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年輕務工者被3分鍾微短劇“套”住
陷入上癮焦慮和付費“連環套”,“一晚上花掉七八十元”
部分年輕務工者被3分鍾微短劇“套”住
閱讀提示
近年來,平均時長3分鍾、爽點非常密集的微短劇,成為(wei) 許多年輕打工者的“電子榨菜”,不少人在其中體(ti) 驗虛擬人生,追求情緒價(jia) 值,還為(wei) 此開通平台付費。在從(cong) 業(ye) 者看來,行業(ye) 整體(ti) 創作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
“一晚上花掉七八十元,什麽(me) 時候是個(ge) 頭?”23歲的酒店服務員小娜近期迷上了劇情緊湊的微短劇,卻也陷入了付費“連環套”和上癮焦慮。
近年來,平均一集3分鍾、爽點非常密集的微短劇,成為(wei) 許多年輕打工者的“電子榨菜”,他們(men) 有的“上頭”,有的吐槽,還有人為(wei) 此開通平台付費,在其中體(ti) 驗虛擬人生。
停不下來的3分鍾劇集
自從(cong) 去年被朋友推薦了彼時大火的短劇《別惹白鴿》以後,小娜就迷上了劇情緊湊的短劇,“以前總覺得短劇很土,演員演技浮誇,故事情節老套,入坑以後卻發現也真是令人‘上頭’,加上一集時間三五分鍾,很快就能追完一部劇,太適合我這種打工人。”小娜說。
商業(ye) 霸總與(yu) 灰姑娘的甜寵之愛、當代絕望主婦的華麗(li) 蛻變、古代痛如刀割的深情虐戀……通勤路上、洗澡時、睡覺前,幾乎所有碎片化的時間,小娜都忍不住點開平台上的短劇一頓刷,各種題材均有涉及。
“我也充值了,沒算清楚價(jia) 格,10集花了69元,越看越‘上頭’。還有些短劇平台會(hui) 自動續費,提醒收費並不明顯。”快遞分揀員楊一告訴記者,自己也曾沉迷過微短劇,“好幾次看到淩晨四五點,然後暈乎乎地去上班,這些短劇雖然‘沒營養(yang) ’,但就是會(hui) 讓人停不下來。”
記者搜索短視頻平台上比較火爆的微短劇和創作者發現,這類短劇的故事情節簡單,但主線完整,直奔主題,戲劇衝(chong) 突集中。在一些劇場的充值頁麵,還自動選擇了“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同時具備自動扣款的功能。
某微短劇小程序付費頁麵中,有19元、66元、88元等多種充值選擇。充值的錢越多,贈送用於(yu) 解鎖劇情的“幣”也越多。選擇198元的包年價(jia) 格,用戶可以免費觀看全部視頻,但該平台劇場目前僅(jin) 更新了5部短劇。
近年來,微短劇行業(ye) 發展駛入“快車道”。《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yi) ,其中超過一半的短視頻用戶曾看過篇幅3分鍾以內(nei) 的微短劇、泡麵番等,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收看比例超過五成。
代入角色在劇裏圓夢
中專(zhuan) 畢業(ye) 後,刀瑩瑩在禮儀(yi) 服務行業(ye) 工作,平時拍短視頻發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去年2月和橫店一位微短劇導演聯係上,6月開始參與(yu) 到微短劇的拍攝,8月前往橫店正式進組開拍。
“片場、演員、器材都是計時收費的,100集的微短劇要5天拍完,橫漂演員們(men) 淩晨4點才能睡,早上7點就開場,休息時間被壓縮。”刀瑩瑩說,“短劇是描繪普通人在生活中期待的一些東(dong) 西,把細微處無限放大,這種處理方式不僅(jin) 很有網感,也很解壓。”
據刀瑩瑩介紹,微短劇演員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有沒有拍出爆款。像她這樣的普通演員,一天工作收入是2000元左右,如果有參演短劇爆火,日薪可能達到7000元甚至3萬(wan) 元,“是體(ti) 驗圓夢的過程,重在學習(xi) 一些拍攝技能”。
“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什麽(me) 有深度的電影、電視劇都看不下去,這種微短劇三五分鍾就能帶來一個(ge) 爽點,就好像能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受的委屈代入進去,特別解壓。”楊一認為(wei) ,正因為(wei) 微短劇的劇情不需要動腦子,能給自己帶來一些簡單直接的情緒價(jia) 值。
複旦大學社會(hui) 發展與(yu) 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係教授吳國宏表示,微短劇的劇本對應人們(men) 社會(hui) 生活的“腳本”,“英雄救美”“好事多磨”“逆襲”等套路早就根植在普通人對世界的詮釋理解之中,不用過多考慮邏輯合不合理,主要是情感共鳴,“因為(wei) 不出所料,所以不用深究”。
從(cong) 業(ye) 者期待更高質量內(nei) 容
在21歲的微短劇演員刀瑩瑩看來,霸道總裁、嬌妻文學、虐戀爽文等,構成大量微短劇創作劇情的關(guan) 鍵詞,整體(ti) 創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記者搜索也發現,同樣的劇情有大量賬號翻拍、二創,許多微短劇的內(nei) 容“換湯不換藥”。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係副教授、電影學碩士生導師、短片短視頻藝委會(hui) 副主任劉碩表示,隨著文藝作品多樣化的趨勢發展,那些靠爽點、反轉、土味內(nei) 容等走紅的網絡微短劇因其內(nei) 容低俗、過度商業(ye) 化,不能提升作品文化內(nei) 涵的短板已全麵暴露。
在今年各地兩(liang) 會(hui) 召開期間,微短劇創作同樣是代表委員們(men) 的關(guan) 注熱點。貴州省政協委員、紀錄片導演於(yu) 慶陽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短劇吸引眼球的內(nei) 核,仍是借用傳(chuan) 統的電視連續劇的“招數”,即在結尾處設懸疑點,或是噱頭,以吸引受眾(zhong) 觀看下一集。新生事物的行業(ye) 規範是在發展中建立的,監管部門可適當引導。
實際上,2022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嚴(yan) 肅、紮實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zhuan) 項整治,對“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開展專(zhuan) 項整治。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線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nei) 容的微短劇25300多部、計1365004集,下架含有違規內(nei) 容的“小程序”2420個(ge) 。
劉碩認為(wei) ,目前大量微短劇本質上仍是“流量產(chan) 品”,而非真正的“內(nei) 容產(chan) 品”,行業(ye) 未來的規模大小,取決(jue) 於(yu) 創作者能否自律、能否守住底線,掌握優(you) 質的內(nei) 容,同時擁有強大的渠道資源,才能脫穎而出。(記者 黃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