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采取三方麵舉措保護長江珍稀瀕危物種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於(yu) 文靜 張曉潔)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水生生物資源恢複向好。與(yu) 此同時,長江攔河築壩、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類活動仍然較多,珍稀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尚未根本好轉。下一步,我國將采取三方麵針對性措施,加強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這是記者2日從(cong) 國新辦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了解到的消息。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會(hui) 上表示,長江流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區域之一,分布了400多種魚類。2021年實施禁漁以來,魚類資源開始恢複,2022年標誌性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達到1249頭,實現曆史性止跌回升。
“但同時我們(men) 也清醒看到,當前長江攔河築壩、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類活動仍然較多,珍稀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還沒有根本好轉,加之這些瀕危物種生長周期長,繁殖難度大,保護形勢仍不容樂(le) 觀。”唐仁健說。
據介紹,下一步我國將采取三方麵針對性措施,抓好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一是強化人工保種科研攻關(guan) 。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一批中華鱘、長江鱘的人工保種場,有了一定規模的親(qin) 本庫,突破了規模化的人工繁育技術難題。下一步,將持續加強科研攻關(guan) 、提升保種場人工繁育能力,爭(zheng) 取盡快突破自然繁殖、生境修複等關(guan) 鍵技術。
二是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珍稀瀕危物種隻靠自然繁殖恢複比較難,必須通過增殖放流來補充野外群體(ti) 。從(cong) 今年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計劃每年安排500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爭(zheng) 取能夠放流100萬(wan) 尾,力爭(zheng) 未來三到五年能夠逐步增加到500萬(wan) 尾。
三是強化重點水生生物的棲息地保護。要保護好產(chan) 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選擇適宜的水域修複重建產(chan) 卵場,並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研究在攔河築壩處修建過魚設施,落實重要棲息地船舶限速、限航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為(wei) 影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