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沒有立春,不宜結婚?專家說法來了!
2月4日是立春節氣,不久之後,就是農(nong) 曆新年。“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春季充滿了朝氣和希望,在二十四節氣當中,立春向來備受重視。
不過,不知何時起,坊間有一種說法在悄悄流傳(chuan) :今年是龍年,沒有“立春”,所以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這種說法很快招來了質疑,不少網友表示,這聽上去很不靠譜。
實際上,所謂的“無春年”是一種正常現象,它出現的原因與(yu) 曆法關(guan) 係很大,跟吉凶禍福、人生運勢、婚嫁等沒什麽(me) 必然聯係。
01
“無春年”不宜婚嫁?
首先,我們(men) 需要搞清楚一個(ge) 問題,即什麽(me) 是“無春年”?
中國農(nong) 業(ye) 博物館農(nong) 業(ye) 曆史研究部主任唐誌強解釋,所謂“無春年”,一般指的是從(cong) 正月初一到當年除夕這個(ge) 時間段內(nei) ,沒有“立春日”。
例如,2024年的“立春日”是2月4日,即農(nong) 曆兔年的臘月二十五,而下一個(ge) “立春日”是2025年2月3日,已經進入了農(nong) 曆蛇年的正月,所以有說法稱,2024農(nong) 曆年“無春”。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王娟指出,“就中國古代曆法而言,主要有兩(liang) 種,太陽曆依據太陽運行規律確定,太陰曆則主要依據月亮的運行規律來確定。”
“由於(yu) 陽曆和陰曆在日期上有偏差,為(wei) 了讓二者匹配起來,人們(men) 想出了閏月等方法進行調整。”她解釋,漢代“太初曆”建立後,將陰曆、陽曆合在了一起,加上了二十四節氣。
同時,曆史上的朝代將哪個(ge) 月作為(wei) 新年的第一個(ge) 月,也有不同。比如夏朝將農(nong) 曆一月作為(wei) 正月,商朝將農(nong) 曆十二月作為(wei) “正月”,周朝將農(nong) 曆十一月作為(wei) “正月”等等。這也可能影響到一年有無“立春”節氣。
“由於(yu) 曆法的人為(wei) 設置,就比較容易造成‘無春年’的情況,這與(yu) 運勢、吉凶等無關(guan) 。”她強調,所謂的“寡婦年”“無春年不宜結婚”,沒什麽(me) 科學道理。
此外,王娟說,一年“兩(liang) 頭不見春”,俗稱“盲年”。一些地方認為(wei) “盲年”孩子或者要提前進塾上學,或者在上學時要提上一盞點著蠟燭的燈籠,稱為(wei) “照明”,祈求學習(xi) 進步。
“其實這些說法裏,很多都沒什麽(me) 道理,就是一種民間的、地方上的解讀方式和途徑,所謂一年中‘順’與(yu) ‘不順’,有時候人們(men) 更多是一種心理作用。”她說。
02
屬相也從(cong) 立春開始計算?
除此之外,圍繞著“立春”,還有一個(ge) 爭(zheng) 論不休的問題,就是“屬相”應該從(cong) 何時算起?
有人認為(wei) ,屬相要從(cong) 立春那天算起;有人則認為(wei) ,屬相是按農(nong) 曆來計算的,從(cong) 正月初一開始到除夕結束。比如甲辰龍年,得是正月初一及之後出生的孩子才是屬“龍”。
實際上,“癸卯年”“甲辰年”的叫法,與(yu) 幹支紀年法有關(guan) 。所謂“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60年一循環,周而複始。
為(wei) 了便於(yu) 記憶,古人還設計了12種動物,即十二生肖,來與(yu) “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辰”對應的生肖為(wei) “龍”。
唐誌強表示,一個(ge) 人的屬相是由出生幹支曆的地支決(jue) 定的。12地支對應12生肖,以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為(wei) “年”分界線。既不是從(cong) 元旦,也不是從(cong) 大年初一開始算。
因此,從(cong) “幹支曆”的角度來看,立春前為(wei) 上一年屬相,立春日起,為(wei) 下一個(ge) 屬相。今年2月4日,即臘月二十五及以後出生的才屬龍。
03
“咬春”吃的是什麽(me) ?
圍繞立春產(chan) 生的種種討論,實際上也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這個(ge) 節氣的重要性。
農(nong) 諺說,“萬(wan) 事開端從(cong) 歲首,一年之計看春頭”,立春的到來象征著一年的農(nong) 事即將開始,人們(men) 習(xi) 慣在此時製定生產(chan) 計劃,備耕備種,為(wei) 農(nong) 事活動做好開端、打好基礎。
在漫長的歲月中,貼春、戴春、飄春、咬春、踏春、遊春、探春、躲春等習(xi) 俗在民間流傳(chuan) 。唐誌強認為(wei) ,其中咬春、鞭春和頒春牛圖是三大寶貴遺產(chan) 。
“立春”這一天,民間習(xi) 慣吃蘿卜、韭菜、薑、蔥、麵餅,稱為(wei) “咬春”。據記載,“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鞭春牛在古代亦是一項由官方主持的傳(chuan) 統儀(yi) 式,其鞭打的“春牛”是泥塑或紙糊的假牛,目的是兆示豐(feng) 年、策勵農(nong) 耕。
春牛圖是中國古時一種用來預知當年天氣、幹支、農(nong) 作收成等資料的圖鑒。圖內(nei) 畫了一頭牛及牽牛的“芒神”,左右兩(liang) 旁載有詩句,預測當年的天氣及農(nong) 作收成,指導當年農(nong) 耕節令。
04
二十四節氣有多重要?
唐誌強認為(wei) ,立春作為(wei) 四時之端,標誌著寒風凜冽、萬(wan) 物閉藏的冬天正在結束,風和日麗(li) 、生機勃勃的春天即將到來,令人充滿希望。
時至今日,包括立春在內(nei) 的二十四節氣,依然對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比如,二十四節氣仍是人們(men) 衣食住行的重要參照。幾乎每個(ge) 節氣都有豐(feng) 富多彩的習(xi) 俗,尤其是在養(yang) 生方麵,那些千百年積澱下來智慧,指導人們(men) 及時調整飲食起居,讓身心更健康。
“二十四節氣具有科學的本質,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哲學理念,其中包含的許多農(nong) 業(ye) 氣候變化規律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知識等,仍然能夠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所遵循和應用。”他總結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