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石嘉興代表:大慶不會油盡城衰 生態綜合補償需國家支持

孟亞旭 發布時間:2020-05-25 08:5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全國人大代表石嘉興(xing) 談生態環保和東(dong) 北振興(xing) 的關(guan) 係

  大慶不會(hui) 油盡城衰 生態綜合補償(chang) 需國家支持

  5月22日,國家發改委作關(guan) 於(yu)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yu) 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0年主要任務”中提到,將健全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起草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條例,推進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參加兩(liang) 會(hui) 的全國人大代表、大慶市原市長、黑龍江省人大民族僑(qiao) 務外事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石嘉興(xing) 建議,國家將大慶作為(wei) 地市級城市試點,納入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範圍。

  談轉型發展

  不惜犧牲環境開發石油資源不可取

  北青報:您怎麽(me) 看待生態環保和東(dong) 北振興(xing) 的關(guan) 係?

  石嘉興(xing) :東(dong) 北資源非常豐(feng) 富,在當前比較複雜而又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國家特別強調“保糧食能源安全”等“六保”,這就有賴於(yu) 黑龍江這個(ge) “大糧倉(cang) ”“大油田”的全麵振興(xing) 和全方位振興(xing) 。同時,在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方麵,東(dong) 北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這裏的發揮作用,不能是單純量的供給。不惜犧牲環境去勘探、開發石油資源更不可取,必須著眼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必須注重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生態環保方麵,我們(men) 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東(dong) 北獨特的資源和環境,是我們(men) 建設現代化強國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我認為(wei) ,要把東(dong) 北振興(xing) 、生態補償(chang) 和環境治理放到戰略高度去考慮,這是未雨綢繆。

  北青報:目前大慶人的環保理念如何?

  石嘉興(xing) :大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曆經了兩(liang) 次提升。第一次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慶人從(cong) 最初的住“幹打壘”創業(ye) 年代,邁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始踐行鄧小平提出的“建設美麗(li) 的大慶油田”,那時候大慶人的向往就是建“新村”、住樓房、實現城市現代化,這個(ge) 美好願望早已實現。第二次是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又有提升,市民對鑽井產(chan) 生的油泥處理問題、對石化企業(ye) 排放廢氣廢水問題、對衛生間距問題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關(guan) 心關(guan) 注,迫切希望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把大慶建設成為(wei) 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

  目前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投入有限

  北青報:作為(wei) 一座油城,目前的大慶生態環境狀況如何?存在什麽(me) 樣的困難?

  石嘉興(xing) :大慶因油而生、因油而興(xing) ,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石油生產(chan) 基地,開發建設60多年來,累計生產(chan) 原油23.7億(yi) 噸,上繳利稅2.9萬(wan) 億(yi) 元,撐起了我國石油工業(ye) 的半壁江山,為(wei) 國家能源安全、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慶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持續壯大接續產(chan) 業(ye) 的進程中,始終不敢怠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隨著地企雙方投入的增加、油田勘探與(yu) 開發技術的提標升級,生態環境已經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但從(cong) 這些年的發展實踐看,一方麵,2015年以來大慶油田原油產(chan) 量逐年調減,而且原油價(jia) 格目前仍處於(yu) 低位徘徊,目前受疫情、開采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油田公司經營效益明顯降低,繼續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力度麵臨(lin) 較大困難。另一方麵,地方接續產(chan) 業(ye) 整體(ti) 仍處於(yu) 培育期,財政增收困難,加之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基數較大且逐年增加,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麵的資金投入已經非常有限。

  大力發展“油頭化尾”接續產(chan) 業(ye)

  北青報:大慶會(hui) 不會(hui) 出現“油盡城衰”的現象?

  石嘉興(xing) :的確,國際上有一些“油盡城衰”的現象,油開采完之後城市就空心了,人口轉移到新的地方去。但是大慶不會(hui) ,一方麵地企雙方致力於(yu) 建設百年油田,另一方麵大慶正推動油城轉型發展,大力發展“油頭化尾”汽車、鋁材加工等接續產(chan) 業(ye) 。目前,油與(yu) 非油經濟結構正在逐漸改變,城市正在爭(zheng) 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可能沒有來過大慶的許多人都知道鐵人王進喜、工業(ye) 學大慶。其實,作為(wei) 一座移民城市、新興(xing) 工業(ye) 城市,目前已達到300萬(wan) 的人口規模,而且獨具魅力。好多人去過大慶後會(hui) 覺得“不是想象的那樣了”。

  北青報:環保治理和經濟發展是否衝(chong) 突?

  石嘉興(xing) :環保和經濟發展是“對立統一”的。如果石油在地下沉睡,不勘探、不開發,那肯定是原生態,而開發就是“雙刃劍”。不容回避的是,大慶作為(wei) 一座新興(xing) 的資源型城市,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一直影響著大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特別是在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現在,既要繼續支持開發建設,但同時又要特別特別重視環保問題。

  小時候描述一個(ge) 地方,會(hui) 說“煙囪林立、濃煙滾滾”就是工業(ye) 化,現在得講新型能源、達標排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ge) 時期有一個(ge) 時期的任務。新時代大慶人,有能力做好“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這篇大文章。

  談生態綜合補償(chang)

  開展試點積累更多的經驗

  北青報:如何通俗地理解“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概念?

  石嘉興(xing) :生態綜合補償(chang) 簡言之就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反哺。具體(ti) 說試點就是對自然資源開采造成的水係破壞、水資源損失、水體(ti) 汙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退化以及沉陷引起的地質災害,國家或開采企業(ye) 從(cong) 資金、技術、政策上給予補償(chang) 、恢複和綜合治理,通過在重點領域和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wei) 全麵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提供堅實的基礎。

  大慶作為(wei) 一座油城,60年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現在麵臨(lin) 著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亟待恢複、地表植被生態遭到破壞等問題,迫切需要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加以解決(jue) 。在大慶開展試點,能夠更多地積累經驗。

  地市級城市無論是自然資源、要素配置,還是區域協同、示範帶動,都具有一定的優(you) 勢,大慶作為(wei) 黑龍江省重要的工業(ye) 城市和交通節點城市,如果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地市級並將大慶納入,將極大地帶動周邊城市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借鑒和投入熱情,也能夠為(wei) 國家在東(dong) 北乃至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積累實踐經驗。

  北青報:如果成為(wei) 試點,大慶的優(you) 勢是什麽(me) ?

  石嘉興(xing) :對於(yu) 大慶來講,首先就是有國家層麵的政策優(you) 勢,同時,有發展方麵的現實優(you) 勢。

  大慶連續三年因“老工業(ye) 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和政策激勵支持,並入選全國第二批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今年又成為(wei) 全國首批因“推進質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到表彰的10個(ge) 城市之一,這些發展成就都是實打實的,也必將有力帶動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工作的有利開展。

  此外,還有投入方麵的基礎優(you) 勢。大慶市委市政府和大慶油田始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治理和修複,2009年至2019年,市政府投入河湖治理、園林綠化、防風固沙等領域的環境治理資金達到27.3億(yi) 元。大慶油田公司始終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汙染、誰治理”原則,2009年以來共投入14.1億(yi) 元用於(yu) 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有力保證了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

  對補償(chang) 機製多元化起到示範作用

  北青報:如果被納入試點範圍,對於(yu) 大慶將會(hui) 有哪些益處?

  石嘉興(xing) :一是專(zhuan) 項資金的投入具有保障作用。中央將會(hui) 加大資金補助,修複大慶地區損壞的生態環境,解決(jue) 在油田效益下降、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的問題。二是對接續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具有撬動作用。除了用於(yu) 修複生態環境外,還可以利用生態補償(chang) 金返補地方經濟,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chan) 業(ye) ,避免資源枯竭無產(chan) 業(ye) 可發展,加大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力度。

  此外,對補償(chang) 機製的多元化拓展具有示範作用。結合大慶地方實際,將會(hui) 在探索油氣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方麵對補償(chang) 方式、補償(chang) 資金來源和生態修複方式進行更多的實踐性探索,形成係統性的經驗做法,為(wei) 國家全麵推廣提供有針對性的決(jue) 策參考。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