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繡娘巧手繪就脫貧幸福畫卷
中新網貴州納雍6月12日電 (嶽旺)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豬場鄉(xiang) 彎子村富納蠟染刺繡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一塊白布、一把蠟刀、五顏六色的刺繡線以及各種漂亮的珠子組成了苗族繡娘蠟染刺繡的指尖“武器”。
少數民族蠟染刺繡,作為(wei) 貴州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已不再是藏在閨中的技藝,如今已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帶動地方脫貧致富的美麗(li) 產(chan) 業(ye) ,見證著新農(nong) 村建設的喜人變化。
在苗族聚居的村寨,納雍縣彎子村,以前繡娘少、設備零散、刺繡收入少。經過脫貧攻堅的幫扶發展,到如今彎子村成立了富納蠟染刺繡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繡娘們(men) 組團蠟染刺繡,不但經濟上收入可觀,而且讓這個(ge) 村子也發生了大變樣。
為(wei) 讓當地苗族同胞脫貧致富,2019年7月納雍縣民宗局與(yu) 民革蘇州市委積極對接,協調資金57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成立富納蠟染刺繡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由繡娘黃梅領頭,40餘(yu) 位苗族繡娘“合作”,組成了一個(ge) 脫貧攻堅“工藝社”。
“現在合作社每個(ge) 月平均有10萬(wan) 元的訂單”。合作社領辦人黃梅笑著告訴記者,2019年民革蘇州市委還為(wei) 合作社捐贈了兩(liang) 台先進的電腦繡花機,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工藝技術進行升級,生產(chan) 出更多熱銷的產(chan) 品。
合作社成立之初,作為(wei) 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黃梅主動承擔利用蠟染、刺繡脫貧的任務,將本村貧困戶家中的婦女召集到合作社,主動向他們(men) 傳(chuan) 授技藝,為(wei) 他們(men) 下訂單,讓婦女們(men) 在家中做工就有收益。
“我來這裏工作快一年了,每天手速快一點就能賺60元。”70歲的李從(cong) 秀樂(le) 嗬嗬地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年齡比較大,但是手中的活一點都不會(hui) 耽誤。
記者走進合作社,看到牆壁的展板上擺放著各類的蠟染刺繡工藝品,如公仔、包包、扇子等。黃梅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通過創新,我們(men) 將傳(chuan) 統蠟染與(yu) 現代消費市場和消費需求相結合,創造更多民眾(zhong) 喜愛的蠟染產(chan) 品,來增加繡娘們(men) 的收益。
“90”後繡娘楊群會(hui) 說:“我手中正在製作的是一個(ge) 公仔,通過蠟染、縫製、填充等工序,這個(ge) 公仔就變成了一個(ge) 工藝品。”合作社成立之後,楊群會(hui) 就主動向黃梅學習(xi) 蠟染和刺繡技術,現在每個(ge) 月有20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工作的同時也能照顧年幼的孩子。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黃梅說:“希望在合作社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刺繡機,逐漸擴大合作社規模,安排周邊更多的貧困戶在合作社就業(ye) ,讓苗寨婦女用自己的巧手繪就脫貧幸福畫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