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背後藏著怎樣的黑手

蔣璟璟 發布時間:2020-06-16 14:52:00來源: 羊城晚報

  據報道,近日,山東(dong) 冠縣的陳春秀在報考成人高考時查證發現,自己16年前被冒名頂替入讀山東(dong) 理工大學,事件隨即引發社會(hui) 熱議。6月15日,記者從(cong) 山東(dong) 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獲悉,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wei) 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zhuan) 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wei) 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zhuan) 科分數線27分,考上了山東(dong) 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shu) 卻被陳某某獲取。

  隨著調查持續跟進,越來越多的信息碎片被挖出,漸漸拚湊出一段隱秘往事的全貌。“農(nong) 家女被頂替上大學”,實在是一個(ge) 令人不勝感傷(shang) 的悲劇,令人不免唏噓慨歎、憤怒感傷(shang) 。陳春秀的人生際遇就此改寫(xie) ,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人的不幸,更是對“寒門子弟以讀書(shu) 改變命運”的夢想與(yu) 信仰的沉重一擊。時至今日,始作俑者東(dong) 窗事發雖已付出代價(jia) ,可仍舊有太多的疑問有待回答。

  查清一切,是對陳春秀最起碼的交代。

  靠實力考試,憑本事頂替,前者為(wei) 後者做嫁衣,後者讓前者沒意義(yi) 。一位比分數線低了243分之多的“失敗者”,搖身一變,冒用身份“成功”上了大學,自此逆襲。最簡單最粗暴的暗箱操作,最刺眼的不公不義(yi) 。16年前,陳春秀並不知道自己卷入了怎樣的陰謀、被搶走了何種權利。而在今天,當我們(men) 所有人知道了真相的大概,難免倒吸一口涼氣。上升之路,以這樣一種殘酷的方式被封殺,人們(men) 難免都會(hui) 心有戚戚。

  當然,一切或可歸咎於(yu) “曆史遺留問題”,或可歸咎於(yu) 信息不對稱、數據不聯網,或可歸咎於(yu) 以往公安係統後台管理的漏洞,或可歸咎於(yu) 曾經高校招生錄取的審核寬鬆……然而,在這些技術性的歸因模型之外,是不是還有些更意味深長的東(dong) 西,比如說權力、人情,以及某些沆瀣一氣的利益小團體(ti) 。要知道,在某些偏遠的城鎮、鄉(xiang) 村,圈層抱團嚴(yan) 重,有頭有臉有能量的“少數人”深度串聯,其互通有無“一致對外”,截個(ge) 錄取通知書(shu) 、冒用個(ge) 假身份,對這些小團體(ti) 來說不算難事。

  盤根錯節的關(guan) 係網,權力影響被無限放大的小地方,就算沒有那麽(me) 多“大神通”也足以隻手遮天。陳春秀至今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挖坑設局,不知道哪些人參與(yu) 了這場對自己命運的圍剿扼殺。她一度迫切地想從(cong) 所在村鎮掙脫,卻不知不覺間還是被一股隱藏的力量拖住了腳步。

  事實上,正是基於(yu) 曆史上的沉痛教訓,整個(ge) 高校招錄架構業(ye) 已不斷優(you) 化完善。打通信息壁壘,減少中間環節,以點對點的錄取,來杜絕別有用心者從(cong) 中作梗。應該說,這些改革收效甚佳。然而,越是如此,我們(men) 便越要為(wei) 陳春秀感到遺憾。

  曆史遺留問題,不能歸責於(yu) 曆史,而必須歸責於(yu)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人!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