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頭雁”領富路 振興新力量

發布時間:2023-12-07 09:21:00來源: 北京日報

  大雪時節,氣溫驟降,雁陣早已南飛避寒。但是,在北京的鄉(xiang) 村裏,卻有越來越多的“頭雁”駐留其間、生機勃勃:他們(men) 離開繁華都市、來到寧靜鄉(xiang) 村,紮根鄉(xiang) 土創新創業(ye) 、帶領鄉(xiang) 親(qin) 增收致富,逐步成長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引領者,青春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首都鄉(xiang) 村廣闊天地——

  多樣草莓 多元發展

  大雪前後,昌平區的頭茬草莓逐步成熟、陸續上市。走進北京市昌平區天潤園草莓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溫室大棚,空氣裏彌漫著草莓的香甜。碧綠的秧苗、淡白的小花與(yu) 紅豔豔水靈靈的草莓交疊錯落,果農(nong) 們(men) 穿梭其中,正在為(wei) 草莓走進千家萬(wan) 戶做著準備。

  夏秋桐是一位“90後”,也是一名“農(nong) 二代”。“昌平草莓是我家鄉(xiang) 的特產(chan) ,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從(cong) 小吃昌平草莓長大的我,對草莓有獨特的情懷,現在又從(cong) 事草莓產(chan) 業(ye) ,也算反哺了。”2020年,夏秋桐辭掉工作,回家鄉(xiang) 和父親(qin) 一起經營管理草莓園,她運用自己學習(xi) 國際商務專(zhuan) 業(ye) 的優(you) 勢,一路探索前行,目前已經成為(wei) 了北京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頭雁”人才。

  夏秋桐對水果精品化消費的趨勢有著敏銳的判斷,除了種植“紅顏”“隋珠”等傳(chuan) 統明星草莓品種外,還引進了符合年輕人審美和口感的韓係“聖誕紅”以及日係“粉玉”“白雪公主”等品種,深受年輕人喜愛,每到上市時節銷售火爆。如今合作社已經擁有91棟草莓日光大棚,近三年累計營收超過400萬(wan) 元,帶動了百餘(yu) 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

  她也早早意識到,現代農(nong) 業(ye) 不能隻靠一產(chan) ,必須與(yu) 三產(chan) 融合發展,才能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升品牌價(jia) 值。所以,除了草莓種植外,園區還開拓了草莓育苗、草莓采摘等業(ye) 務。“我們(men) 在傳(chuan) 統采摘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草莓主題烘焙和手工體(ti) 驗活動,同時也在開展校企合作,讓一些北京農(nong) 學院的‘00後’學生來現場帶草莓美食體(ti) 驗課程,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yu) 到這個(ge) 產(chan) 業(ye) 當中。”夏秋桐說。

  “昌平草莓是昌平區的‘金名片’,我希望這張名片能被全國各地廣泛知曉,希望大家都來品嚐。”夏秋桐期待,能夠持續書(shu) 寫(xie) 個(ge) 人成長與(yu) 家鄉(xiang) 品牌發展雙向賦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故事。

  養(yang) 蜂有“數” 興(xing) 業(ye) 有道

  寒冷的冬季裏,與(yu) 草莓一樣可以帶來甜蜜的,還有蜂蜜。近年來,密雲(yun) 蜂蜜的忠實粉絲(si) 越來越多,密雲(yun) 區現代養(yang) 蜂業(ye) 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才回流。2018年,李東(dong) 傑就是抓住了大力發展養(yang) 蜂業(ye) 的好時機,回鄉(xiang) 創業(ye) 。

  李東(dong) 傑創辦的北京山水甜源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現已發展了79戶蜂農(nong) 入社。為(wei) 解決(jue) 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法存在的問題,他著手建立養(yang) 殖基地工廠,購買(mai) 先進設備進行生產(chan) 技術實驗,技術成功後再向蜂農(nong) 培訓推廣,同時還製定規章製度嚴(yan) 格把控蜂蜜質量,打造的“汖花濃”品牌蜂蜜口碑漸興(xing) ,蜂農(nong) 們(men) 的蜂蜜再也不愁銷路,近三年來合作社蜂產(chan) 品累計營收已超過500萬(wan) 元。目前,合作社還開拓了蜜蜂為(wei) 冬季大棚蔬菜和水果授粉的新業(ye) 務,蜜蜂們(men) 被派往溫室大棚“出差”,蜂農(nong) 們(men) 操心少了,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現在我們(men) 團隊裏也有了‘90後’成員,看到越來越多的密雲(yun) 青年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事養(yang) 蜂業(ye) ,我們(men) 對未來都充滿希望。”李東(dong) 傑介紹,“數字蜂場”是未來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現在合作社安裝了數字蜂箱平台,蜂農(nong) 們(men) 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蜜蜂“出勤率”、檢測蜂箱的重量變化,還可以聯網傳(chuan) 輸密雲(yun) 區氣象監測數據,以便及時掌握和調整蜂群狀況,比過去方便了很多。技術革新、品牌升級、人才回歸,蜂農(nong) 們(men) 對老產(chan) 業(ye) 充滿了新期待。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北京高度重視探索青年人才發現培養(yang) 體(ti) 製機製,從(cong) 2022年開始,每年選拔培育100名左右“頭雁”,目前已有204名,帶動農(nong) 民超過13萬(wan) 戶,有效發揮了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同時,還不斷創新鄉(xiang) 村人才工作方式,開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一係列表彰激勵活動,2015年以來共表彰資助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107人、培訓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1000餘(yu) 人,資助金額近1000萬(wan) 元。如今,在“頭雁”隊伍的引領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開始回流鄉(xiang) 村,逐步成為(wei) 激活鄉(xiang) 村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有情懷、善經營、能引領的鄉(xiang) 村創新創業(ye) 青年人才,正在匯聚成為(wei) 具有首都特點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上的靚麗(li) 風景。

  大雪時節,氣溫驟降,雁陣早已南飛避寒。但是,在北京的鄉(xiang) 村裏,卻有越來越多的“頭雁”駐留其間、生機勃勃:他們(men) 離開繁華都市、來到寧靜鄉(xiang) 村,紮根鄉(xiang) 土創新創業(ye) 、帶領鄉(xiang) 親(qin) 增收致富,逐步成長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引領者,青春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首都鄉(xiang) 村廣闊天地——

  多樣草莓 多元發展

  大雪前後,昌平區的頭茬草莓逐步成熟、陸續上市。走進北京市昌平區天潤園草莓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溫室大棚,空氣裏彌漫著草莓的香甜。碧綠的秧苗、淡白的小花與(yu) 紅豔豔水靈靈的草莓交疊錯落,果農(nong) 們(men) 穿梭其中,正在為(wei) 草莓走進千家萬(wan) 戶做著準備。

  夏秋桐是一位“90後”,也是一名“農(nong) 二代”。“昌平草莓是我家鄉(xiang) 的特產(chan) ,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從(cong) 小吃昌平草莓長大的我,對草莓有獨特的情懷,現在又從(cong) 事草莓產(chan) 業(ye) ,也算反哺了。”2020年,夏秋桐辭掉工作,回家鄉(xiang) 和父親(qin) 一起經營管理草莓園,她運用自己學習(xi) 國際商務專(zhuan) 業(ye) 的優(you) 勢,一路探索前行,目前已經成為(wei) 了北京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頭雁”人才。

  夏秋桐對水果精品化消費的趨勢有著敏銳的判斷,除了種植“紅顏”“隋珠”等傳(chuan) 統明星草莓品種外,還引進了符合年輕人審美和口感的韓係“聖誕紅”以及日係“粉玉”“白雪公主”等品種,深受年輕人喜愛,每到上市時節銷售火爆。如今合作社已經擁有91棟草莓日光大棚,近三年累計營收超過400萬(wan) 元,帶動了百餘(yu) 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

  她也早早意識到,現代農(nong) 業(ye) 不能隻靠一產(chan) ,必須與(yu) 三產(chan) 融合發展,才能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升品牌價(jia) 值。所以,除了草莓種植外,園區還開拓了草莓育苗、草莓采摘等業(ye) 務。“我們(men) 在傳(chuan) 統采摘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草莓主題烘焙和手工體(ti) 驗活動,同時也在開展校企合作,讓一些北京農(nong) 學院的‘00後’學生來現場帶草莓美食體(ti) 驗課程,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yu) 到這個(ge) 產(chan) 業(ye) 當中。”夏秋桐說。

  “昌平草莓是昌平區的‘金名片’,我希望這張名片能被全國各地廣泛知曉,希望大家都來品嚐。”夏秋桐期待,能夠持續書(shu) 寫(xie) 個(ge) 人成長與(yu) 家鄉(xiang) 品牌發展雙向賦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故事。

  養(yang) 蜂有“數” 興(xing) 業(ye) 有道

  寒冷的冬季裏,與(yu) 草莓一樣可以帶來甜蜜的,還有蜂蜜。近年來,密雲(yun) 蜂蜜的忠實粉絲(si) 越來越多,密雲(yun) 區現代養(yang) 蜂業(ye) 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才回流。2018年,李東(dong) 傑就是抓住了大力發展養(yang) 蜂業(ye) 的好時機,回鄉(xiang) 創業(ye) 。

  李東(dong) 傑創辦的北京山水甜源養(yang) 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現已發展了79戶蜂農(nong) 入社。為(wei) 解決(jue) 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法存在的問題,他著手建立養(yang) 殖基地工廠,購買(mai) 先進設備進行生產(chan) 技術實驗,技術成功後再向蜂農(nong) 培訓推廣,同時還製定規章製度嚴(yan) 格把控蜂蜜質量,打造的“汖花濃”品牌蜂蜜口碑漸興(xing) ,蜂農(nong) 們(men) 的蜂蜜再也不愁銷路,近三年來合作社蜂產(chan) 品累計營收已超過500萬(wan) 元。目前,合作社還開拓了蜜蜂為(wei) 冬季大棚蔬菜和水果授粉的新業(ye) 務,蜜蜂們(men) 被派往溫室大棚“出差”,蜂農(nong) 們(men) 操心少了,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現在我們(men) 團隊裏也有了‘90後’成員,看到越來越多的密雲(yun) 青年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事養(yang) 蜂業(ye) ,我們(men) 對未來都充滿希望。”李東(dong) 傑介紹,“數字蜂場”是未來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現在合作社安裝了數字蜂箱平台,蜂農(nong) 們(men) 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蜜蜂“出勤率”、檢測蜂箱的重量變化,還可以聯網傳(chuan) 輸密雲(yun) 區氣象監測數據,以便及時掌握和調整蜂群狀況,比過去方便了很多。技術革新、品牌升級、人才回歸,蜂農(nong) 們(men) 對老產(chan) 業(ye) 充滿了新期待。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北京高度重視探索青年人才發現培養(yang) 體(ti) 製機製,從(cong) 2022年開始,每年選拔培育100名左右“頭雁”,目前已有204名,帶動農(nong) 民超過13萬(wan) 戶,有效發揮了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同時,還不斷創新鄉(xiang) 村人才工作方式,開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一係列表彰激勵活動,2015年以來共表彰資助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107人、培訓返鄉(xiang) 創業(ye) 人才1000餘(yu) 人,資助金額近1000萬(wan) 元。如今,在“頭雁”隊伍的引領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開始回流鄉(xiang) 村,逐步成為(wei) 激活鄉(xiang) 村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有情懷、善經營、能引領的鄉(xiang) 村創新創業(ye) 青年人才,正在匯聚成為(wei) 具有首都特點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上的靚麗(li) 風景。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