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南延 延伸至西直門
原標題:海澱推進多項交通工程,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將繼續南延從(cong) 後廠村路可一直騎行到西直門
起自回龍觀的北京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將繼續南延。記者昨天(29日)從(cong) 北京市海澱區城管委獲悉,繼去年底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南展一期工程完工後,南展二期工程將繼續推進,從(cong) 荷清路一路向南延伸至西直門。
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延至西外大街
去年底,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南展一期工程貫通。一期工程北起後廠村路,與(yu) 連接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zhuan) 用路貫通,向南與(yu) 地鐵13號線並行至北四環輔路,規劃全長約8.6公裏。市民可從(cong) 後廠村路一路沿上地東(dong) 路、上地東(dong) 二路、上地南路、信息路、中關(guan) 村北大街、荷清路騎行至北四環。
南展二期工程南北貫通項目(北四環-西直門),起點與(yu) 南展一期終點荷清路相接,向南利用公園內(nei) 非機動車道後與(yu) 中關(guan) 村南五街相接,再向南接大鍾寺東(dong) 路、四道口路、交大東(dong) 路、高梁橋斜街,終點與(yu) 西直門外大街相交,道路全長約5.7公裏。
項目建成後,後廠村路至西直門的非機動車道係統將基本貫通,串連起中關(guan) 村軟件園、清河大型居住區、清華大學、八大院校組團以及五道口、大鍾寺、西直門等商圈,便於(yu) 沿線居民出行和互動往來,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通學、休閑健身等多樣化需求,引導市民通過綠色交通方式出行。
南展二期工程將通過優(you) 化斷麵布置、重新施畫標線、加鋪路麵優(you) 化步道、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措施,完善沿線非機動車道的通行空間及騎行環境。
新增錯時共享停車位2579個(ge)
通過將停車位錯時共享提高利用率,已成為(wei) 本市解決(jue) 停車難的重要手段。記者從(cong) 海澱區城管委獲悉,海澱區大力推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商場、寫(xie) 字樓、醫院等公共建築停車設施,向周邊居民提供錯時共享停車服務。據統計,海澱區今年已新增錯時共享停車場48個(ge) ,提供2579個(ge) 停車位,有效地緩解了部分小區居民停車難。
為(wei) 增加錯時共享停車資源,海澱區啟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停車場錯時共享試點工作,選取一家區屬國企、一個(ge) 街道、一個(ge) 委辦局作為(wei) 試點。該區委托一家區屬國企作為(wei) 管理運營單位,負責與(yu) 居民簽訂錯時共享停車使用合同,與(yu) 停車場簽訂委托使用合同。街鎮負責製定居民認證規則,組織社區逐一向有需求的居民發布車場位置、停放時間、收費標準等信息。居民簽訂合同後,即可進場停車。
為(wei) 進一步推動錯時共享停車,海澱區出台了相應的補貼政策,給每個(ge) 簽訂錯時共享合同的車位每月補貼150元,由街鎮下發給停車場。目前,海澱區正在研究製定《海澱區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停車場錯時共享停車試點指導意見》,已完成全區的台賬梳理,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多個(ge) 路段疏堵工程完工
海澱區還通過拓寬步道寬度、優(you) 化交通組織、改善公交和通學車站台環境等手段,改善道路通行條件。目前,林大北路、交大東(dong) 路、大牛坊路等多處疏堵工程已完工。
林大北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西起雙清路,東(dong) 至學清路,長約930米,南北兩(liang) 側(ce) 步道寬約3米,最外側(ce) 為(wei) 綠化帶。因道路兩(liang) 側(ce) 遍布住宅區,人流量密集,人行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行人通行需求。改造中,通過壓縮綠地、擋牆外移等方式,拓寬步道。
針對林大北路老年人通行多等特點,不僅(jin) 拓寬步道增加步道通行寬度,還對無障礙設施進行了完善。步道拓寬改造後,能有效增加步道通行寬度,緩解行人通行擁堵,營造良好的通行環境,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交大東(dong) 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將步道有效通行寬度由1.3米拓寬至2.8米。項目南起高梁橋斜街,北至學院南路。改造後,不僅(jin) 人行步道拓寬,還能有效緩解機動車占壓步道的情況。
此外,金溝河路(采石北路-西四環中路)道路大修工程也已順利完成。
原標題:海澱推進多項交通工程,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將繼續南延從(cong) 後廠村路可一直騎行到西直門
起自回龍觀的北京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將繼續南延。記者昨天(29日)從(cong) 北京市海澱區城管委獲悉,繼去年底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南展一期工程完工後,南展二期工程將繼續推進,從(cong) 荷清路一路向南延伸至西直門。
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延至西外大街
去年底,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南展一期工程貫通。一期工程北起後廠村路,與(yu) 連接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zhuan) 用路貫通,向南與(yu) 地鐵13號線並行至北四環輔路,規劃全長約8.6公裏。市民可從(cong) 後廠村路一路沿上地東(dong) 路、上地東(dong) 二路、上地南路、信息路、中關(guan) 村北大街、荷清路騎行至北四環。
南展二期工程南北貫通項目(北四環-西直門),起點與(yu) 南展一期終點荷清路相接,向南利用公園內(nei) 非機動車道後與(yu) 中關(guan) 村南五街相接,再向南接大鍾寺東(dong) 路、四道口路、交大東(dong) 路、高梁橋斜街,終點與(yu) 西直門外大街相交,道路全長約5.7公裏。
項目建成後,後廠村路至西直門的非機動車道係統將基本貫通,串連起中關(guan) 村軟件園、清河大型居住區、清華大學、八大院校組團以及五道口、大鍾寺、西直門等商圈,便於(yu) 沿線居民出行和互動往來,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通學、休閑健身等多樣化需求,引導市民通過綠色交通方式出行。
南展二期工程將通過優(you) 化斷麵布置、重新施畫標線、加鋪路麵優(you) 化步道、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措施,完善沿線非機動車道的通行空間及騎行環境。
新增錯時共享停車位2579個(ge)
通過將停車位錯時共享提高利用率,已成為(wei) 本市解決(jue) 停車難的重要手段。記者從(cong) 海澱區城管委獲悉,海澱區大力推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商場、寫(xie) 字樓、醫院等公共建築停車設施,向周邊居民提供錯時共享停車服務。據統計,海澱區今年已新增錯時共享停車場48個(ge) ,提供2579個(ge) 停車位,有效地緩解了部分小區居民停車難。
為(wei) 增加錯時共享停車資源,海澱區啟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停車場錯時共享試點工作,選取一家區屬國企、一個(ge) 街道、一個(ge) 委辦局作為(wei) 試點。該區委托一家區屬國企作為(wei) 管理運營單位,負責與(yu) 居民簽訂錯時共享停車使用合同,與(yu) 停車場簽訂委托使用合同。街鎮負責製定居民認證規則,組織社區逐一向有需求的居民發布車場位置、停放時間、收費標準等信息。居民簽訂合同後,即可進場停車。
為(wei) 進一步推動錯時共享停車,海澱區出台了相應的補貼政策,給每個(ge) 簽訂錯時共享合同的車位每月補貼150元,由街鎮下發給停車場。目前,海澱區正在研究製定《海澱區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停車場錯時共享停車試點指導意見》,已完成全區的台賬梳理,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多個(ge) 路段疏堵工程完工
海澱區還通過拓寬步道寬度、優(you) 化交通組織、改善公交和通學車站台環境等手段,改善道路通行條件。目前,林大北路、交大東(dong) 路、大牛坊路等多處疏堵工程已完工。
林大北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西起雙清路,東(dong) 至學清路,長約930米,南北兩(liang) 側(ce) 步道寬約3米,最外側(ce) 為(wei) 綠化帶。因道路兩(liang) 側(ce) 遍布住宅區,人流量密集,人行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行人通行需求。改造中,通過壓縮綠地、擋牆外移等方式,拓寬步道。
針對林大北路老年人通行多等特點,不僅(jin) 拓寬步道增加步道通行寬度,還對無障礙設施進行了完善。步道拓寬改造後,能有效增加步道通行寬度,緩解行人通行擁堵,營造良好的通行環境,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交大東(dong) 路步道拓寬疏堵改造工程將步道有效通行寬度由1.3米拓寬至2.8米。項目南起高梁橋斜街,北至學院南路。改造後,不僅(jin) 人行步道拓寬,還能有效緩解機動車占壓步道的情況。
此外,金溝河路(采石北路-西四環中路)道路大修工程也已順利完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