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繪製一張表 方便基層人

王小玲 發布時間:2020-05-21 09:13: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如何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這不僅(jin) 是對生態環境部門提出的考驗,更是對基層生態環保人的挑戰。

  近日,四川省在全國率先製定實施《四川省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指南(2020)》(以下簡稱《指南》),旨在提升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能力,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切實解決(jue)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 繪製格局表,讓基層統籌做好“統”與(yu) “專(zhuan) ”

  談到為(wei) 何出台《指南》,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yu) 對外合作處處長茆爽表示:“這是適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新形勢需要。”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涉及領域寬、內(nei) 容廣,相關(guan) 職能從(cong) 發展改革部門劃轉後,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在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過程中普遍麵臨(lin) 工作方向不明、控排思路不清、支撐保障不足等突出問題。

  “市縣一級不知道該怎麽(me) 幹,亟須加強對基層如何開展重點工作的指導。”茆爽說,這個(ge) 文件是一個(ge) 大膽探索和有益嚐試,將市、縣生態環境部門的重點工作以文字形式明確下來,方便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

  《指南》指出,基層生態環境部門要統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統”,也要紮實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專(zhuan) ”,推動構建應對氣候變化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麵參與(yu) 的工作機製。

  為(wei) 了方便理解,《指南》專(zhuan) 門繪製了一張格局表,讓基層生態環保人更直觀地理解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每一項工作,以及需要對接的部門。

  ■ 細化常規+創新,為(wei) 基層提供路線圖

  雖然隻有寥寥數頁,但不管是從(cong) 工作特點到工作格局,還是如何做好常規工作,到主動創新,《指南》都提出了明確內(nei) 容和思考方向。

  《指南》明確,基層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分為(wei) 常規工作和創新工作。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為(wei) 主,縣級重在推動落實具體(ti) 工作。

  茆爽表示,希望市縣在做好綜合統籌協調、分解考核目標任務、核算溫室氣體(ti) 排放、參與(yu) 碳市場建設、開展低碳試點示範、擴大資金項目投入、加強信息發布宣傳(chuan) 等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可以在減排達峰、產(chan) 業(ye) 培育、試點示範、機製創新、交流合作、能力建設等方麵不斷探索和創新。

  比如,在減排達峰方麵,要結合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變化趨勢,承擔牽頭研究提出本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路線圖、組織開展達峰行動等具體(ti) 工作建議,以及研究提出本地區主導產(chan) 業(ye) 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路線圖建議。在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廣碳足跡、碳標簽,推動開展低碳產(chan) 品認證。

  在產(chan) 業(ye) 培育方麵,配合推動培育能源互聯網、氫能、儲(chu) 能、碳谘詢、碳盤查、碳金融、碳資產(chan) 管理等低碳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

  在試點示範方麵,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征集推廣零碳、減碳和儲(chu) 碳技術,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大技術示範應用。配合推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甲烷減排示範工程、近零建築和零碳建築示範建設。

  在機製創新上,結合本地區實際,推動良性循環的碳普惠碳積分機製,協調金融等部門開展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擴大綠色信貸規模,發行綠色氣候債(zhai) 券,有序推廣災害保險。

  在能力建設方麵,要探索開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環境執法,結合實際推動低碳發展信息化、法製化和標準化。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