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米到萬米 載人潛水器不斷“深入”
從(cong) 千米到萬(wan) 米 載人潛水器不斷“深入”
大事記
從(cong) 外形看,萬(wan) 米載人潛水器的外形像是一條鯊魚,有著滾圓和流線型的身體(ti) 。它裝有9個(ge) 推進器,可在海裏自由移動,3套供氧係統能保證乘員安全,通信係統和機械手也格外高效。就是這條“小鯊魚”,今年或將拜訪海底深淵。
2009年
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
在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研製完成後,科技部就啟動了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工作,目標是在“蛟龍”號研製與(yu) 海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大深度潛水器關(guan) 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國產(chan) 化、功能化、譜係化,並帶動深海技術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圍繞這一任務,科技部先後部署了8個(ge) 項目、課題,共投入中央財政經費約3億(yi) 元。
2016年
研製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重點專(zhuan) 項“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ti) 設計、集成與(yu) 海試”項目正式立項。當年11月24日,項目啟動會(hui) 在江蘇無錫召開。會(hui) 上宣布組建以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現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〇二所)為(wei) 總體(ti) 集成單位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群”,正式成立項目群協調管理組和總師組。本次啟動會(hui) 也標誌著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製工作全麵拉開帷幕,正式邁入實施階段。
2018年
浮力材料通過定型測試
2018年初,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浮力材料完成了定型測試,開始生產(chan)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要載人突破萬(wan) 米水深,首先要麵對的挑戰,就是水下極高的壓力。
為(wei) 驗證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全新研製的浮力材料,研究人員在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所的實驗室裏進行了一係列不同的測試試驗,包括把它放在標準的萬(wan) 米海水壓力環境中進行測驗;增加試驗倍數,用更高的壓力來測試浮力材料的性能等。
2020年
開始水池試驗
載人潛水器最大的特性和優(you) 勢是帶人下潛。作為(wei) 潛水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載人艙球殼經過3年攻堅,建造完成並通過驗收,其性能和指標滿足總體(ti) 要求。2019年,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球殼通過測試,正式交付。2020年,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總裝和陸上聯調,開始水池試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