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醫生潘純:攻下武漢戰疫的“重症堡壘”
80後醫生潘純:攻下武漢戰疫的“重症堡壘”
4月26日, 東(dong) 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任醫師潘純回到了南京。自1月26日去武漢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以來,他已在重症救治一線連續工作了91天,沒有休息過一天,直至武漢重症病例清零。
作為(wei) 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成員,80後青年專(zhuan) 家潘純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擔負新冠肺炎最危重患者的救治、指導等多項工作。他既是一線醫生,又是製定國內(nei) 重症患者治療方案、指導抗擊疫情的專(zhuan) 家。
1月26日,正月初二,接到國家衛健委應急辦的指令後,潘純立刻從(cong) 家鄉(xiang) 趕回南京,隨即乘坐高鐵出征武漢。作為(wei) 國家衛健委專(zhuan) 家組成員,他趕赴最早收治重症病人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開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在武漢,潘純與(yu) 來自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的戰友張偉(wei) 主任,共同負責金銀潭醫院五樓病區30張床位的重症患者救治指導工作。
2月1日上午,潘純突然接到指令,請他盡快趕到3樓重症病房,配合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會(hui) 診救治一名重症新冠肺炎病人。
患者是一名50多歲的女性,她當時正在使用無創呼吸機救治,但病情突然惡化,出現了嚴(yan) 重的急性呼吸窘迫征,氧飽和度不斷下降,情況十分危急。
潘純不顧感染風險,立即為(wei) 患者做氣管插管。“來不及請麻醉科醫生,病人危在旦夕,時間緊迫,馬上氣管插管,我上!”
在沒有充分防護準備的情況下,他將白色的正壓通風係統往頭上一套,來到重症病人的床頭開始操作,5秒就完成了插管。
病人病情危重,潘純在和國家衛健委專(zhuan) 家緊急討論後,決(jue) 定使用國際最先進的ECMO(人工心肺)技術進行救治。
潘純和湖北醫生張露緊張工作了3個(ge) 多小時,成功裝上了人工心肺,病人終於(yu) 脫離了危險。從(cong) 進入3樓病房開始,他倆(lia) 已經工作了7個(ge) 多小時。兩(liang) 個(ge) 年輕人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大汗淋漓,又熱又渴,他們(men) 出來休息15分鍾,一口氣喝了2000多毫升水。
3個(ge) 月裏,潘純治療了150多位危重症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十餘(yu) 例、俯臥位通氣近80例、人工肺呼吸功能支持8例。
白天查床、下醫囑、做治療,晚上討論病情搞科研,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24小時處於(yu) 待命狀態,這是潘純的日常。
每天晚上,他要和國家衛健委專(zhuan) 家組成員一起,聽取武漢定點收治重症患者醫院的救治情況,與(yu) 專(zhuan) 家一道研討,製定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臨(lin) 床診療規範,指導全國醫生進行重症病人救治。
他們(men) 不斷推陳出新,討論修訂重症治療方案。潘純作為(wei) 第一作者在《中華內(nei) 科雜誌》專(zhuan) 家筆談欄目發表了兩(liang) 篇論文,對重症病人實施無創通氣、俯臥位通氣治療方案作了詳細分析,並給出了相關(guan) 治療建議,這一推薦被寫(xie) 入新冠肺炎的治療指南。
潘純還在國際醫學頂級雜誌《美國呼吸與(yu) 危重症雜誌》上發表俯臥位通氣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肺內(nei) 氣體(ti) 分布的論文,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guan) 注和認同,70天內(nei) 該論文關(guan) 注因子達到300,成為(wei) 目前該刊物點擊率最高的論文,為(wei) 全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個(ge) 新的治療方案。
潘純還通過“雲(yun) 對話”向巴基斯坦、西班牙等7國32家醫院的專(zhuan) 家分享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方案、解讀中國專(zhuan) 家在戰疫中形成的經驗與(yu) 共識;通過“雲(yun) 講演”向東(dong) 南大學1萬(wan) 多名團員青年講述“疫情麵前的中國力量”,為(wei) 青年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信仰公開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