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水已成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主力水源
原標題:北京累計利用南水超93億(yi) 立方米
南水北調水已成為(wei) 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主力水源
今天(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迎來水源進京九周年。記者從(cong) 北京市水務局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利用南水超93億(yi) 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00萬(wan) 。南水進京,有效緩解了首都水資源嚴(yan) 重短缺的形勢,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增加了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有力支撐了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讓首都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有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主要自來水廠實現雙水源供水
今年10月,以南水為(wei) 水源的豐(feng) 台河西第三水廠(一期)正式投產(chan) 運行,新增日供水能力6萬(wan) 立方米。至此,全市共有14座水廠接納南水北調水,持續將優(you) 質可靠的“江水”輸送到千家萬(wan) 戶。
據了解,在93億(yi) 立方米進京南水中,有63億(yi) 立方米主要用於(yu) 居民生活用水,約占進京南水總量的7成,全市主要自來水廠基本實現雙水源供水。“今年我們(men) 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生產(chan) 生活利用南水的比例,城區供水安全係數提升至1.3,夏季高溫時日用南水量最高值突破340萬(wan) 立方米。”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說。當前,南水北調水已成為(wei) 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有了南水的支持,首都的戰略水資源儲(chu) 備更有信心。9年來,北京累計向大寧調蓄水庫、懷柔水庫、密雲(yun) 水庫、十三陵水庫、亦莊調節池存蓄水量約8億(yi) 立方米。其中密雲(yun) 水庫累計存蓄水量超過5億(yi) 立方米,懷柔水庫存蓄約1億(yi) 立方米,大大加強了北京地區水資源的戰略儲(chu) 備。
平原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10.64米
得益於(yu) 南水進京,北京水安全保障全麵提升的同時,地下水超采情況也得到了有效控製。
通過綜合實施“控、管、節、調、換、補”治理措施,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8年累計回升10.64米,增加儲(chu) 量54.5億(yi) 立方米;密雲(yun) 水庫蓄水量快速恢複並穩定在30億(yi) 立方米左右,2021年最大蓄水量35.79億(yi) 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高;再生水年利用量超過12億(yi) 立方米。當前,本市已初步構建起南水北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源共濟的水源保障格局。
南水進京後,本市利用引水工程連通水庫,通過境內(nei) 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主要河道向水源地補水,實現了重點水庫、地下水源、河湖水網、輸水管道渠道等互連互通,河湖生態環境複蘇成效顯著。
9年來,本市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的原則要求,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始終把節水、治汙、保水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珍惜用好南水北調水。目前,全市16個(ge) 區已全部建成節水型區,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和萬(wan) 元地區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等節水指標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同時,接續實施四個(ge) 城鄉(xiang) 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持續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全市地下水超采、水生態環境退化等突出問題得到有力遏製,河流、湖庫成為(wei) 鳥類遷徙的驛站和棲息的樂(le) 園,河湖健康和生物多樣性水平大幅提升。
實時監測水質保障輸水安全
南水從(cong) 丹江口水庫一路向北,從(cong) 北京西南方向進京,一部分經過西四環暗涵工程流入團城湖調節池;另一部分通過南幹渠工程、東(dong) 幹渠工程、亦莊調節池工程、通州支線工程等配套工程,將南水送到北京的東(dong) 部、南部、城市副中心等區域,經水廠加工後,再通過供水管網把水送到千家萬(wan) 戶。
“在保南水、守護北京水安全這條路上,我們(men) 一環不敢鬆、一刻不敢停。”北京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副主任曹海深說。
北京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運行管理科王豔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途均設置了自動監測和移動監測設備,可實時掌控水質情況,僅(jin) 北京市內(nei) 就有34個(ge) 監測斷麵,一旦發現異常,可立即進行處置,切換本地水源,確保取水安全。“自南水進京以來,未出現過水質異常情況。”王豔表示,南水進京後采用地下管道全封閉輸水,沿線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全力做好水質保護工作。
“為(wei) 了保證大家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我們(men) 管道的輸水量也要及時調整。”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調度科科長李偉(wei) 說。輸水管道沿線布置了壓力計、流量計、水位計等專(zhuan) 業(ye) 儀(yi) 表,不斷監測管道運行數據。這些數據最終會(hui) 傳(chuan) 輸到環線管理處的調度大廳,調度人員24小時值守監測,對5700餘(yu) 個(ge) 數據進行定時對比分析。工程的關(guan) 鍵節點也會(hui) 定期進行人工對比監測,驗證傳(chuan) 輸數據的準確性,以保證工程運行安全。此外,環線管理處每天還會(hui) 派出44名巡檢人員,分11個(ge) 班組,對128.12公裏管線開展巡查檢查,發現並製止管道上方私自鑽探、開挖施工等行為(wei) ,排除安全隱患。
接下來,北京水務部門將加快落實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確定的“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辟東(dong) 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的首都水資源保障格局,積極推動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持續鞏固提升南水北調對口協作支持成果,與(yu) 水源地人民一道護水保水、共謀發展。
原標題:北京累計利用南水超93億(yi) 立方米
南水北調水已成為(wei) 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主力水源
今天(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迎來水源進京九周年。記者從(cong) 北京市水務局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利用南水超93億(yi) 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00萬(wan) 。南水進京,有效緩解了首都水資源嚴(yan) 重短缺的形勢,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增加了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有力支撐了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讓首都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有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主要自來水廠實現雙水源供水
今年10月,以南水為(wei) 水源的豐(feng) 台河西第三水廠(一期)正式投產(chan) 運行,新增日供水能力6萬(wan) 立方米。至此,全市共有14座水廠接納南水北調水,持續將優(you) 質可靠的“江水”輸送到千家萬(wan) 戶。
據了解,在93億(yi) 立方米進京南水中,有63億(yi) 立方米主要用於(yu) 居民生活用水,約占進京南水總量的7成,全市主要自來水廠基本實現雙水源供水。“今年我們(men) 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生產(chan) 生活利用南水的比例,城區供水安全係數提升至1.3,夏季高溫時日用南水量最高值突破340萬(wan) 立方米。”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說。當前,南水北調水已成為(wei) 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有了南水的支持,首都的戰略水資源儲(chu) 備更有信心。9年來,北京累計向大寧調蓄水庫、懷柔水庫、密雲(yun) 水庫、十三陵水庫、亦莊調節池存蓄水量約8億(yi) 立方米。其中密雲(yun) 水庫累計存蓄水量超過5億(yi) 立方米,懷柔水庫存蓄約1億(yi) 立方米,大大加強了北京地區水資源的戰略儲(chu) 備。
平原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10.64米
得益於(yu) 南水進京,北京水安全保障全麵提升的同時,地下水超采情況也得到了有效控製。
通過綜合實施“控、管、節、調、換、補”治理措施,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8年累計回升10.64米,增加儲(chu) 量54.5億(yi) 立方米;密雲(yun) 水庫蓄水量快速恢複並穩定在30億(yi) 立方米左右,2021年最大蓄水量35.79億(yi) 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高;再生水年利用量超過12億(yi) 立方米。當前,本市已初步構建起南水北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源共濟的水源保障格局。
南水進京後,本市利用引水工程連通水庫,通過境內(nei) 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主要河道向水源地補水,實現了重點水庫、地下水源、河湖水網、輸水管道渠道等互連互通,河湖生態環境複蘇成效顯著。
9年來,本市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的原則要求,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始終把節水、治汙、保水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珍惜用好南水北調水。目前,全市16個(ge) 區已全部建成節水型區,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和萬(wan) 元地區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等節水指標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同時,接續實施四個(ge) 城鄉(xiang) 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持續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全市地下水超采、水生態環境退化等突出問題得到有力遏製,河流、湖庫成為(wei) 鳥類遷徙的驛站和棲息的樂(le) 園,河湖健康和生物多樣性水平大幅提升。
實時監測水質保障輸水安全
南水從(cong) 丹江口水庫一路向北,從(cong) 北京西南方向進京,一部分經過西四環暗涵工程流入團城湖調節池;另一部分通過南幹渠工程、東(dong) 幹渠工程、亦莊調節池工程、通州支線工程等配套工程,將南水送到北京的東(dong) 部、南部、城市副中心等區域,經水廠加工後,再通過供水管網把水送到千家萬(wan) 戶。
“在保南水、守護北京水安全這條路上,我們(men) 一環不敢鬆、一刻不敢停。”北京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副主任曹海深說。
北京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運行管理科王豔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途均設置了自動監測和移動監測設備,可實時掌控水質情況,僅(jin) 北京市內(nei) 就有34個(ge) 監測斷麵,一旦發現異常,可立即進行處置,切換本地水源,確保取水安全。“自南水進京以來,未出現過水質異常情況。”王豔表示,南水進京後采用地下管道全封閉輸水,沿線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全力做好水質保護工作。
“為(wei) 了保證大家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我們(men) 管道的輸水量也要及時調整。”南水北調環線管理處調度科科長李偉(wei) 說。輸水管道沿線布置了壓力計、流量計、水位計等專(zhuan) 業(ye) 儀(yi) 表,不斷監測管道運行數據。這些數據最終會(hui) 傳(chuan) 輸到環線管理處的調度大廳,調度人員24小時值守監測,對5700餘(yu) 個(ge) 數據進行定時對比分析。工程的關(guan) 鍵節點也會(hui) 定期進行人工對比監測,驗證傳(chuan) 輸數據的準確性,以保證工程運行安全。此外,環線管理處每天還會(hui) 派出44名巡檢人員,分11個(ge) 班組,對128.12公裏管線開展巡查檢查,發現並製止管道上方私自鑽探、開挖施工等行為(wei) ,排除安全隱患。
接下來,北京水務部門將加快落實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確定的“用足南水北調中線,開辟東(dong) 線,打通西部應急通道,加強北部水源保護”的首都水資源保障格局,積極推動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持續鞏固提升南水北調對口協作支持成果,與(yu) 水源地人民一道護水保水、共謀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