲。
為(wei) 支持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更多的支持舉(ju) 措也在路上。今年9月,市商務局等9部門發布《進一步促進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確,到2025年,北京的中華老字號將達到130家左右,北京老字號達到300家左右,同時培育10個(ge) 左右北京老字號集聚區。
近日,商務部網站發布《商務部等5部門關(guan) 於(yu) 公布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的通知》,在繼續保留1000個(ge) 經營規範、發展良好的品牌同時,將長期經營不善的55個(ge) 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動態評價(jia) 機製將促使老字號更好傳(chuan) 承發展,加速創新轉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北京5個(ge) 品牌在移出之列
根據此次複核結果,55個(ge) 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的品牌中,北京有5個(ge) ,分別是北京華女內(nei) 衣有限責任公司的“華女”、北京東(dong) 華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建華皮貨服裝分公司的“雪花”、北京華鵬食品有限公司的“通三益”、北京二商京華茶業(ye) 有限公司的“TP”和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的“新路春”。
公開資料顯示,華女內(nei) 衣創立於(yu) 上世紀30年代,曾是北京惟一生產(chan) 傳(chuan) 統純棉布文胸及度身訂製內(nei) 衣的老字號,以舒適、款式多樣、號型齊全而備受消費者喜愛。
服裝領域的另一家老字號企業(ye) 建華皮貨始建於(yu) 1927年,主要經營裘皮、革皮等皮貨以及地毯、絲(si) 綢、顧繡等商品,曾服務不少外賓和來自海外的遊客。
最為(wei) 北京市民熟知的當屬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路春”,它最早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開業(ye) 於(yu) 1980年,後更名為(wei) 新路春飯莊,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頗負盛名。不過,隨著狗不理回收在京加盟店,新路春就轉型經營魯菜等菜係,但由於(yu) 經營不善,聚德華天公司將新路春的原址改為(wei) 峨嵋酒家,新路春品牌逐漸淡出人們(men) 視野。
另一食品類品牌“通三益”,一直以生產(chan) 能止咳潤肺的“秋梨膏”聞名,為(wei) 老北京人所喜愛。1993年,當時的國內(nei) 貿易部授予該品牌“中華老字號”稱號,隨後另一家同名食品廠的出現,使“通三益”一度陷入商標糾紛。時過境遷,通三益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當下的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個(ge) 老字號。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除了前門有家“通三益雪梨湯”外,其餘(yu) 4個(ge) 品牌已無相關(guan) 門店。
“有進有出”推動健康發展
為(wei) 何要清退一批中華老字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ya) 東(dong) 在解讀此次複核結果時介紹,商務部於(yu) 2006年、2011年先後認定兩(liang) 批共1128個(ge) 中華老字號品牌,為(wei) 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製、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商務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建立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製,對已有中華老字號進行全麵複核,將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chan) 、注銷、倒閉,或者喪(sang) 失老字號注冊(ce) 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
盡管55個(ge) 品牌退出了,但整體(ti) 看,中華老字號依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22年,中華老字號企業(ye)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ye) 收入超1.2萬(wan) 億(yi) 元;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ye) 收入更是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平。“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ye) 發展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經濟價(jia) 值,也有豐(feng) 富的文化價(jia) 值,已成為(wei) 老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覺’的重要組成。”何亞(ya) 東(dong) 說。
記者從(cong) 市商務局獲悉,此前北京市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7個(ge) ,除去本次被摘牌的5個(ge) ,在京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共有112個(ge) ,居全國第二。其中,曆史最悠久的品牌為(wei) 鶴年堂,已擁有618年曆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鶴年堂中醫藥養(yang) 生文化”。
守正創新讓老字號曆久彌新
從(cong) 漫長歲月中走來的老字號,該如何傳(chuan) 承發展?近年來,一批北京老字號品牌展開了大膽創新。
走進位於(yu) 東(dong) 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號店”,顏值頗高的各類點心吸引眾(zhong) 多年輕人排隊購買(mai) ,而這裏正是開業(ye) 於(yu) 1984年的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第一營業(ye) 部原址。“朋友來玩,我特意給買(mai) 了伴手禮,既時髦又帶有北京韻味。”“95後”姑娘王悅說。
有350年曆史的同仁堂也在加速轉型,推出新潮的養(yang) 生咖啡館“知嘛健康”。有著200多年中醫藥文化積澱的長春堂,在去年開設了一家新中式茶樓“順時而飲”。另一家老字號白塔寺藥店將一層部分區域改為(wei) 了咖啡廳,提供獨家配方的養(yang) 生特飲。
為(wei) 支持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更多的支持舉(ju) 措也在路上。今年9月,市商務局等9部門發布《進一步促進北京老字號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確,到2025年,北京的中華老字號將達到130家左右,北京老字號達到300家左右,同時培育10個(ge) 左右北京老字號集聚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