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研究學者“雲”集 連線海外華僑華人
10場國際連線,五大洲20多國華僑(qiao) 華人參會(hui) ,數百名觀眾(zhong) 旁聽,曆時近2月——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與(yu) 華僑(qiao) 華人研究所聯合舉(ju) 辦的“海外華商談抗疫”活動,邀請海外僑(qiao) 界代表與(yu) 國內(nei) 華僑(qiao) 研究學者,通過線上視頻會(hui) 議“雲(yun) 上論道”。視頻連線中,海外華僑(qiao) 華人講述親(qin) 身經曆的戰疫故事,還原海外抗疫現場;海內(nei) 外華僑(qiao) 研究學者分享學術見解和思考,挖掘現象背後蘊藏的深意。
在這條無形的海外抗疫“雲(yun) ”戰線上,華僑(qiao) 研究學界以學術力量為(wei) 海外僑(qiao) 胞送去理解和支持,也為(wei) 僑(qiao) 界學術研究挖掘新視角,提供新議題。一輛滿載世界多國抗疫信息的“直通車”,正跨越五大洲,馳向華僑(qiao) 研究學界。
直送海外真實信息
意大利華人社區低感染率的“秘訣”何在?德國華商經營狀況麵臨(lin) 哪些衝(chong) 擊?南非華僑(qiao) 華人支援當地有哪些感人故事?在“海外華商談抗疫”10場專(zhuan) 場活動中,西班牙、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非洲、東(dong) 南亞(ya) 、法國、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華僑(qiao) 華人通過視頻連線,向與(yu) 會(hui) 嘉賓和觀眾(zhong) 講述抗疫過程中華僑(qiao) 華人的困境與(yu) 對策。
“從(cong) 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連線活動向國內(nei) 學者提供了許多關(guan) 於(yu) 疫情期間海外華僑(qiao) 華人生存發展的敘述性資料,幫助學者及時獲取更多的一手信息,與(yu) 海外華僑(qiao) 華人進行直接交流。”暨南大學華僑(qiao) 華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連線活動中,親(qin) 身經曆海外抗疫的華僑(qiao) 華人代表,猶如海內(nei) 外華僑(qiao) 研究學者的“望遠鏡”,跨越時空距離,還原不同國家抗疫一線的真實情況。“新加坡抗疫經曆佛係抗疫到強力幹預的轉變,通過嚴(yan) 明律法等方式阻斷病毒傳(chuan) 播”“中俄合作抗疫受到俄羅斯主流社會(hui) 肯定,中國駐俄大使館與(yu) 當地僑(qiao) 團為(wei) 華僑(qiao) 華人團結抗疫服務到位”……一場場視頻連線,就像一份份“產(chan) 地直送”的“營養(yang) 餐”,快速便捷,信息滿滿,為(wei) 學界提供親(qin) 曆者的思考和認識,同時穿越紛亂(luan) 嘈雜的國際輿論環境,澄清某些海外媒體(ti) 誇大扭曲的不實報道。
“這次連線活動有三大明顯優(you) 點:及時、便利、節儉(jian) 。”華僑(qiao) 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連線活動采取線上視頻會(hui) 議的方式,不再受空間的限製,根據國外疫情的最新情況,對海外華僑(qiao) 華人的處境進行及時研討,實現高效交流;同時免去會(hui) 場、餐飲等相關(guan) 費用,節約會(hui) 議成本。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菁華告訴本報記者:“我們(men) 一直堅持將不同國家的華商組織起來,一路走來,五大洲20多個(ge) 國家的華商、學者與(yu) 政界朋友齊聚一堂,用低成本、高收益的形式交流,這在疫情發生以前是極少有的。”
見證僑(qiao) 胞抗疫辛勞
在信息豐(feng) 富、氣氛熱烈的活動現場背後,是舉(ju) 辦方的默默付出和堅持。
作為(wei) 活動的發起人、策劃人和主持人,邢菁華不僅(jin) 在連線活動中傾(qing) 聽海外僑(qiao) 胞的抗疫故事,也在籌備活動、聯絡嘉賓的過程中見證海外僑(qiao) 胞的抗疫辛勞。
在4月30日舉(ju) 辦的法國專(zhuan) 場連線活動中,法國華僑(qiao) 華人協會(hui) 主席任俐敏如期出現在視頻連線。為(wei) 了這場連線,任俐敏和活動籌備人員都費了一番心力。
接到活動籌備組邀請後,任俐敏出了個(ge) 意外——在給當地華僑(qiao) 華人送口罩途中,他被法國警方拘押詢問。活動前期的溝通聯絡工作因此中斷。經過籌備組與(yu) 任俐敏的多次聯絡溝通,最終任俐敏答應繼續參加法國專(zhuan) 場連線活動。
“有人問他,經曆這次意外後,他還會(hui) 繼續給當地僑(qiao) 胞捐物資嗎?他肯定地說,要繼續盡自己所能,關(guan) 愛幫助旅法僑(qiao) 胞。”邢菁華說,“海外僑(qiao) 胞在團結抗疫中體(ti) 現的責任和擔當,真的令人敬佩感動。”
在連線活動的幕後,共有五六名工作人員參與(yu) 活動組織策劃,同時,每場連線專(zhuan) 場都有一些協作單位參與(yu) 籌備與(yu) 宣傳(chuan) 工作,還有不同國家的僑(qiao) 團和大學幫忙協調與(yu) 會(hui) 嘉賓。
“因為(wei) 不同國家有時差問題,我經常需要在北京時間的深夜與(yu) 海外僑(qiao) 胞嘉賓聯絡,以便在不打擾他們(men) 休息的情況下及時順暢交流。”邢菁華說,這場跨越五大洲的連線活動,也傾(qing) 注了組織策劃工作人員跨越時間和距離的努力。跟嘉賓溝通會(hui) 議時間、發言內(nei) 容,教會(hui) 年齡偏大的僑(qiao) 胞使用視頻軟件,指導與(yu) 會(hui) 嘉賓製作配合發言的電腦幻燈片……邢菁華和籌備組的工作人員就在一次次的跨洋電話中,和與(yu) 會(hui) 嘉賓一起克服種種困難,最終保證連線活動順利舉(ju) 行。
“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我們(men) 能感受到海外華僑(qiao) 華人對活動的肯定。他們(men) 感覺這次活動拉近了祖(籍)國與(yu) 住在國的距離,讓他們(men) 感受到祖(籍)國的關(guan) 注和溫暖。同時,他們(men) 認為(wei) ,能將自己的心聲分享給更多人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體(ti) 驗。”邢菁華說。
為(wei) 研究提供新議題
“新時代僑(qiao) 務機構如何更加高效、及時地應對突發事件的風險,更好地為(wei) 海外僑(qiao) 胞服務,這是一個(ge) 重大課題。海外僑(qiao) 胞在支援中國抗疫後,繼續與(yu) 住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在這個(ge) 過程中,海外僑(qiao) 胞一方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精神,另一方麵,把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內(nei) 化為(wei) 華僑(qiao) 華人的行動自覺,表現出新的時代特點。”張春旺認為(wei) ,海外華僑(qiao) 華人在連線活動中傳(chuan) 遞的信息豐(feng) 富多樣,為(wei) 華僑(qiao) 研究學界提供了許多可以挖掘的新議題。
“通過這次活動,華僑(qiao) 華人研究者對於(yu) 海外華僑(qiao) 華人在疫情特殊時期的生存狀況、應對策略、社會(hui) 環境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李明歡分析,梳理連線活動匯集的信息,有三方麵的問題值得研究者關(guan) 注:海外華僑(qiao) 華人麵臨(lin) 抗擊疫情和反對歧視的雙重壓力,處境更為(wei) 艱難,應當如何應對?海外華僑(qiao) 華人追求住在國和祖(籍)國社會(hui) 的雙重認可,當麵對疫情兩(liang) 者評價(jia) 體(ti) 係不同時,應當如何平衡?待全球疫情形勢基本控製後,麵對疫情帶來的經營挑戰,海外華僑(qiao) 華人如何轉型升級,繼續為(wei) 住在國和祖(籍)國經濟複蘇作貢獻?這些都值得從(cong) 學術和理論層麵進行探究。
更多的研究成果正在形成。張春旺介紹,暨南大學華僑(qiao) 華人研究中國戰疫報告已更新第二版,同時世界華僑(qiao) 華人抗疫調查正在進行中;雲(yun) 南大學正開展相關(guan) 問卷調查;華僑(qiao) 華人研究所也在積極組織華僑(qiao) 華人與(yu) 抗疫課題研究,積極組織籌備後疫情時代僑(qiao) 務工作和華商發展研討會(hui) 。
“海外嘉賓分享了許多一線信息,其中很多事例都令人感動。下一步,在學術和理論層麵,我們(men) 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議題,比如疫情對中國僑(qiao) 務工作提出哪些挑戰,在疫情中一些工作出色的僑(qiao) 務部門有哪些可以總結的經驗,未來僑(qiao) 務工作有哪些新方向。”李明歡說,海外華僑(qiao) 華人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貢獻者和受益者,在“後疫情”時期,海外華僑(qiao) 華人如何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和建設者,這值得所有人共同思考探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