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抗疫一線 連續病毒消殺3個多月沒回過一趟家
走進桃仙機場,走近堅守抗疫一線的“守門員”
連續病毒消殺 他3個(ge) 多月沒回過一趟家
平均每天步行2.4萬(wan) 步,高居微信運動前列。這是在堅持鍛煉身體(ti) 嗎?不是,這是奮戰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抗疫一線的王晨每天的工作步數。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遼寧機場集團沈陽機場的黨(dang) 員戰士們(men) 一個(ge) 個(ge) 挺身而出,這其中肩扛主力任務的是那些“80後”、“90後”,危險當前,他們(men) 毫不退縮,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描繪出黨(dang) 旗那片最美的熾紅。
消殺組王晨
要做殲滅病毒的“特種兵”
5月17日9時,王晨背起幾十斤重的消殺設備,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也許要工作到半夜11∶30,也許要到淩晨3∶00,總之要等到最後一架航班落地消殺完畢才能回去休息,我已經習(xi) 慣了。”王晨說。
王晨是沈陽機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90後”,也是一名黨(dang) 員。作為(wei) 一名消防員,他的本職工作其實與(yu) 疫情的關(guan) 聯並不大,但是他卻踴躍加入了沈陽機場黨(dang) 員突擊隊,成了病毒消殺組的隊長。病毒消殺組的工作範圍很廣,無論是航站樓、辦公區域還是飛機客艙,都是他們(men) 消殺的範圍。消殺任務也非常繁重,每一次配比消毒液都要比例精確,濃度過高會(hui) 對人體(ti) 造成傷(shang) 害,過低達不到滅菌效果。每一次出發前,都需要3人交叉檢查防護服是否穿戴穩妥。每一次消殺結束後,都要對設備進行反複衝(chong) 洗消毒。
就這樣,王晨每天背著幾十斤重的裝備,平均步行2.4萬(wan) 步,每日更換消毒液10餘(yu) 次,一幹就是3個(ge) 多月。在這種高壓的工作狀態下,他沒請過一天假,沒回過一趟家。本就因平時訓練形成的黝黑膚色,又加重了一個(ge) 色號。繁重的工作也讓他的身形更加消瘦硬朗,看起來像一名特種兵。他很喜歡這個(ge) 稱號,他說他就是要做一名打好病毒殲滅戰的特種兵,要發揮戰士鐵一般的意誌,確保消殺區域無死角、無遺漏。
運行指揮中心劉秀斌
跑在病毒擴散之前的人
劉秀斌是沈陽機場生產(chan) 運行指揮中心一名“80後”“老”黨(dang) 員了,在青年黨(dang) 員隊伍中,他的沉穩與(yu) 實際年齡有些不符。作為(wei) 運行指揮室副主任兼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身處機場“中樞神經”位置,既負責機場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總體(ti) 協調,又擔負防控工作內(nei) 外聯絡和信息上傳(chuan) 下達,同時還負責合理設置專(zhuan) 用隔離機位、組織排查確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等多項具體(ti) 工作。
談到疫情期間的工作,劉秀斌說:“我們(men) 指揮室指揮員就是一群與(yu) 時間賽跑、誓要跑在病毒擴散之前的人。”每次在得到疑似涉疫航班旅客信息後,他們(men) 要迅速做出反應,為(wei) 機場做好應急處置準備贏得時間。在航班停靠安排上,要進一步縮短旅客上下機路程,縮小接觸範圍,為(wei) 航空器消毒爭(zheng) 取時間,所以他們(men) 需要分秒必爭(zheng) 。他清楚記得,有一次為(wei) 了查詢一名疑似涉疫旅客的行動軌跡,他帶領組員們(men) 先後排查了20多個(ge) 攝像頭才得以完整掌握,沉著如他,也急得渾身冒冷汗:“早一秒排查出涉疫人員,就可能減少一個(ge) 人乃至一個(ge) 家庭患病的可能。”
安檢中心周燕
“鐵算盤”打得精準的“大管家”
同為(wei) “80後”的安檢中心辦公室主任周燕,麵對奮戰在“抗疫”一線、剛剛20歲出頭的年輕安檢員們(men) ,既感動又心疼,於(yu) 是默默當起了“大管家”,為(wei) 大家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保證每一名員工都能吃上熱乎的飯菜,每一位安檢員都有完備的防疫裝備。看似簡單的任務,實則費盡心思。
沈陽機場安檢中心上下共有600多名員工,如何保證防控物資按需分配,物盡其用,周燕將“鐵算盤”的功力發揮到了極致,她能將每天剩餘(yu) 的消毒液總量精確到升、口罩精確到隻,經常讓人目瞪口呆、心悅誠服。在疫情阻擊戰最初的一周內(nei) ,周燕就精準調配防疫物資31922件,從(cong) 此大家開展工作再無後顧之憂。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她巾幗不讓須眉,作為(wei) 一個(ge) 母親(qin) ,她一心撲在工作上,時常無暇照顧孩子,也曾在接到孩子打來“抱怨”電話時默默流淚。但她卻說:“舍小家為(wei) 大家,孩子將來會(hui) 理解的。”
在這些黨(dang) 員的帶動下,沈陽機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一路凱歌不斷。自疫情防控至今,未漏查一例疑似病例,未發生一件疫情事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