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打擊文物走私國際合作不斷強化

張朋輝 發布時間:2020-05-20 09:09: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年來,由於(yu) 部分戰亂(luan) 國家和地區文化遺產(chan) 遭到嚴(yan) 重破壞,加之文物盜竊犯罪頻發,給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文物國際追討帶來新的難題。隨著打擊文物走私的國際合作不斷強化,國際文物聯合執法與(yu) 追討力度正持續加大,相關(guan) 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協調,努力探索文物回歸之路。

  近日,國際刑警組織、歐洲刑警組織和世界海關(guan) 組織公布了一項由103個(ge) 國家和地區參與(yu) 的打擊文物走私專(zhuan) 項行動信息。此次專(zhuan) 項行動共逮捕犯罪嫌疑人101人,開展了300多項刑事調查,繳獲文物超過1.9萬(wan) 件。這次行動被認為(wei) 是打擊文物走私國際合作的一個(ge) 成功範例。

  “國際文物走私犯罪規模大、涉及範圍廣”

  此次專(zhuan) 項行動於(yu) 2019年秋發起,由於(yu) 安全等原因,今年5月才公布具體(ti) 信息。據介紹,走私文物主要來自中東(dong) 等戰亂(luan) 國家和地區,以及博物館和考古發掘地。緝獲的文物包括不同時期的錢幣、陶瓷、兵器、繪畫、化石等,警方還繳獲了金屬探測器等大批作案工具。

  這次專(zhuan) 項行動查獲的走私文物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備受關(guan) 注。阿富汗海關(guan) 在喀布爾機場截獲了971件文物,這批文物即將被運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根廷聯邦警察部隊通過對一起網絡銷售線索進行偵(zhen) 查,一次行動中就緝獲了2500枚古錢幣,拉脫維亞(ya) 警方則緝獲了1375枚古錢幣;西班牙與(yu) 哥倫(lun) 比亞(ya) 警方合作,在馬德裏巴拉哈斯機場追回了一批非常罕見的前哥倫(lun) 布時期的文物,包括金麵具、金雕像、古代珠寶等,哥倫(lun) 比亞(ya) 當局在3個(ge) 嫌疑人位於(yu) 波哥大的房屋進行搜捕,緝獲了另外242件文物,這是該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緝私行動之一……

  據悉,這是國際刑警組織和世界海關(guan) 組織第二次聯合打擊文物走私行動。鑒於(yu) 此次執法協調範圍覆蓋全球,世界海關(guan) 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和歐洲刑警組織聯合成立了一個(ge) 24小時運營的協調指揮部,及時交流信息、發布警報。協調指揮部還對多個(ge) 關(guan) 於(yu) 被盜藝術品的數據庫進行了核查,發現犯罪線索。此次行動還開展了“網絡巡邏周”,各國及國際刑警執法人員鎖定了大批犯罪嫌疑人,依靠網絡線索繳獲了8670件文物,占繳獲文物總數的近1/3。

  國際刑警組織秘書(shu) 長於(yu) 爾根·斯托克表示:“此次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之多、查獲的文物數量之大,表明國際文物走私犯罪規模大、涉及範圍廣,每個(ge) 擁有豐(feng) 富文化遺產(chan) 的國家都是其潛在目標。”

  “打擊文物走私犯罪需要各國密切合作”

  據國際刑警組織介紹,當前流失文物增多有兩(liang) 大原因。一是戰亂(luan) 國家和地區文化遺產(chan) 破壞大大增加。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lan) 國”依靠文物走私牟取豐(feng) 厚的收入。該組織宣稱,僅(jin) 僅(jin) 通過從(cong) 敘利亞(ya) 首都大馬士革西部那布克地區搶劫的文物,就獲利3600萬(wan) 美元。該組織的活動區域曾經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考古資源豐(feng) 富。戰亂(luan) 期間,大量來自敘利亞(ya) 和伊拉克的文物在歐洲黑市流通。在伊拉克戰爭(zheng) 期間,數以萬(wan) 計的伊拉克珍貴文物被洗掠一空,而此後追回的隻有很小一部分。

  其次是盜竊犯罪頻發。個(ge) 人收藏家、宗教場所、博物館都成為(wei) 文物盜竊犯罪的目標,繪畫、雕塑、古書(shu) 、家具、古錢幣、金銀器是重災區。今年3月,荷蘭(lan) 拉倫(lun) 市的辛格博物館宣布,荷蘭(lan) 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紐恩南春天裏的牧師花園》被盜,而這件作品是從(cong) 格羅寧格博物館租借的。此前,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發生多起盜竊案件,其中2002年被盜的兩(liang) 幅畫作在2016年被意大利警方從(cong) 與(yu) 黑手黨(dang) 有關(guan) 係的團夥(huo) 中繳獲。去年11月,德國德累斯頓王宮的綠穹珍寶館被盜。警方稱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盜竊案,被盜的3件18世紀的珠寶價(jia) 值接近10億(yi) 歐元,其曆史與(yu) 文化價(jia) 值更是不可估量。根據國際刑警組織數據庫中的近5萬(wan) 件失蹤藝術品記錄,其中近74%是在歐洲被盜。

  為(wei) 此,國際刑警組織和國際博物館協會(hui) 今年4月發布一份聲明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界95%的博物館被迫關(guan) 閉,這對文物安全構成了挑戰。該組織建議輪流值班,24小時視頻監控、優(you) 化應急程序、與(yu) 警方定期溝通等,加大安保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文物走私、聯絡、交易的重要手段。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趨智能化。世界海關(guan) 組織秘書(shu) 長禦廚邦雄表示,網上非法交易具有很大的隱蔽性,為(wei) 執法帶來新的挑戰。

  歐洲刑警組織執行主任凱瑟琳·德波勒指出,文物走私涉及文物來源國、走私中轉國、文物走私的目的國,是國際有組織犯罪的一種。文物走私往往是由販毒和販賣武器的同一個(ge) 國際犯罪網絡實施的。“文物走私犯罪是一個(ge) 全球現象。打擊文物走私犯罪需要各國密切合作,共同打擊有組織犯罪網絡。”

  “國際合作探索文物回歸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打擊文物走私的國際合作不斷強化。為(wei) 打擊文物走私,國際刑警組織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hui) 、世界海關(guan) 組織、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等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

  聯合國大會(hui) 和聯合國安理會(hui) 通過了多項決(jue) 議,呼籲各國采取適當措施,防止被盜的伊拉克和敘利亞(ya) 文物的交易,並重申製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chan) ,並強調這些罪行與(yu) 資助恐怖主義(yi) 活動之間的聯係。

  中國積極參與(yu) 國際打擊文物走私合作。由中國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國被盜(丟(diu) 失)文物信息發布平台已於(yu) 2017年上線,並同國際刑警組織的數據庫連接。2018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加強文物追索返還信息共享和合作。

  在國際文物執法不斷加強的同時,各國也在文物回歸方麵探索深化國際合作。一些國家在歸還流失文物方麵做出了積極表態和努力。2018年底,法國宣布向貝寧歸還26件文物。法國總統馬克龍委托專(zhuan) 家研究歸還非洲文物事宜。專(zhuan) 家撰寫(xie) 的報告稱,非洲超過90%的文物收藏在歐洲的博物館中,法國有至少9萬(wan) 件文物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僅(jin) 巴黎的布朗利碼頭博物館就有約7萬(wan) 件來自非洲的文物。專(zhuan) 家建議修改法律,“大麵積”歸還非洲被盜文物。

  由於(yu) 發展中國家的失蹤文物記錄嚴(yan) 重不足,流失文物追討力度仍遠遠不夠。目前,西方國家許多博物館都不願放棄非法占有的文物。大都會(hui) 博物館、蓋蒂博物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都藏有大量此前以侵略、盜竊、欺詐方式獲取的文物,但是這些博物館拒絕歸還。英國是收藏外國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英國律師傑弗裏·羅伯遜表示:“英國的博物館展覽的很多都是‘偷來的文化財產(chan) ’,相關(guan) 機構理應歸還殖民者從(cong) 殖民地人民手中攫取的寶藏。但由於(yu) 法律及外交等多重因素,國際合作探索文物回歸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