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車在歐美遭搶購,國產單車的春天來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0日電(張旭)繼口罩、衛生紙、呼吸機後,自行車成為(wei) 歐美民眾(zhong) 或企業(ye) 機構追逐的產(chan) 品。
據外媒報道以及跨境電商數據顯示,美國的自行車商店供不應求,低價(jia) 位自行車被搶購一空。歐洲市場也出現中國自行車被搶購情況。為(wei) 何Made In China的自行車如此風靡?
海外自行車需求暴增
隨著歐美逐步複工,可以避免人員聚集的自行車需求正在增加。
市場谘詢機構N.P.D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基本款成人自行車(業(ye) 內(nei) 稱為(wei) 休閑自行車)的銷量實現了121%的增長,電動自行車增長85%,通勤、健身自行車和兒(er) 童自行車則分別增長66%和59%。
在歐洲,自行車也在熱銷。意大利已批準向購買(mai) 自行車的消費者提供高達自行車售價(jia) 60%的補貼,最高補貼限額500歐元;法國企業(ye) 主得到政府資金支持,為(wei) 騎自行車通勤的員工提供每人400歐元的交通補貼;英國政府此前也宣布斥資20億(yi) 英鎊增設自行車與(yu) 步行空間,紓解大城市擁擠的公共交通係統。
在此背景下,中國自行車的出口量暴增。
阿裏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台速賣通的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5月份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增長超過22倍,意大利、英國也都增長了4倍左右。電動滑板車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其中,意大利上漲近9倍,英國上漲近8倍,法國增長約3.8倍,在本身體(ti) 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長了約2.8倍。
在速賣通平台上,中新網記者查詢發現,銷往西班牙的中國自行車幾乎售罄,庫存僅(jin) 剩53件,價(jia) 格從(cong) 7600.89美元到14113.21美元不等,最低約合人民幣53977元。
訂單的猛增,讓中國自行車市場湧入大量新玩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51萬(wan) 餘(yu) 家經營範圍含“自行車”,且狀態為(wei) 在業(ye) 、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ye) 。地域分布上看,廣東(dong) 、江蘇、浙江、山東(dong) 和福建是我國自行車相關(guan) 企業(ye) 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以工商登記為(wei) 準,2020年1月至5月,我國新增自行車相關(guan) 企業(ye) 達5萬(wan) 餘(yu) 家,同比增長41.08%。其中3月相關(guan) 企業(ye) 增速為(wei) 135.36%,是今年以來我國自行車相關(guan) 企業(ye) 增速最高的月份;4月相關(guan) 企業(ye) 新增數量達1.5萬(wan) 家,是今年以來相關(guan) 企業(ye) 新增數量最多的月份。
單車概念股暴漲後暴跌
歐美市場的熱銷傳(chuan) 導至國內(nei) ,A股早前掀起一股“自行車概念股”。截至上周五(6月5日),上海鳳凰連續三次漲停,信隆健康連續兩(liang) 次漲停,而此前連續大漲的中路股份在6月4日收獲漲停後,5日股價(jia) 有所回調,跌幅2.8%。
這三家單車公司,海外銷售占比有所不同。信隆健康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自行車零配件2019年實現營收11.67億(yi) 元,占公司總營收的59.35%,該公司營收中海外銷售占六成以上。
中路股份6月1日披露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顯示,該公司2019年外銷收入為(wei) 2823.50萬(wan) 元,占公司全年營業(ye) 收入的4.83%;而上海鳳凰6月4日晚披露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顯示,該公司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自行車出口量占自行車總銷量的17%至18%。
麵對股價(jia) 的上漲,上市公司不得不進行風險提示。上海鳳凰6月4日表示,公司對美國、歐盟國家產(chan) 品出口占比均不足1%。
事實證明,單車概念股並不持久。本周一(6月8日)開盤後,多隻自行車股票迎來大跌,上海鳳凰盤中跌停,信隆健康和中路股份股價(jia) 跌幅超過5%,Wind自行車指數跌幅5.15%。
6月9日,上海鳳凰再次領跌板塊,跌幅超7%,信隆健康跌超4%,八方股份跌超3%,中路股份跌2%,僅(jin) 永安行微漲0.11%。
對於(yu) 近期單車概念股的暴漲暴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中新網分析稱,近期出現的搶購更多是一種暫時性的需求,除非人們(men) 出行結構的變化帶來持續的需求,否則對於(yu) 投資人來說,不宜盲目追逐熱點。
自行車行業(ye) 仍處轉型期
歐美對自行車需求激增,能否讓國產(chan) 自行車廠商過上好日子?答案似乎並不樂(le) 觀。
上海鳳凰曾因共享單車帶來大量訂單,創下營收高峰,不久就陷入低穀。2019年公司開始轉型,通過重塑品牌形象、技術革新推出模塊化車型、加強線上銷售渠道建設等,當年扭虧(kui) 為(wei) 盈,但今年一季度又因為(wei) 疫情導致業(ye) 績大幅度滑坡。
手握“永久自行車”這一金字招牌的中路股份更是已經連虧(kui) 12年。年報顯示,2018年OEM(代工生產(chan) )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貢獻了公司主營業(ye) 務收入的近70%,這兩(liang) 項的毛利率分別為(wei) 10.99%和4.38%。自產(chan) 自行車和電動車的年營收僅(jin) 有1103萬(wan) 元,毛利率為(wei) -54.27%。
由於(yu) 主業(ye) 疲軟,中路股份進行多次跨界舉(ju) 措,比如購買(mai) 麵膜企業(ye) ,做高空風能發電項目等,入局共享單車,然而事與(yu) 願違。2019年年報顯示,旗下四家企業(ye) 中,中路實業(ye) 、上海永久、高空風能在2019年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kui) 損,淨利潤分別為(wei) -5108.04萬(wan) 元、-88.52萬(wan) 元、-2674.04萬(wan) 元,僅(jin) 英內(nei) 物聯實現盈利3830.81萬(wan) 元,獲得投資收益1072.66萬(wan) 元。
兩(liang) 大老牌車廠的遭遇也是中國自行車行業(ye) 的一個(ge) 縮影。受需求飽和、共享單車的普及等因素影響,我國自行車行業(ye) 總量增長陷入瓶頸。2019年全國自行車累計銷售1249萬(wan) 輛,同比下降23%。
中信證券製造產(chan) 業(ye) 首席分析師陳俊斌指出,目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出口國,產(chan) 量約占全球50%,但出口量和單車價(jia) 格也已經達到平台期。
中國自行車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自行車行業(ye) 2019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自行車出口數量、金額和均價(jia) 均同比下降。2019年自行車出口5251.0萬(wan) 輛,同比下降11.4%;出口額為(wei) 28.5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2.4%;出口平均單價(jia) 為(wei) 54.2美元,同比下降1.2%。
對於(yu) 我國自行車行業(ye) 的未來,中國自行車協會(hui) 認為(wei) ,“穩出口”的任務依舊艱巨。
與(yu) 此同時,國產(chan) 自行車在產(chan) 業(ye) 鏈中還難言高端,相比國外品牌Trek、Specialized上千美元的售價(jia) ,其平均售價(jia) 不足千元人民幣。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兩(liang) 輪車作為(wei) 重要交通工具,全球年銷量2.3億(yi) 輛,市場空間800億(yi) 美元。目前,傳(chuan) 統兩(liang) 輪車已步入存量,但伴隨消費升級,騎行體(ti) 驗佳的電踏車近年在歐洲市場的增長中樞預計仍將達20%。
能否成功轉型抓住高端市場,被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視作一次挑戰。
江瀚告訴中新網記者,我國自行車行業(ye) 此前經曆了共享單車的風口,盲目擴大產(chan) 能,但因為(wei) 缺乏核心競爭(zheng) 力,廠商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自行車產(chan) 業(ye) 要提高競爭(zheng) 力和利潤,需要努力和國際標準接軌,同時深度耕耘垂直領域,如運動自行車,借此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口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