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湖鐵路誕生記:長三角“遊龍”劃下一體化新遐想
中新網杭州6月11日電(記者 張煜歡 實習(xi) 生 王蒙 通訊員 尚書(shu) 群)日前,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湖州,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重大項目·滬蘇湖鐵路開工儀(yi) 式舉(ju) 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江蘇段的開工建設動員會(hui) ,以視頻連線和三地同時開工的形式,拉開了滬蘇湖鐵路全線開工建設的序幕。
位於(yu) 長江三角核心腹地的滬蘇湖鐵路,始於(yu) 上海市虹橋站,途經江蘇省蘇州市,終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正線長度約163.8公裏。這條靈動穿梭於(yu) 城市與(yu) 水鄉(xiang) 間的“遊龍”,給長三角地區的人們(men) 帶來了生活新遐想。
立項:“五年磨一劍”
自古以來,滬蘇湖地區得江南水鄉(xiang) 舟楫之便,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然而如今,水運交通日漸式微,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迅猛發展,富甲一方的蘇湖地區交通優(you) 勢不再。如何再造交通優(you) 勢、重鑄昨日輝煌?這成為(wei) 蘇湖民眾(zhong) 一個(ge) 美好的向往。
其實早在2008年,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就將湖蘇滬(現為(wei) 滬蘇湖)鐵路納入該規劃,但前期推進卻十分困難。
作為(wei) 該項目前期推動的全程參與(yu) 者和跟蹤者,湖州市鐵辦主任陸永春深感開工的來之不易,“自2014年9月啟動滬蘇湖鐵路前期至開工,已有五年8個(ge) 月時間了。”
他介紹,一方麵,沿線民眾(zhong) 期盼滬蘇湖鐵路開工的呼聲十分高漲,每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轉辦提案中有不少關(guan) 於(yu) 呼籲加快推動滬蘇湖鐵路建設;另一方麵,線路走向、站點設置、環評執行標準以及站房功能布局等意見分歧,造成項目前期推進步履艱難,使得項目連續四年(2016-2019年)列為(wei) 國家計劃開工項目卻均無法實現。
為(wei) 推動滬蘇湖鐵路早日開工建設,沿線的上海、浙江、江蘇一市兩(liang) 省和國家鐵路集團緊密配合,主要領導多次溝通協調。疫情發生以來,更是通過視頻連線等形式加大溝通協調的力度。
“項目啟動以來,指揮部多次向‘一市兩(liang) 省’請示匯報,及時協調解決(jue) 滬蘇湖鐵路征地拆遷、外電建設、市政配套等重難點問題,為(wei) 加快項目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鐵路上海鐵路局集團公司總經理應慧剛說。
作為(wei) 滬蘇湖鐵路項目建設單位,上海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也通過強化路地協同、建立溝通機製、加快要件辦理,先後完成了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環評報告通航行政審批、建設用地和土地綜合開發協議簽訂工作,加快了滬蘇湖鐵路的“催生”速度。
選線:最大限度保護文物、生態
滬蘇湖鐵路的開工建設,終於(yu) 圓了長江三角核心區域一個(ge) 期盼已久的美麗(li) 夢想。然而同其他高鐵不同的是,滬蘇湖鐵路跨越了眾(zhong) 多的自然保護區和人文舊址,這也讓高鐵規劃師們(men) 不知從(cong) 何落筆。
談及滬蘇湖鐵路選線設計,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工程師陳國權感慨萬(wan) 千。“這條鐵路穿越的地區景區密布,古跡眾(zhong) 多。僅(jin) 南潯古鎮就有小蓮莊、嘉業(ye) 堂等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給高鐵線路的選線帶來了重重困難。”
如何才能勾畫出一條經濟便捷的高鐵,又能最大限度地繞避這些美若畫卷的景區和文化遺存,成為(wei) 高鐵設計師、地方政府和建設單位的共同責任。
“對確實無法繞避的景區景點,滬蘇湖鐵路采用了隧道下穿的方式,力求減少對風景名勝區、人文和自然保護區的影響。”陳國權介紹,在線路走向及車站設置上,設計師們(men) 秉承著既有利於(yu) 吸引客流,又盡可能兼顧沿線經濟據點的設計原則,最大限度地適應了城鎮體(ti) 係規劃和城市總體(ti) 規劃的要求。
陳國權說,穿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的滬蘇湖鐵路,以最大限度的生態保護措施,力求成為(wei) 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鐵路。
展望: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作為(wei)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短途旅行目的地之一,我們(men) 最大的願望就是高鐵旅遊專(zhuan) 列能夠早日駛入南潯。”湖洲市南潯區旅遊集團負責人說。
“滬蘇湖鐵路經過的沿線地區經濟發達、城鎮密集、人口眾(zhong) 多,產(chan) 業(ye) 特征明顯,城鎮之間經濟聯係密切、人員往來頻繁,呈現出出行頻率高、短途為(wei) 主、出行目的多樣的鮮明特點,各種層次的城際間客流需求強勁。”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侯文玉說。
他表示,滬蘇湖鐵路不僅(jin) 完善了通道綜合運輸體(ti) 係,緩解了公路交通壓力,而且形成了長三角與(yu) 中西部地區新的鐵路客運通道,對於(yu) 發揮長三角地區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示範區建設、促進區域社會(hui) 經濟一體(ti) 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展望未來,這條“遊龍”將在長三角核心區域構建起一條快速高鐵廊道,成為(wei) 一條滿足區域民眾(zhong) 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線”、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骨幹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黃金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