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呼吸道傳染病來勢洶洶 老人、兒童、重點人群如何防護?

發布時間:2023-11-28 08:46: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 雷妍)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guan) 情況。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當前,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wei) 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ti)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認為(wei) ,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yu) 多種呼吸道病原體(ti) 疊加有關(guan) 。

  呼吸道傳(chuan) 染病來勢洶洶,老年人、兒(er) 童、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如何進行防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dong) 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給出了簡單實用的建議。

  老年人:不可大補,多做呼吸操

  由於(yu) 年齡增長,老年人髒腑氣血虧(kui) 虛,抵抗力下降,是呼吸道傳(chuan) 染病高發人群。張忠德提示,可從(cong) 三方麵注意:

  注意保暖。所謂“風從(cong) 頭來,寒從(cong) 腳起”,老年人保暖部位以頭、頸、背、足為(wei) 主。

  多曬太陽。冬天的太陽是大自然給我們(men) 最好的溫陽驅寒、提高免疫力的禮物。

  飲食調理。可用健脾、補氣、固表、溫陽、祛寒的中成藥或藥膳來進行防護。注意不要大補,要溫補。

  張忠德強調,不要等到老人生病了才去幹預,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人。比如,如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患者平時要多做呼吸操和腹式呼吸訓練,幫助緩解症狀。基礎病嚴(yan) 重或咳嗽發熱很厲害的老人,一定要盡早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辦法,讓患者盡快康複。

  兒(er) 童咳嗽:區分熱咳寒咳,病初愈時要注意

  很多兒(er) 童患有呼吸道疾病之後,雖然燒退了,但咳嗽卻持續時間很長。張忠德表示:“居家調養(yang) 有很多有效方法,大多數病人是可以居家治好這種咳嗽的。當然前提是他沒有重症肺炎和其他比較重的症狀。”

  張忠德介紹,中醫理論中,兒(er) 童是“稚陰稚陽”體(ti) 質,疾病初愈時脾胃功能還很脆弱,一旦吃補品過度,就會(hui) 增加脾胃負擔,誘發咳嗽。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比較心急,發燒時希望快速退熱,所以用藥很猛,容易使風寒或風熱的邪氣未祛除幹淨而被關(guan) 在體(ti) 內(nei) ,引起咳嗽。

  幫孩子緩解咳嗽症狀,首先要辨清風熱還是風寒。張忠德介紹,風熱一般表現為(wei) 喉嚨痛、有黃痰,黃色鼻涕,可用清熱解毒化痰的中成藥,或化痰的西藥;清熱解毒的食療很多,例如雪梨馬蹄煲瘦肉,放點冰片糖和川貝均可。

  風寒一般表現為(wei) 喉嚨癢、陣發性咳嗽、流清鼻涕,可用一些祛寒解表補肺氣的中成藥。在食療方麵,可用陳皮、生薑、瘦肉,也可以用橙子燉水給小孩子喝。

  幹咳無痰為(wei) 燥咳,咳嗽的聲音好像撕布一樣,需要用潤肺的方法,食療可以用沙參、麥冬、蜂蜜等食材。

  還有一些居家調理方法,例如用風筒吹孩子的大椎穴,用生薑擦擦氣管部位,有助於(yu) 緩解咳嗽。

  重點人群:藥膳補氣潤燥,曬日運動養(yang) 陽

  每年冬天是呼吸道病毒高發季節,對於(yu) 高齡有基礎疾病或者服用免疫抑製、腫瘤放化療者,或者孕產(chan) 期、妊娠晚期者和低齡兒(er) 童等,都是考驗。張忠德表示,中醫理論有“正氣內(nei) 存,邪不可幹”“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之說。所以中醫特別強調扶助正氣,抵抗風寒、燥火等邪氣。具體(ti) 可從(cong) 衣食住行幾個(ge) 方麵來注意:

  首先,冬天室內(nei) 外、早晚溫差都大,要注意更換衣服;

  第二,飲食方麵,要多吃一些扶助正氣、健脾補氣的食物。冬天吃溫補的食物比較多,如羊肉、牛肉、雞肉等,要避免吃太多燥熱油膩的食物,以免難以消化,此時也可搭配一些蘿卜,既可助消化又可滋陰補氣。另外藥膳的選擇可以補氣祛寒潤燥為(wei) 主,如黨(dang) 參、黃芪、生薑、紫蘇葉、核桃等煲不同的湯,搭配不同膳食,提高機體(ti) 抗病能力;

  第三,居住方麵,除非特別冷無法通風的地方,在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多通風。在西北一些寒冷之地,還要保持濕度。南方地區可以使用保暖電器。

  第四,“運動養(yang) 陽”,提高抵抗力,運動很重要。寒冷天氣下怎樣運動?可以視情況在早上9:00~10:00、下午4:00~6:00,還有太陽的時候去運動,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傷(shang) 氣。一些中醫藥輔助療法也有幫助,例如按摩足三裏、肺俞穴;睡覺前泡腳可提升正氣,也能幫助抵抗邪氣侵襲。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