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鐵總裏程達2624公裏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率先突破的三個(ge) 重點領域之一。十年來,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礎先導作用,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持續開展運輸服務協同聯動,交通一體(ti) 化從(cong) “藍圖”邁向“現實”。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曬出”京津冀交通領域協同發展十年“成績單”。在鐵路方麵,京津城際延長線、京雄城際、京唐(京濱)城際、津興(xing) 城際等一大批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以北京、天津為(wei) 核心樞紐,貫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高速鐵路網已基本建成。
據統計,京津冀區域內(nei) 高鐵總裏程已經由2013年的1284公裏增長到2624公裏,實現了對區域內(nei) 所有地級市的全覆蓋,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初具規模,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城際實行公交化運行,最短發車間隔3分鍾,為(wei) 唱好京津“雙城記”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十年來,京台、京雄、京昆、津石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區域範圍內(nei) 以北京為(wei) 中心,由7條首都放射線、2條縱線和3條橫線構成的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總裏程達到10990公裏(其中北京市1211公裏,天津市1358公裏,河北省8421公裏),相較於(yu) 2014年的7983公裏增長37.7%,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06公裏/百平方公裏,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
大興(xing) 機場、北戴河機場、普寧機場建成投用,京津冀9個(ge) 規劃機場全部實現通航。2023年北京“兩(liang) 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228萬(wan) 人次,天津機場執行國內(nei) 國際航線達到188條,河北省機場通航城市達91個(ge) 。至此,京津冀“雙核心”+“雙輔助”+“多節點”的三級機場梯隊已初步形成,助推三地航空樞紐成為(wei) 鏈接國際、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支點。
首都國際機場貨運口岸推出“連程直轉”業(ye) 務創新,國內(nei) 貨物落地後到出口拚裝庫安檢完成隻需4-8小時。隨著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guan) 基地投用,天津機場貨運樞紐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石家莊機場打通多條進出口新通道,“三地四場”之間聯係更加緊密,已成為(wei) 帶動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引擎”。
鐵路和高速網絡越織越密,讓跨城間中短距離交通流動更加便捷;京津冀9個(ge) 規劃機場全部實現通航,讓京津冀三地長距離交通流動更加高效。
在北京東(dong) 部,一座“超級樞紐”正在拔地而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日前複工,全麵衝(chong) 刺2024年度建設任務目標。作為(wei) 北京規劃中的10座全國性客運樞紐之一,副中心站計劃2025年投用,接入京哈鐵路、地鐵平穀線等8條不同製式的軌道交通線路,實現快速連接中心城、高效服務京津冀。建成後可實現15分鍾直達首都機場,35分鍾直達大興(xing) 機場,1個(ge) 小時到達河北與(yu) 天津,成為(wei) 快速連接中心城、高效服務京津冀的交通“橋頭堡”。(記者 劉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