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中新時評:請世界更多傾聽這類理性客觀的聲音

發布時間:2024-03-14 15: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請世界更多傾(qing) 聽這類理性客觀的聲音

  作者 崔白露

  “德國外交政策”網站近期一篇題為(wei) 《先是新疆,然後是中國》的文章,援引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家比約恩·阿爾珀曼的調查指出,所謂新疆“強迫勞動”的指控“無法得到確鑿證實”,不應貿然讓與(yu) 新疆有關(guan) 的企業(ye) 承擔責任,甚至對整個(ge) 地區實施禁運,否則更有可能是“傷(shang) 害”而非“幫助”。

  發出這種理性客觀的聲音遠不止德國。近日,在多個(ge) 成員國和歐洲企業(ye) 界的反對聲中,被指或針對新疆供應鏈的歐盟草案《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未能通過。據報道,意大利農(nong) 業(ye) 糧食主權和林業(ye) 部部長洛洛布裏吉達曾就此表示,美國借人權施壓減少進口新疆番茄,實際上是想用美國番茄入侵意大利市場。

  《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一書(shu) 作者、法國作家馬克西姆·維瓦斯曾三次考察新疆,持續在國際上為(wei) 中國發聲,表示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西方媒體(ti) 的說法都是謊言,其妖魔化中國是出於(yu) 政治意圖。

  個(ge) 別國家炒作新疆議題的目的正不斷被國際輿論揭露,這無非是一種手段,意在借助“強迫勞動”敘事抹黑新疆勞動就業(ye) ,並對與(yu) 中國新疆有關(guan) 的個(ge) 人和實體(ti) 實施單邊製裁,企圖以此破壞新疆繁榮穩定、遏製中國發展。

  眼見方為(wei) 實。2023年,來自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400個(ge) 團組4300多名外國賓客到訪新疆,其中有政府官員、外交使節,也有宗教界人士、專(zhuan) 家學者、媒體(ti) 記者和普通民眾(zhong) ,他們(men) 普遍表示其親(qin) 眼所見的新疆與(yu) 西方媒體(ti) 報道的完全不同。很多人接受新聞媒體(ti) 采訪、在網上發布參訪視頻,用不同方式向外界講述新疆真實樣貌。

  數據會(hui) 說話。2023年,新疆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6%和8.4%,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573.3億(yi) 元(人民幣,下同),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2.65億(yi) 人次,同比增長117.04%,實現旅遊總收入2967.15億(yi) 元,同比增長226.93%。在就業(ye) 保障方麵,2023年新疆安排各項就業(ye) 補助資金23.55億(yi) 元,開展就業(ye) 培訓249.9萬(wan) 人次,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48.2萬(wan) 人,幫助3.4萬(wan) 就業(ye) 困難人員和109.3萬(wan) 脫貧人口實現就業(ye) 。收入增加,對外更開放,就業(ye) 有保障,當前新疆地區正處於(yu) 最好的發展時期。

  案例亦佐證。日本慶應義(yi) 塾大學名譽教授大西廣曾11次前往新疆,他通過在喀什等地的實地調查發現,新疆棉花采摘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大多數地區都是機械采摘,而從(cong) 新疆轉移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集體(ti) 轉移就業(ye) 更是一種主動選擇,所謂“強迫勞動”都是偽(wei) 造的,隻會(hui) 加劇民族隔閡。“德國外交政策”網站的文章指出,阿爾珀曼在通過極其詳細的分析研究後得出結論,“長期失業(ye) 的人也可能被要求工作”在民主福利國家很常見,何談“強迫”?

  公道在人心。國際社會(hui) 正不斷發出清醒理性的聲音,通過所見所聞和調查研究,公正客觀地講述新疆發展和人權保障的真實情況。就在今年1月於(yu) 瑞士日內(nei) 瓦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過程中,對於(yu) 包括新疆地區在內(nei) 的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和成就,共有120多個(ge) 國家給予積極評價(jia) 。

  觀察家們(men) 相信,尊重事實、明辨是非的聲音,在國際社會(hui) 上會(hui) 越來越多,傾(qing) 聽這類聲音的人也將越來越多。(完)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