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探測到迄今已知最微小“星震”
科技日報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劉霞)西班牙天文研究所(IA)科學家領導的一個(ge) 國際團隊利用星震學技術,對橙矮星印第安ε開展研究,探測到迄今已知最微小的“星震”。這種恒星振蕩有助科學家了解恒星內(nei) 部的情況,正如地震能揭示地球內(nei) 部奧秘一樣。相關(guan) 論文發表於(yu) 最新一期《天文學與(yu) 天體(ti) 物理學》雜誌。
橙矮星(也稱K矮星)印第安ε距地球11.9光年,直徑為(wei) 太陽的71%。星震學技術旨在探測恒星的振蕩。在最新研究中,IA研究員蒂亞(ya) 戈·坎潘特等人利用安裝在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上的光譜儀(yi) (岩石態係外行星和穩定光譜觀測階梯光柵光譜儀(yi) ),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記錄下了這些振蕩。
研究團隊探測到的印第安ε振蕩峰值振幅僅(jin) 為(wei) 每秒2.6厘米,約為(wei) 太陽振蕩峰值振幅的14%。這使該恒星成為(wei) 迄今觀測到擁有類似太陽振蕩的最小且最冷的矮星。
坎潘特強調,最新觀測表明,精確的星震學技術可用於(yu) 探測表麵溫度低至4200℃(比太陽表麵低約1000℃)的矮星,為(wei) 天體(ti) 物理觀測開辟了一個(ge) 新領域。
研究團隊表示,新研究或有助科學家厘清這些冷矮星質量和直徑之間的關(guan) 係。恒星演化模型估算出的K矮星直徑,比經驗方法獲得的值低5%—15%。他們(men) 希望利用這些“星震”研究K矮星表層的複雜物理現象。這些恒星比太陽更涼爽、更活躍,是探測表層發生關(guan) 鍵現象的絕佳實驗室。
坎潘特指出,鑒於(yu) K矮星及其行星係統壽命極長,它們(men) 最近躍升為(wei) 尋找宜居世界和地外生命的主要焦點。這一最新結果表明,星震學技術有望詳細表征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細節,而精確確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齡對於(yu) 闡釋係外行星上發現的生物特征可能至關(guan) 重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