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運動員歸化之路審視思考:我國存在兩大障礙
“歸化”一詞最早出現於(yu) 我國東(dong) 漢年間,《漢書(shu) ·匈奴傳(chuan) 》有雲(yun) :“而匈奴內(nei) 亂(luan) ,五單於(yu) 爭(zheng) 立,日逐呼韓邪攜國歸化,扶伏稱臣。”這裏的“歸化”,是“歸順”的意思,和如今歸化一詞有所區別,依照當前法律中對“歸化”的闡釋,指某個(ge) 人在出生國以外自願、主動地取得他國國籍的行為(wei) 。運動員歸化是指運動員在出生國籍以外自願、主動取得其他國家國籍,並代表其他國家參加國際體(ti) 育賽事的行為(wei) 。
我國歸化運動員從(cong) 無到有
有關(guan) 歸化運動員的討論在我國頗有時日,也有引進的先例,最著名的是馬術項目的華天。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華天成為(wei) 第一位出現在奧運會(hui) “馬術三項”上的中國運動員。為(wei) 了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hui) ,他自願放棄了英國國籍。
在競技體(ti) 育中,運動員歸化已成為(wei) 一種世界現象,特別是足球這類商業(ye) 化程度高的集體(ti) 項目。有研究者認為(wei) ,中國足球的歸化呼聲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甲B成都五牛隊主教練陳亦明就旗幟鮮明地表示,中國足球需要引進歸化球員。當時,主要目的是衝(chong) 鋒韓日世界杯。後來,中國隊在沒有歸化球員的情況下依舊挺進世界杯,歸化議題便暫時被擱置了。然而,2002年之後中國足球一直徘徊在世界杯大門之外,“歸化運動員”重新受到關(guan) 注。正式進入官方層麵討論是2015年有政協委員提議修改“國籍法”,承認雙重國籍,支持運動員歸化,振興(xing) 中國足球。
2018年12月20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足球2018賽季職業(ye) 聯賽總結工作會(hui) 上,國家體(ti) 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黨(dang) 委書(shu) 記杜兆才正式確認,將出台有關(guan) 歸化球員的措施,協助俱樂(le) 部試點歸化具有較高水平的優(you) 秀外籍球員參加中超聯賽。
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le) 部總經理李明曾表示,歸化運動員原則有三:第一,具備中國血統;第二,要熱愛中國;第三,要具備將來入選國家隊、為(wei) 中國爭(zheng) 光的能力。
除夏季項目外,歸化冬季項目運動員也值得重視。2015年7月31日,北京聯合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hui) 舉(ju) 辦權,我國冰雪運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由於(yu) 我國冰雪運動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與(yu) 世界冰雪運動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國際冰雪體(ti) 育項目競爭(zheng) 愈發激烈的今天,對處於(yu) 人才金字塔頂端、具有傑出技能的高水平冰雪運動人才的全球招募亦愈發呈現白熱化狀態。
穀愛淩,出生於(yu) 2003年,父親(qin) 是美國人,母親(qin) 是中國人。2019年,她宣布加入中國國籍。如今,16歲的她已展露出非凡的天賦——2020年2月16日,在2019/2020賽季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加拿大卡爾加裏站中,穀愛淩摘得女子坡麵障礙技巧冠軍(jun) ,並在15日以同樣絕佳的表現摘得女子U型場地冠軍(jun) 。
“有人已將她看作目前世界上最優(you) 秀的女子自由式滑雪運動員,盡管她隻有16歲。”這是國際滑雪聯合會(hui) 在官方網站上對穀愛淩接連“解鎖”兩(liang) 項冠軍(jun) 、創造曆史後的評價(jia) 。2022年,如無傷(shang) 病困擾,她將出征冬奧,主場作戰,為(wei) 中國爭(zheng) 光。
運動員歸化存兩(liang) 大障礙
入籍製度不完善是我國歸化運動員的一大障礙。
不少學者在研究歸化問題時提出的建議都包括修改國籍法,但也有研究者認為(wei) ,修改國籍法承認雙重國籍和歸化運動員沒有直接關(guan) 係。譬如,日本歸化運動員現象頻繁,其同樣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允許運動員在22歲前選擇一國國籍。因此,我國歸化運動員的製度障礙,不能完全歸咎於(yu) 國籍法,而是主要受限於(yu) 入籍政策。
綜合我國法律和入籍相關(guan) 規定,雖然於(yu) 現階段,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可以從(cong) 其他層麵另辟蹊徑。據相關(guan) 研究,在不修改國籍法的前提下,可以對國籍法第七條第三項中有關(guan) 入籍條件的“其他正當理由”給予解釋說明——把引進急需的體(ti) 育人才作為(wei) 其中一個(ge) “正當理由”,允許外籍運動員加入中國國籍。此外,取得永久居留的權利是加入我國國籍的前提。根據相關(guan) 規定,“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可以申請永久居留。國家急需的體(ti) 育人才,與(yu) 該規定並不相違背。因此,歸化優(you) 秀外籍運動員加入我國國籍是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
認同感不強是我國歸化運動員的另一個(ge) 障礙。
當下,競技體(ti) 育比賽逐漸演變成代表一個(ge) 國家經濟、軍(jun) 事實力以外的另一個(ge) 重要領域。在一些國家,利用歸化運動員來提高本國體(ti) 育成績,時常讓民眾(zhong) 難以接受。譬如卡塔爾等國大量歸化男籃運動員,造成了民眾(zhong) 情感波動、認同感不強等諸多矛盾。
我國是人口大國,如僅(jin) 靠歸化運動員來發展本國競技體(ti) 育運動,在民族意識層麵可能是難以接受的,但在體(ti) 育全球化的進程中,歸化運動員對於(yu) 迅速提升競技運動水平又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men) 應堅持“自我造血為(wei) 主,引進歸化為(wei) 輔”的發展方向。歸化運動員隻能作為(wei) 發展我國體(ti) 育事業(ye) 的輔助手段,作為(wei) 體(ti) 育強國,我們(men) 還是應該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原則,加強後備人才的培養(yang) ,把培養(yang) 國內(nei) 優(you) 秀體(ti) 育人才作為(wei) 重要任務。誠如姚明所說:“如果我們(men) 不能從(cong) 自身著手很好地解決(jue) 人才問題,那都隻能爭(zheng) 一時而非爭(zheng) 一世。”
在此基礎上,適當調整運動員歸化相關(guan) 政策,發揮其“傳(chuan) 、幫、帶”作用,由點到麵帶動整個(ge) 項目發展。
此外,將目光集中於(yu) 海外華裔,也不失為(wei) 一個(ge) 解決(jue) 辦法。海外華裔體(ti) 育人才眾(zhong) 多,其中不乏像林書(shu) 豪、陳佳裕這樣的優(you) 秀體(ti) 育人才。華裔是中華民族血脈傳(chuan) 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華裔運動員歸化後民族榮譽感相對高,不僅(jin) 可以壯大國家隊的實力,還可以強化海外華人對國家體(ti) 育發展的關(guan) 注和參與(yu) ,從(cong) 而為(wei) 我國體(ti) 育事業(ye) 騰飛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