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單次住院不超過15天必須轉院?國家醫保局:從未出台此類規定

發布時間:2024-04-12 14:59: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1日消息(記者 郭彥偉(wei) 實習(xi) 記者 張瀚允)4月11日上午,國家醫保局召開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會(hui) 上,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醫保支付方式是醫保經辦機構向醫療機構支付費用的具體(ti) 方式,如按項目付費、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等,不同支付方式對臨(lin) 床診療行為(wei) 有不同的引導作用。大家所說的DRG和DIP都是按病種付費的具體(ti) 形式,其目的是將複雜的臨(lin) 床診療盡可能地標化,實現相同的病種之間可比較、可評價(jia) ,醫保支付與(yu) 醫療機構收入都有合理的預期。

  DRG的全稱是按病組付費,其基本邏輯是“歸類”,根據不同疾病住院治療所耗醫療資源,將疾病分為(wei) 600多個(ge) 細分組,並為(wei) 每個(ge) 組別確定相應的支付標準。DRG是世界範圍內(nei) 主流的醫保支付方式,大多數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國家都實施DRG付費,還有20多個(ge) 中低收入國家也在使用DRG付費。DIP的全稱是按病種分值付費,是我國原創的一種將大數據技術和我國醫療實際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其基本邏輯是“列舉(ju) ”,將有同樣疾病診斷和治療方式的病例作為(wei) 一個(ge) 病種,選取能覆蓋絕大多數病例的1萬(wan) 多個(ge) 病種作為(wei) 核心病種目錄庫,並以既往曆史費用數據為(wei) 基礎,為(wei) 每個(ge) 病種確定相應的支付標準。

  DRG在我國的試用已經有比較長的曆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市衛生部門就在國內(nei) 率先引進DRG方法,並將研究成果用於(yu) 醫院管理。2011年以後,衛生部門在醫療服務績效評價(jia) 、原新農(nong) 合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種收費試點等領域都開展應用了DRG的思路方法。北京、沈陽等城市也將DRG用於(yu) 醫保實際付費,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後,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wei) 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的要求,先後啟動DRG和DIP支付方式國家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指導各地分階段、抓重點、階梯式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3年底,全國超九成統籌地區已經開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地區住院醫保基金按項目付費占比下降到四分之一左右。通過改革,醫保支付結算更加科學合理,在群眾(zhong) 負擔減輕、基金高效使用、醫療機構行為(wei) 規範等方麵都取得積極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醫保部門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絕不是簡單的“控費”,而是通過醫保支付杠杆,引導醫療機構聚焦臨(lin) 床需求,采用適宜技術因病施治、合理診療,避免大處方、濫檢查,更好保障參保人員權益。DRG/DIP的病種支付標準都是以曆史費用數據為(wei) 基礎、運用大數據方法科學測算得出,並隨社會(hui) 經濟發展、物價(jia) 水平變動等適時提高,能夠保證患者得到合理、必要的治療。事實上,每年醫保基金支出都維持了一個(ge) 較為(wei) 合理的增長趨勢,並高於(yu) GDP和物價(jia) 的增幅。

  為(wei) 了支持臨(lin) 床新技術應用、保障重病患者充分治療,支付方式改革中還引入了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可不納入病種支付標準的“除外支付”規則,顯著高於(yu) 病種平均費用的重症病例“特例單議”規則,這些都可按實際發生的費用結算,請廣大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放心。同時也要強調,國家醫保部門從(cong) 未出台“單次住院不超過15天”之類的限製性規定,對少數醫療機構將醫保支付標準的“均值”變“限額”、以“醫保額度到了”的理由強行要求患者出院、轉院或自費住院的情況,國家醫保局堅決(jue) 反對並歡迎群眾(zhong) 向當地醫保部門舉(ju) 報,也可以直接向國家醫保局舉(ju) 報(電話010-89061397)。

  當然,醫療問題非常複雜,醫療領域技術進步也很快,醫保支付政策肯定有與(yu) 醫療實際不匹配、落實於(yu) 臨(lin) 床發展的地方。為(wei) 此國家醫保局正在建立麵向廣大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意見收集機製和DRG/DIP分組規則調整機製,以醫務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客觀發生的醫療費用數據為(wei) 基礎,對DRG/DIP分組進行動態化、常態化的調整完善,定期更新優(you) 化版本,確保醫保支付方式科學性、合理性,充分回應醫療機構訴求,更好促進醫保、醫療協同治理和發展。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