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孩子戶外運動創造條件
學校複課,“神獸(shou) 歸籠”,家長們(men) 終於(yu) 鬆了一口氣。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史上最長假期”,家長們(men) 除了擔心網課上不好,還緊張孩子的健康出問題。體(ti) 育場館不開放,小區及周邊公共場所又沒有適合孩子運動的場地和設施,不少孩子整天窩在家裏盯著電腦、手機。事實上,社區裏缺乏兒(er) 童體(ti) 育設施,孩子們(men) 放學後無處“放電”,一直是家長們(men) 的一塊心病,隻不過疫情讓這個(ge) 問題更加凸顯。在社區建設兒(er) 童青少年友好型運動場所,成為(wei) 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期待。
這些年,社區裏的鍛煉場地和設施多了起來。但是,專(zhuan) 門為(wei) 兒(er) 童設計的體(ti) 育設施還是不多見。有的高檔小區配上了滑梯、秋千和攀爬架,但是普通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大多隻有成人規格的健身器材。至於(yu) 農(nong) 村,體(ti) 育場地和設施更是少見,兒(er) 童青少年體(ti) 育鍛煉基本局限在校內(nei) ,放學後的體(ti) 育活動非常匱乏。
增強兒(er) 童青少年體(ti) 質已經說了很多年,膳食營養(yang) 水平和醫療保障條件都有了大幅提高,可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一些體(ti) 質指標尤其是運動能力指標達標困難。究其原因,除了成績指揮棒下學校體(ti) 育教育的乏力外,也與(yu) 孩子成長過程中運動氛圍的缺失有關(guan) 。電子產(chan) 品的誘惑,社區體(ti) 育設施的不完善,讓孩子們(men) 越來越少地走出家門。
除了對於(yu) 健康因素的考量,還要認識到,低齡入學前的兒(er) 童,與(yu) 家長和小夥(huo) 伴在社區裏鍛煉玩耍,往往是孩子們(men) 的運動啟蒙。而運動習(xi) 慣的養(yang) 成,以及規則意識、團隊意識的培養(yang) ,對於(yu) 兒(er) 童青少年的早期成長發育也至關(guan) 重要。
加強兒(er) 童青少年的社區體(ti) 育鍛煉該提上議程了。相比去體(ti) 育館、上興(xing) 趣班,在社區裏留出更多活動場地,配置兒(er) 童青少年版健身器材,讓孩子們(men) 下樓即能活動,既方便又親(qin) 民。而提高農(nong) 村兒(er) 童體(ti) 育設施的普及率,不光能讓孩子們(men) 強身健體(ti) ,也可能減少溺水等事故的發生。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不少政協委員為(wei) 發展青少年體(ti) 育事業(ye) 發聲。奧運冠軍(jun) 楊揚就呼籲將社區兒(er) 童青少年體(ti) 育納入全民健身、社區發展等範疇,製定兒(er) 童青少年體(ti) 育設施的相關(guan) 標準,營造以青少年兒(er) 童體(ti) 育活動為(wei) 紐帶的社區文化。實現這些其實並不難,關(guan) 鍵是政府和相關(guan) 各方真正認識到社區體(ti) 育對於(yu) 促進兒(er) 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