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開放

發布時間:2023-12-27 14: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徐婧)曆時四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項目建成投用。27日,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記者從(cong)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hui) 獲悉,上述項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載體(ti)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即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它們(men) 位於(yu)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nei) ,2019年10月正式開工,2023年11月全麵完成竣工驗收。項目建築規模約30萬(wan) 平方米,配套共享設施建築規模約30萬(wan) 平方米。

  被譽為(wei) “文化糧倉(cang) ”的北京藝術中心由三座獨立的建築體(ti) 組成,包括歌劇院、音樂(le) 廳、戲劇場,小劇場4個(ge) 室內(nei) 劇場和1個(ge) 戶外露天劇場。其中,歌劇院擁有國內(nei) 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擴聲係統。正在進行的“開幕藝術周”推出9場劇場內(nei) 演出和20場藝術活動,為(wei) 公眾(zhong) 打造全天候藝術體(ti) 驗。2024年,北京藝術中心計劃安排300場演出、300場藝術活動。

  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是一座“森林書(shu) 苑”。該館藏書(shu) 能力達800萬(wan) 冊(ce) ,包括少年兒(er) 童館、非遺文獻館、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4個(ge) 特色資源主題館,以及元宇宙圖書(shu) 館、24小時圖書(shu) 館、休閑服務區、文化交流區等服務空間,館內(nei) 還建設了國內(nei) 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ti) 書(shu) 庫和國內(nei) 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dong) 館)形似一座“運河之舟”。該館集展覽展示、社會(hui) 教育、文保修複、收藏保管等功能於(yu) 一體(ti) ,開館之際圍繞大運河與(yu) 北京的密切關(guan) 係推出係列展覽,與(yu) 首都博物館共同詮釋“都”與(yu) “城”的關(guan) 係。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hui) 副主任胡九龍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標誌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嶄新地標。該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北京東(dong) 部地區以及河北、天津部分地區的城市文化功能,推動京津冀文化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完)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