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小而精”課程緊扣前沿 高校微專業如何發揮大作用?

發布時間:2024-04-10 14:1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高校人才培養(yang) 模式最新探索 吸引年輕人自願參與(yu)

  高校微專(zhuan) 業(ye) 如何發揮大作用?

  “公務能力與(yu) 公務員文化素養(yang) ”“全球治理與(yu) 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ang) ”“虛擬空間文化生產(chan) 與(yu) 管理”……這些都是高校開設的“微專(zhuan) 業(ye) ”。

  近年來,“微專(zhuan) 業(ye) ”在高校中火了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微專(zhuan) 業(ye) ”並未進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其建設與(yu) 發展全是高校的“自選動作”。

  沒有官方的“扶持”,“微專(zhuan) 業(ye) ”拿什麽(me) 吸引年輕人自願參與(yu) ?高校已開設的這些“微專(zhuan) 業(ye) ”又能夠走多遠?專(zhuan) 家表示,“微專(zhuan) 業(ye) ”是高校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最新探索。而“微專(zhuan) 業(ye) ”的發展也需要接受“檢閱”,進而得到完善。

  特點

  “小而精”課程緊扣前沿

  近期,西南政法大學和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聯合建設的“人力資源服務微專(zhuan) 業(ye) ”在西南政法大學正式開班。這也是全國首個(ge) 係統培養(yang) 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本科大學生的“微專(zhuan) 業(ye) ”。

  其實,近年高校推出的“微專(zhuan) 業(ye) ”一直被廣泛關(guan) 注。去年,“西南大學開設公務員專(zhuan) 業(ye) ”的話題曾一度衝(chong) 上熱搜。據校方介紹,該“微專(zhuan) 業(ye) ”全稱為(wei) “公務能力與(yu) 公務員文化素養(yang) ”,整合了曆史學、民族學、文學、心理學、社會(hui) 學、行政管理學等學科及專(zhuan) 業(ye) 資源,是教授公務員和行政事業(ye) 公務人員公開遴選所需核心知識的應用型專(zhuan) 業(ye) 。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相較於(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專(zhuan) 業(ye) 劃分,“微專(zhuan) 業(ye) ”課程多由5到10門、共20個(ge) 學分左右的課程模塊組合而成。“小而精”是其課程體(ti) 係的顯著特點,文科多緊扣國家政策,理科則瞄準前沿科技。

  “微專(zhuan) 業(ye) ”雖被冠以“專(zhuan) 業(ye) ”之名,但在學信網等官方學位網站上卻無備注信息,屬於(yu) 非學曆教育,並不授予學位。與(yu) 社會(hui) 上各種考級考證的培訓機構不同,高校開設“微專(zhuan) 業(ye) ”的初衷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同時讓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與(yu) 社會(hui) 需求更對口,選擇“微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雖不能獲得學位證書(shu) ,但能獲得相應的學習(xi) 證明及學分。

  學生想多學點知識,可以選擇輔修專(zhuan) 業(ye) ,學校為(wei) 何還要新開“微專(zhuan) 業(ye) ”?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生輔修專(zhuan) 業(ye) 的規定,不少高校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所開設的輔修專(zhuan) 業(ye) (學位)必須是學校現有的、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本科專(zhuan) 業(ye) 。而“微專(zhuan) 業(ye) ”則沒有這些要求,即便高校沒有該專(zhuan) 業(ye) ,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主設置。

  2022年,中國傳(chuan) 媒大學12個(ge) “微專(zhuan) 業(ye) ”首次啟動招生,共錄取校內(nei) 學生近400名。官方招生簡章顯示,其“微專(zhuan) 業(ye) ”旨在為(wei) 學有餘(yu) 力的同學提供更多元的跨學科課程資源,為(wei) 學生開拓視野、培養(yang) 跨學科思維、提升社會(hui) 競爭(zheng) 力提供支撐。

  李一丁就是該校新聞學院的學生,她報名的是電視學院開設的“短視頻創作”微專(zhuan) 業(ye) ,學製半年。

  她之所以有此選擇,源於(yu) 大一時想報廣播電視編導的雙學位,但因為(wei) 種種原因計劃被打亂(luan) ,“微專(zhuan) 業(ye) ”於(yu) 她而言是個(ge) 替代。“ ‘微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更加靈活,更突出實踐,一些課程和雙學位的授課老師也相同。”

  理由

  為(wei) 就業(ye) 或研究充當“跳板”

  在清華大學,輔修課程證書(shu) 項目就相當於(yu) “微專(zhuan) 業(ye) ”。

  黃振宇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19級學生,他選擇了數據科學與(yu) 思維課程證書(shu) 。該項目由清華大學工業(ye) 工程係主辦,統計學研究中心開設。

  課程證書(shu) 項目要求,隻要是在校本科生,都可以參加並自主選課,需在畢業(ye) 前完成學分要求即可申請證書(shu) 。

  黃振宇說,“這個(ge) 項目中的課程有很多數學和統計類的課,比如概率論、統計推斷、回歸分析、多元統計、貝葉斯統計以及R語言編程等。”

  對於(yu) 選擇這一“微專(zhuan) 業(ye) ”,黃振宇有自己的考量,他本身就對應用數學感興(xing) 趣,當下人工智能又是各研究領域最熱門的方向,課程中學到的統計學和數據科學都是人工智能的基石。

  報名後,黃振宇加入一個(ge) 300人的微信大群,裏麵全部是和他一樣修讀該項目的同學。在他看來,“清華學生對這種課程證書(shu) 還是比較熱衷的。”

  黃振宇認為(wei) ,課程證書(shu) 確實能為(wei) 就業(ye) 或做相關(guan) 研究充當“跳板”;另外,因為(wei) 不會(hui) 影響主修專(zhuan) 業(ye) 的成績,大家更能拋下學分和績點的顧慮,用心去學自己感興(xing) 趣的東(dong) 西。

  雖然因為(wei) 個(ge) 人身體(ti) 原因,黃振宇當時並沒有完成課程要求的修讀學分,沒能拿到最後的證書(shu) ,但他認為(wei) ,這些課程帶領著他跨入數據科學領域,也為(wei) 研究生選擇方向提供了思路。

  “我現在研究生做的是人工智能嵌入環境模型,需要進行數據分析和預處理,‘微專(zhuan) 業(ye) ’的學習(xi) 經曆對我很有幫助。”黃振宇說。

  黃振宇覺得,通常這類項目的實踐性較強,需要學生進行大量應用與(yu) 操作。能否將所學與(yu) 未來發展相契合,是選擇“微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需要考慮的。如果相契合,它就會(hui) 成為(wei) 後期的助力;如果不契合,可能一時的喜好會(hui) 逐漸被消磨。

  黃振宇還認為(wei) ,如果是以找工作為(wei) 目的,可能輔修一個(ge) 學位會(hui) 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微專(zhuan) 業(ye) ”證書(shu) 是學校發放的,僅(jin) 能證明參與(yu) 者對該領域有所了解,真到了就業(ye) 時,還要看用人單位認不認。

  招收

  有開班人數限製及資格審查

  各大高校的“微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豐(feng) 富,但招生的要求各不相同。李一丁介紹說,那年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短視頻創作”共招收30人,她報名比較早,在學校指定的二維碼鏈接上填寫(xie) 了個(ge) 人信息和申請理由後,並沒有筆試麵試等流程,就直接收到了錄取通知。

  2023年春季,她又報名了“傳(chuan) 媒英語”微專(zhuan) 業(ye) ,招生20人,結果隻有5人報名,就沒能開班。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的眼裏,該校的“榮譽輔修”就等同於(yu) “微專(zhuan) 業(ye) ”。人大的“微專(zhuan) 業(ye) ”會(hui) 比一般其他院校的學業(ye) 壓力重些。

  正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就讀的李佳珞,參加了本校開設的“微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人口學院的定量數據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的學習(xi) 。

  還在大二的李佳珞對於(yu) 自己未來是選擇做學術還是就業(ye) ,她還在猶豫中。之所以選擇這一項目,主要是為(wei) 了提升自己本專(zhuan) 業(ye) 的能力,拓展一下視野。

  “它對於(yu) 我的主專(zhuan) 業(ye) 有鋪墊作用。我們(men) 在課上會(hui) 學到定量分析的方法。已經大二了,要開始科研的話,有這樣一個(ge) 係統化的研究方法學習(xi) 還是比較重要的。” 李佳珞說。

  相比正常課程,“微專(zhuan) 業(ye) ”招生時宣稱的“小班教學、及時反饋、針對性強、拓展豐(feng) 富,還有更多‘獨家秘籍’”都是吸引李佳珞的點。

  而她所選的這門“微專(zhuan) 業(ye) ”報名後,需要經過選拔,並非報了名就能上。

  因為(wei) 本身學習(xi) 的是經濟學,李佳珞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從(cong) 大一就在準備國賽、美賽等含金量較高的數學比賽。所以,比賽中學習(xi) 到的建模和數學理論,還有C語言、Matlab的應用基礎等恰好成為(wei) 她報名該“微專(zhuan) 業(ye) ”的敲門磚。

  體(ti) 驗

  需權衡主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安排

  學生們(men) 被選拔的同時,也在用各種指標和性價(jia) 比衡量著“微專(zhuan) 業(ye) ”課程本身及授課的老師。最終對課程的體(ti) 驗感也並不相似。

  李佳珞對於(yu) 這個(ge) 項目的期待是,老師能帶著進行科研項目,或者能在寒暑假進行外出實踐,最終帶領學生有一些成果產(chan) 出。

  但實際課程上下來,李佳珞覺得“微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並沒有太多創新點。一些課程也並未像宣傳(chuan) 說的一樣小班教學,而是和其他大類的同學一起上。她覺得,人數一多,老師就沒法針對每個(ge) 同學的疑問作出解答,體(ti) 驗感並不好。

  此外,“微專(zhuan) 業(ye) ”的課程和她本專(zhuan) 業(ye) 的學習(xi) 安排也有衝(chong) 突。“我本專(zhuan) 業(ye) 上學期學了統計學,這學期‘微專(zhuan) 業(ye) ’又開了社會(hui) 統計學,這兩(liang) 門課高度重合,用的教材都是同一本。”於(yu) 是,李佳珞選擇不修這門課,用之前的課程代替。

  到了新學期,經濟專(zhuan) 業(ye) 的必修課難度增大,為(wei) 了給本專(zhuan) 業(ye) 預留出足夠的學習(xi) 時間,她又放棄了“微專(zhuan) 業(ye) ”中的另一門分類數據分析課程。

  李佳珞表示,選定“微專(zhuan) 業(ye) ”後,除必修課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選修課,最終修夠30個(ge) 學分即可。

  不同於(yu) 一些學校開設的“微專(zhuan) 業(ye) ”隻需修夠學分就能拿證的情況,李佳珞還需要為(wei) 所選的“微專(zhuan) 業(ye) ”提交一份畢業(ye) 論文。

  即便和想象中有所差異,李佳珞依然覺得自己確實學到了很多紮實的技能。比如,如何使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問卷設計,如何使用R語言和status。

  “當時有一個(ge) 大作業(ye) 是讓你抽取一個(ge) 題目,然後選一個(ge) 省做抽樣。最後要抽到具體(ti) 的村或者社區,每個(ge) 地方抽多少個(ge) 人。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找數據算。” 李佳珞舉(ju) 例說。

  解讀

  “微專(zhuan) 業(ye) ”將融入專(zhuan) 業(ye) 建設課程改革中

  開設“微專(zhuan) 業(ye) ”,開始成為(wei)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一項重要探索。在教育學者艾萍嬌看來,高校開設“微專(zhuan) 業(ye) ”的探索路徑相對清晰,就是由各院係開設“微專(zhuan) 業(ye) ”,麵向全校其他專(zhuan) 業(ye) “招生”,由學生自主選擇並組建一個(ge) 微專(zhuan) 業(ye) 班。

  與(yu) 輔修另一專(zhuan) 業(ye) 不同,“微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方式更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jue) 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陳舊、與(yu) 社會(hui) 需求脫節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科交叉,培養(yang) 複合型人才。

  但小而美、小而特的“微專(zhuan) 業(ye) ”還隻是少數學生的選擇。要進一步推進“微專(zhuan) 業(ye) ”建設,也有難以回避的問題:何時能做到全校所有學生都上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微專(zhuan) 業(ye) ”?隨著“微專(zhuan) 業(ye) ”的增多,又如何使“微專(zhuan) 業(ye) ”教學與(yu) 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教學差異化?“微專(zhuan) 業(ye) ”的課程建設和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課程建設怎麽(me) 協調?

  艾萍嬌認為(wei) ,過去20多年來,我國高校一直在推進完全學分製教學與(yu) 管理改革。因此,開設“微專(zhuan) 業(ye) ”是推進完全學分製教學的階段性舉(ju) 措。最終,“微專(zhuan) 業(ye) ”將融入所有專(zhuan) 業(ye) 建設的課程改革之中,成為(wei) 各專(zhuan) 業(ye) 學生完成大學學業(ye) 所需選修的跨學科課程學習(xi) 模塊內(nei) 容。

  “微專(zhuan) 業(ye) ”課時相對較少、課程係統性和約束性都相對較弱,是否真的能讓學生具備專(zhuan) 業(ye) 能力?采訪中一些選過微專(zhuan) 業(ye) 的大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

  “‘微專(zhuan) 業(ye) ’的發展是一個(ge) 動態演變過程,也需要接受‘檢閱’,進而得到完善。”在重慶郵電大學創新創業(ye) 學院副院長張挺看來,“微專(zhuan) 業(ye) ”的內(nei) 涵與(yu) 特征將隨著行業(ye) 、學術界和社會(hui) 對教育質量的評價(jia) 和反饋有個(ge) 調整的過程。

  他堅信,一些適應性強、認可度高、教學質量突出的“微專(zhuan) 業(ye) ”,很可能在未來發展為(wei) 全新的專(zhuan) 業(ye) 。同樣,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微專(zhuan) 業(ye) ”,也可能因組織實施不當被淘汰。

  建議

  激勵優(you) 秀教師開發更新更優(you) 微課程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克明認為(wei) ,“微專(zhuan) 業(ye) ”在國內(nei) 高校的興(xing) 起有一定的時代性。由於(yu) 專(zhuan) 業(ye) 對就業(ye) 具有重要影響,每年高考後的誌願填報期間,高考生如何填報合適的專(zhuan) 業(ye) 都會(hui) 成為(wei) 社會(hui) 熱點話題。

  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為(wei) 了緩解熱門專(zhuan) 業(ye) 的供求矛盾,紛紛采取應對措施。這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專(zhuan) 業(ye) 調劑”政策以及近年來推出的“微專(zhuan) 業(ye) ”政策。

  吳克明覺得,作為(wei) 一個(ge) 新生事物,“微專(zhuan) 業(ye) ”更偏向於(yu) 職業(ye) 性,在一定程度上為(wei) “冷門專(zhuan) 業(ye) ”學子提供掌握“熱門”技能的機會(hui) ,有利於(yu) 他們(men) 擴大就業(ye) 範圍,提高就業(ye) 率和就業(ye) 質量,對促進大學生就業(ye) 具有積極意義(yi) 。

  高校開設的“微專(zhuan) 業(ye) ”是否會(hui) 變成4年製的“專(zhuan) 業(ye) ”?它的未來又會(hui) 走向何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ti) 製機製改革研究所副所長張家勇表示,“微專(zhuan) 業(ye) ”是高校應對數智時代挑戰的有益嚐試,是高校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最新探索,它可以作為(wei) 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突破口,對校內(nei) 外的學習(xi) 者全麵開放,為(wei) 本校校友及更廣泛的學習(xi) 者服務,有可能重塑高等教育形態。

  張家勇還建議,高校開設“微專(zhuan) 業(ye) ”應從(cong) 以學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中心,轉向以學習(xi) 者需求、時代需求為(wei) 中心,同時要有配套的教育評價(jia) 製度,激勵更多優(you) 秀教師開發更新更優(you) 的微課程,縮短課程迭代周期,更好地與(yu) 時代對接。(北京青年報)

  本版文/本報記者 朱健勇 實習(xi) 生 白悅瑤

  統籌/林豔 張彬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