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人口藍皮書發布 人口健康水平與文化素質位居全國前列

發布時間:2024-01-09 09:07:00來源: 北京日報

  日前,《北京人口藍皮書(shu) ·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shu) )在市委黨(dang) 校(北京行政學院)發布。根據藍皮書(shu) ,自2017年以來,本市常住人口規模“六連降”,人口區域分布呈現多點支撐、梯度分布格局,人口健康水平與(yu) 文化素質位居全國前列。

  藍皮書(shu) 由市委黨(dang) 校北京人口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和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對北京人口形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從(cong) 學前教育階段人口、青年人口、育齡人群、高齡老年人口、首都都市圈人口等多個(ge) 角度關(guan) 注北京人口發展,並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集中進行了深入研究。

  根據藍皮書(shu) ,2022年本市常住人口為(wei) 2184.3萬(wan) 人,戶籍人口為(wei) 1427.7萬(wan) 人,呈現常住人口規模穩步下降,戶籍人口規模繼續增長的特征。此外,2022年,常住人口出生率繼續下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與(yu) 全國同步出現負值。

  從(cong) 人口結構來看,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仍高於(yu) 全國。2022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wei) 465.1萬(wan) 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為(wei) 21.3%,比全國高1.5個(ge) 百分點。15歲-64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從(cong) 2015年開始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2022年下降至1590.2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也下降至72.8%,但仍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此外,自2010年以來,本市第一、二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人口比重就呈現連年下降態勢,第三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人口比重則基本呈現上升態勢。

  從(cong) 人口分布來看,藍皮書(shu) 認為(wei) ,本市人口區域分布變化趨於(yu) 穩定,呈現多點支撐、梯度分布格局。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和比重下降,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平原新城人口規模和比重總體(ti) 相對增加,生態涵養(yang) 區人口規模波動變化,多點支撐人口格局不斷形成,人口的空間分布更趨均衡。分析這一布局對北京經濟社會(hui) 的影響時,藍皮書(shu) 提出,人口分散布局有助於(yu) 北京市實現多點平衡發展。

  藍皮書(shu) 同時指出,本市人口健康水平與(yu) 文化素質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戶籍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7歲,高於(yu) 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wei) 12.64年,遠超全國平均水平。2022年北京市每10萬(wan) 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有大專(zhuan) 及以上文化程度者56181人。高素質勞動力規模穩定,為(wei) 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

  藍皮書(shu) 認為(wei) ,本市仍處於(yu) 經濟動能轉換升級的“人口機會(hui) 窗口期”,且短期內(nei) 不會(hui) 關(guan) 閉,這給北京加速經濟發展動能轉換升級提供了必要的窗口期。建議未來將更多關(guan) 注點放在人口結構均衡、改革紅利和人才紅利釋放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藍皮書(shu) 分析指出,京津冀人才發展改革新政陸續出台,助推了區域人才政策銜接、人才資質互認、人才服務標準協同,為(wei) 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建議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在打造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中增強北京人口發展活力。

  日前,《北京人口藍皮書(shu) ·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shu) )在市委黨(dang) 校(北京行政學院)發布。根據藍皮書(shu) ,自2017年以來,本市常住人口規模“六連降”,人口區域分布呈現多點支撐、梯度分布格局,人口健康水平與(yu) 文化素質位居全國前列。

  藍皮書(shu) 由市委黨(dang) 校北京人口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和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對北京人口形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從(cong) 學前教育階段人口、青年人口、育齡人群、高齡老年人口、首都都市圈人口等多個(ge) 角度關(guan) 注北京人口發展,並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集中進行了深入研究。

  根據藍皮書(shu) ,2022年本市常住人口為(wei) 2184.3萬(wan) 人,戶籍人口為(wei) 1427.7萬(wan) 人,呈現常住人口規模穩步下降,戶籍人口規模繼續增長的特征。此外,2022年,常住人口出生率繼續下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與(yu) 全國同步出現負值。

  從(cong) 人口結構來看,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仍高於(yu) 全國。2022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wei) 465.1萬(wan) 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為(wei) 21.3%,比全國高1.5個(ge) 百分點。15歲-64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從(cong) 2015年開始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2022年下降至1590.2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也下降至72.8%,但仍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此外,自2010年以來,本市第一、二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人口比重就呈現連年下降態勢,第三產(chan) 業(ye) 的就業(ye) 人口比重則基本呈現上升態勢。

  從(cong) 人口分布來看,藍皮書(shu) 認為(wei) ,本市人口區域分布變化趨於(yu) 穩定,呈現多點支撐、梯度分布格局。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和比重下降,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平原新城人口規模和比重總體(ti) 相對增加,生態涵養(yang) 區人口規模波動變化,多點支撐人口格局不斷形成,人口的空間分布更趨均衡。分析這一布局對北京經濟社會(hui) 的影響時,藍皮書(shu) 提出,人口分散布局有助於(yu) 北京市實現多點平衡發展。

  藍皮書(shu) 同時指出,本市人口健康水平與(yu) 文化素質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戶籍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7歲,高於(yu) 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wei) 12.64年,遠超全國平均水平。2022年北京市每10萬(wan) 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有大專(zhuan) 及以上文化程度者56181人。高素質勞動力規模穩定,為(wei) 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

  藍皮書(shu) 認為(wei) ,本市仍處於(yu) 經濟動能轉換升級的“人口機會(hui) 窗口期”,且短期內(nei) 不會(hui) 關(guan) 閉,這給北京加速經濟發展動能轉換升級提供了必要的窗口期。建議未來將更多關(guan) 注點放在人口結構均衡、改革紅利和人才紅利釋放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藍皮書(shu) 分析指出,京津冀人才發展改革新政陸續出台,助推了區域人才政策銜接、人才資質互認、人才服務標準協同,為(wei) 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建議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在打造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中增強北京人口發展活力。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