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啟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
民法典共7編、1260條,依次為(wei) 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ang) 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在民法典中,“平等”與(yu) “保護”是貫穿始終的立法精神。在諸多條款中,體(ti) 現了“綠色原則”的理念,這些規定為(wei) 民事活動確立了“綠色規範”。
此外,民法典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hui) 的現實需求。例如,民法典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突出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等重要權利,不僅(jin) 是我國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創新,更蘊含著對人民權利的充分尊重和保護。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ge) 人信息現象,民法典規定了個(ge) 人信息的保護規則,還首次將數據、網絡虛擬財產(chan) 納入保護範圍。
民法典的出台不僅(jin) 及時全麵地回應了公眾(zhong) 關(guan) 切,體(ti) 現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還能夠通過引導我們(men) 每個(ge) 人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從(cong) 而防止或減少不良負麵行為(wei) 事件的發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