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需要什麽樣的好老師
在成為(wei) 一名職業(ye) 學校教師的第20個(ge) 年頭,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池瑞楠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最近,他入選了教育部新時代職業(ye) 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yang) 計劃(以下簡稱職教“三名”計劃)。池瑞楠坦言:“這對我和團隊是個(ge) 巨大的鼓舞!”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通知,宣布啟動實施職教“三名”計劃,旨在加快推進職業(ye) 教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造就一批新時代職業(ye) 教育大先生及教育家型校長。計劃明確,從(cong) 2023年起,每年遴選一批中等職業(ye) 學校校長和高等職業(ye) 院校從(cong) 事一線教育教學的在職在崗骨幹教師或具有絕招絕技的技能大師,進行為(wei) 期三年的集中培養(yang) 。10月,首批名單公布,共有210名全國各高職院校的名師、名匠,以及50名中職學校校長入選。
職教“三名”計劃的實施意義(yi) 何在?當前,職業(ye) 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還麵臨(lin) 哪些難題?職教“三名”計劃將如何助力難題破解?記者日前采訪了多位首批入選的名師、名校長。
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guan) 鍵
如何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培養(yang) 社會(hui) 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教師是關(guan) 鍵。”河北涿州市職業(ye) 技術教育中心校長張劍鋒表示,“一所職業(ye) 學校的硬件、設備、環境再好,也無法讓學生僅(jin) 靠自己就掌握技能。學生品德心性、生活習(xi) 慣、文化知識、專(zhuan) 業(ye) 理論、技術技能等的提升,都離不開教師的言傳(chuan) 身教。而一個(ge) 學校的教育教學,缺不了愛教育、懂教育、懂管理的校長。因此,教育部實施職教“三名”計劃,致力於(yu) 培養(yang) 更多好老師和好校長,這對職業(ye) 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從(cong) 教22年,山東(dong) 勞動職業(ye) 技術學院信息工程係主任陳靜對職業(ye) 教育意義(yi) 的理解越來越深。日常生活中,她常常在地鐵站、汽車4S店、科技市場等場所,碰到畢業(ye) 工作的學生,其中很多已經成為(wei) 單位主要負責人或管理層。“那些快速發展的行業(ye) 中,很多技術技能人才都是我們(men) 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的!”陳靜的言語中透露出自豪。
對職業(ye) 院校學生而言,遇到好老師,人生會(hui) 有怎樣的不同?
山東(dong) 勞動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的李登遠,是濟南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總監,每年大大小小的節日,他都不忘給老師陳靜發去祝福短信。“想當年,我是親(qin) 戚朋友眼中的“壞孩子”,學習(xi) 全靠糊弄。”但陳靜卻看到了他身上的潛力,勸說他和另外兩(liang) 名同學報名參加了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移動應用開發組的比賽。“一開始,我們(men) 沒抱太大信心。可陳老師鼓勵我們(men) ,還陪我們(men) 熬夜訓練。最後,我們(men) 獲得了全國二等獎。我也因此找到了人生目標——做一名軟件工程師。”
“看著一名名學子的成長,我深感職教教師的使命之重。隻要教師真心關(guan) 愛學生,激發他們(men) 的職業(ye) 興(xing) 趣,幫助他們(men) 掌握職業(ye) 技能,他們(men) 就可以擁有精彩人生。”陳靜感慨。
職業(ye)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尚有短板
有10年建築設計院工作經驗的夏玲濤,如今是浙江建設職業(ye) 技術學院教授、專(zhuan) 業(ye) 負責人。她觀察到,現在許多職業(ye) 學校的青年教師都是高校畢業(ye) 後直接上崗任教,缺少業(ye) 界職業(ye) 經曆和相應的技術技能。“這樣去給學生上課,心裏是沒底的。”
“以我所在的土木建築類專(zhuan) 業(ye) 為(wei) 例,因為(wei) 行業(ye) 規範更新很快,我們(men) 的教材三年就必須更新一輪。上課時,也要根據行業(ye) 規範隨時補充最新教學資源。”夏玲濤表示,如果教師缺少行業(ye) 經驗和技術技能,就很難第一時間掌握這些重要信息,並把它們(men) 教給學生。
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教授顏誌明深有同感。他舉(ju) 例,在技術研發方麵,職業(ye) 院校以應用型研究為(wei) 主,但很多青年教師延續了讀書(shu) 期間的學術型研究思路;又如,農(nong) 林方向的職業(ye) 學校要求老師農(nong) 學結合、進行項目化教學,這對沒有實操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很有難度。
有從(cong) 業(ye) 經驗、有一技之長的專(zhuan) 業(ye) 人才,進入職業(ye) 院校任教的情況又如何?張劍鋒指出,很多地區的職業(ye) 學校,教師待遇普遍偏低。“有一技之長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在企業(ye) 的待遇比職教老師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要吸引技術好、理論水平高、有企業(ye) 工作經驗的專(zhuan) 業(ye) 人員進入教師隊伍有一定困難。”
“目前職業(ye) 院校老師單兵作戰比較多,團隊意識有待加強。”池瑞楠認為(wei) 。對此,夏玲濤表示讚同:“通過傳(chuan) 統“一對一”“老帶新”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還遠遠不夠。隻有不同專(zhuan) 業(ye) 、不同方向的老師相互幫助、彼此配合,才能共同成長,成為(wei) 複合型人才。”
從(cong) 企業(ye) 離職進入職業(ye) 學校任教的池瑞楠,特別關(guan) 注教師隊伍建設中校企融合的情況。他認為(wei) ,現在職業(ye) 院校校企融合的程度遠遠不夠。“比如,企業(ye) 工程師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有些企業(ye) 並不支持。學校給兼職教師的報酬不高,很難吸引更多優(you) 秀的企業(ye) 一線工程師。不少學校由於(yu) 專(zhuan) 任教師緊缺,沒能統一安排脫崗實踐,教師的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更多製度支撐。”
職教“三名”計劃如何助力師資優(you) 化
隨著職教“三名”計劃出台,大家開始思考,職業(ye) 教育的大先生和教育家型校長,該是什麽(me) 樣?
“職業(ye) 教育的大先生,我認為(wei) 有幾方麵標準。首先,師德師風方麵,要堅守道德底線,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有愛崗敬業(ye) 、無私奉獻的情懷。”池瑞楠表示,“其次,專(zhuan) 業(ye) 實踐能力方麵,要熟悉產(chan) 業(ye) 技術的前沿知識,有一定的專(zhuan) 業(ye) 實踐能力,了解行業(ye) 企業(ye) 一線崗位需求。最後,在教育教學方麵要不斷精進提升,不僅(jin) 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能力,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技術報國的理想信念,努力成為(wei) 大國工匠。”
如何成為(wei) 一名教育家型校長?張劍鋒表示,首先,要深刻理解職教政策,準確把握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的需求,對職業(ye) 學校辦學方向有清晰定位和明確規劃。其次,要懂得用文化來引領學校發展,通過價(jia) 值觀的塑造引領師生行為(wei) 。最後,必須具備整合資源的能力與(yu) 推動目標實現的執行力。
根據職教“三名”計劃要求,入選對象要通過搭建國家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和名匠技藝技能傳(chuan) 承創新平台,建立推薦、培養(yang) 、管理、使用一體(ti) 化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和管理機製,帶動職業(ye) 教育教師隊伍能力素質整體(ti) 提升。
對此,夏玲濤充滿期待。“我曾遇到許多對職業(ye) 教育充滿熱情、無私奉獻的大先生,得到了他們(men) 的無私幫助。我要把這種傳(chuan) 統發揚下去。”夏玲濤表示,借助職教“三名”計劃,在原有的名師工作室基礎上,她和團隊將進一步探索職教教師成長體(ti) 係,針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和專(zhuan) 業(ye) 帶頭人采取分類培養(yang) 的模式。
作為(wei) 全國農(nong) 業(ye) 領域名師,顏誌明有著更宏大的願景:“建一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國家級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包括我們(men) 團隊在內(nei) 的6個(ge) 種植類專(zhuan) 業(ye) 國家級教學團隊合作,整合相關(guan) 的微課、虛擬仿真、動畫、文本等資源,讓全國所有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師生共享。”
“相信通過社會(hui) 各方的努力,職業(ye) 教育的教師隊伍會(hui) 更加壯大、素質更高,能更好助力職業(ye) 教育健康發展。對此,我們(men) 很有信心!”池瑞楠說。
(本報記者 唐芊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