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生態環境部舉行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李玲玉 發布時間:2020-05-18 14:50: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5月15日,生態環境部舉(ju) 行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出席發布會(hui) ,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hui) ,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guan) 心的問題。

  劉炳江說,2019年,全國空氣質量穩中有進,並呈現出PM2.5降幅收窄、O3濃度顯著上升、SO2濃度持續大幅改善、秋冬季重汙染天氣依然高發等特點。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各地各相關(guan) 部門深入貫徹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jue) 策部署,狠抓各項任務落實,主要做了6個(ge) 方麵的工作:一是加快重點行業(ye) 深度治理,推動超低排放改造。二是穩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you) 化,降低煤炭消費量。三是“公轉鐵”取得重大突破,鐵路貨運量持續增長。四是在重點地區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細化改善目標和治汙項目,並逐月通報。五是分類施策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對15個(ge) 重點行業(ye) 按照排放績效分級,采取差異化管控措施。六是摸清重汙染天氣成因。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實施重點治汙工程,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強化大氣汙染防治監督執法。

  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將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指導和幫助相關(guan) 政府、企業(ye) 落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減排任務,減少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ti) 物,降低夏季臭氧汙染影響。生態環境部持續推動落實長江保護修複工作,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下一步,將堅決(jue) 打好收官之戰,同時謀劃好長江流域“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鞏固提升汙染治理水平,著力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取得初步成果,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對試點城市及地區進行支持、指導,試點工作呈現由點到麵的良好態勢,浙江省、吉林省政府決(jue) 定在全省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生態環境部聯合中科院已正式啟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分析生態係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成就,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

  有記者問到“十三五”規劃中環保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劉炳江說,生態環境部承擔的9項約束性指標中,7項已提前完成,1項已達到時序進度,還有1項優(you) 良天數比率指標未達到2019年度目標要求。主要原因是,去年7月-9月,華東(dong) 、華北、華中等地區多個(ge) 省份極端天氣導致O3濃度大幅上升,拉低了優(you) 良天數比率。2019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空氣質量監測站點以實況狀態評價(jia) 空氣質量,同過去的標況狀態有一定差距,但2020年比2015年優(you) 良天數比率提高3.3個(ge) 百分點的任務不會(hui) 變。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jue) 勝之年,我們(men) 有信心全麵完成各項約束性指標。

  針對大氣重汙染成因及治理攻關(guan) 項目成果,賀克斌說,項目實施三年來,緊緊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攻關(guan) ,摸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成因。一是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頻發的根本原因。二是最近幾年氣侯變暖的大背景,造成了氣象條件的趨於(yu) 不利,是區域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天氣過程形成的重要誘因。三是高濃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大氣氧化性偏強,是重汙染期間二次PM2.5濃度快速增長的關(guan) 鍵因素。四是區域大氣汙染區域性特征很突出,京津冀和周邊地區處於(yu) 同一個(ge) 空氣流場當中,大氣汙染相互影響是有非常明顯的特征。

  有記者問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情況,劉友賓表示,今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結合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ju) 措、全麵推進複工複產(chan) 工作的實際情況,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繼續推進第二輪例行督察,結合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領域開展專(zhuan) 項督察,以暗查暗訪方式拍攝製作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並持續傳(chuan) 導壓力,推進督察整改,不斷推進精準督察、科學督察和依法督察。

  為(wei) 落實疫情防控有關(guan) 要求,此次新聞發布會(hui) 采用視頻發布方式。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