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辣椒”院士鄒學校:讓小小辣椒紅遍祖國南北

陳思源 發布時間:2020-06-16 16:45: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辣椒逐漸成為(wei) 中國人餐桌上少不了的蔬菜,而辣椒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與(yu) 一位科學家息息相關(guan) 。他就是我國蔬菜遺傳(chuan) 育種專(zhuan) 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鄒學校。現在在市麵上所能見到的辣椒品種,大部分是鄒學校和他的團隊培育出來的。幾十年來,蔬菜遺傳(chuan) 育種專(zhuan) 家鄒學校雖然隻是研究了一個(ge) 小小的辣椒,但是他的科研成果卻幫助了許多農(nong) 民脫貧致富,帶動了整個(ge) 辣椒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熱衷收集種子 出差第一件事是逛菜市場

  鄒學校研究辣椒已經四十多年了。他說:“我這一輩子的科研,就是在一個(ge) 小小的辣椒上,不停地選育新品種,滿足農(nong) 民的需求,滿足市場的需求。”

  上世紀80年代,農(nong) 民手裏的辣椒種子基本上都是自留的地方品種。產(chan) 量低,抗病性差,品種單一。剛參加科研工作不久的鄒學校接到的第一個(ge) 科研項目,就是培育優(you) 質的辣椒品種。而這首先需要大量品種各異的辣椒種子作為(wei) 基礎。“我們(men) 做科研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收集優(you) 異的辣椒種子資源,來擴大雜交的遺傳(chuan) 背景,這樣才能培育出比較好的品種。”

  逛菜市場,尋找辣椒種子,這是鄒學校多年來的習(xi) 慣。工作一向勤奮的鄒學校每到外地出差,次日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當地的蔬菜批發市場轉轉,看看有沒有新的辣椒品種。

  出差、托人幫忙……隻要了解到哪一個(ge) 地方有比較好的辣椒品種,有育種價(jia) 值,鄒學校團隊就會(hui) 通過各種途徑收集這個(ge) 品種的種子,為(wei) 育種服務。一心撲在科研上的鄒學校,在40多年的收集曆程中,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在國外考察期間也會(hui) 盡力收集國外的辣椒品種。

  有一次,鄒學校團隊前往秘魯考察當地辣椒生長的情況。他們(men) 在一條河邊上發現了一個(ge) 苗圃,苗圃裏種了不少辣椒,品質、外觀俱佳,尤其適合市場流通。而這種辣椒是鄒學校之前沒有見過的。

  無意間發現的辣椒優(you) 良品種引起了鄒學校強烈的興(xing) 趣。不懂西班牙語的他隨即用手勢與(yu) 當地居民溝通,但收效甚微,當地居民除了知道鄒學校對他們(men) 的辣椒感興(xing) 趣,根本不懂鄒學校到底想要什麽(me) 。

  就在鄒學校一籌莫展之際,花園裏來了一個(ge) 工人。他能聽懂西班牙語,但工人卻告訴他花園裏的辣椒還沒有成熟,不過秘魯的另外一個(ge) 地方可能會(hui) 有這種辣椒已經成熟的種子,他願意帶鄒學校去尋找。

  但是,鄒學校發現他的時間安排不過來。當天上午,鄒學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無法跟隨工人去尋找種子。最後,鄒學校與(yu) 這個(ge) 工人溝通,請他幫忙收集這種辣椒的種子,並事先付了費用,請他晚上把種子送到鄒學校住的賓館來。

  晚上回到賓館,鄒學校沒有看見這個(ge) 工人。正當他感到失望的時候,那個(ge) 工人出現了。鄒學校不隻收獲了一份特殊的種子,也收獲了一份誠信。

  而這次出差偶然收集到的這個(ge) 辣椒品種,給他的科研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

  降低生產(chan) 成本 小小辣椒走向全國

  鄒學校和他的團隊利用辣椒種子庫,選育出大量辣椒新品種。他的第一個(ge) 科研成果“湘研”係列辣椒成為(wei) 2000年以前我國種植麵積最大的辣椒品種。農(nong) 民種植“湘研”後,每畝(mu) 可以增加收入一千到五千元,甚至很多農(nong) 民因此成了“萬(wan) 元戶”。

  辣椒新品種的培育利用的是雜種優(you) 勢理論,選出兩(liang) 個(ge) 不同的辣椒品種,一個(ge) 作為(wei) 副本,一個(ge) 作為(wei) 母本。在母本開花時,通過聘請工人將花中的雄蕊去掉,然後將副本的花粉傳(chuan) 到母本花的雌蕊上,結出果實,培育出新品種的種子。但是這種育種方式有一個(ge) 缺點,那就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種子生產(chan) 的成本中,勞動力費用的占比有時候會(hui) 高達60%~70%。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勞動力價(jia) 格的逐年上升,辣椒種子的價(jia) 格也不斷水漲船高,椒農(nong) 種植辣椒的利潤不斷下降,那麽(me) 如何找到一種新的方式,讓椒農(nong) 能夠買(mai) 到更便宜的辣椒種子,成為(wei) 鄒學校麵臨(lin) 的又一個(ge) 難題。

  “隻開花不結果,沒有花粉就是天然的雄性不育株……”在辣椒育種基地,鄒學校正在和同事討論辣椒育種成本上漲的原因,他希望找到一種新的辣椒育種方式,減少勞動力,降低辣椒種子的生產(chan) 成本。

  “選育一個(ge) 辣椒新品種至少要6到8年,有些人做一輩子可能一個(ge) 品種也選不出來。育成一個(ge) 新品種非常難,要創造一種新的育種技術,那是更難。”鄒學校說。

  在育種領域,除了利用雜種優(you) 勢理論選育種子,還有一種途徑就是利用雄性不育係進行育種,這種方式能減少大量勞動力,從(cong) 而降低辣椒種子的生產(chan) 成本。

  利用雄性不育係培育新品種,最關(guan) 鍵的一步是找到優(you) 良的雄性不育株。為(wei) 此,鄒學校和他的團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從(cong) 全國各地收集來的幾百種辣椒品種之中尋找和發掘。然而,找到雄性不育株隻是科研的第一步,它是否能培育出合適的新品種,還有大量科研工作需要做。“整個(ge) 培育過程大概要14年以上。”鄒學校說。

  幾百個(ge) 辣椒品種的培育、記錄、分析、對比……工作量堪稱海量,而且沒人知道是否能夠成功。但是鄒學校卻對此充滿信心,他希望每天都更努力一點,早日找到合適的雄性不育株。“雖然知道雄性不育株育種難度很大,但是我們(men) 想通過雄性不育雜交品種的開發,給農(nong) 民提供更便宜的雜交種子,增加農(nong) 民收入。”

  秉持著這樣的初心,鄒學校和他的團隊加班加點工作,每到深夜,研究室裏都是燈火通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men) 終於(yu) 找到了合適的雄性不育株——河西牛角椒不育株。

  由於(yu) 雄性不育係科研上的成功,辣椒種子的價(jia) 格不斷下降,產(chan) 量不斷提高,辣椒這種原本隻在湖南、四川等地種植的蔬菜品種,開始走向全國。

  心係農(nong) 民 “農(nong) 村孩子”的科研情結

  出身農(nong) 家的鄒學校有一顆科技惠農(nong) 之心,一直心係農(nong) 民,他的科研項目也一直緊貼農(nong) 民需求。

  2018年6月26日早上6點,鄒學校匆匆登上長沙開往瀘溪的高鐵。原來,在幾百米外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興(xing) 隆場鎮,一場暴雨過後,一種未知的病毒突然開始蔓延,正在侵蝕當地一片數百畝(mu) 的辣椒地。正值最後的收獲期,如果防治不好,所有的努力都將付之一炬。

  瀘溪是湖南著名的“辣椒之鄉(xiang) ”,這裏種植辣椒的曆史悠久,不過長期以來當地農(nong) 民靠天吃飯。當1996年鄒學校第一次把辣椒新品種帶到這裏時,不少村民都不相信。鄒學校選擇用事實說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發起了辣椒新品種示範種植項目。村民們(men) 發現,新品種辣椒一畝(mu) 地產(chan) 辣椒四千到五千斤,有的甚至能產(chan) 六千斤。從(cong) 此,鄒學校就成了村民們(men) 心中最信賴的技術專(zhuan) 家。沒過多久,當地種植辣椒的很多村民就成了“萬(wan) 元戶”。

  從(cong) 長沙出發,坐了兩(liang) 個(ge) 小時的高鐵,又趕了三個(ge) 小時的山路,鄒學校來到了瀘溪縣興(xing) 隆場鎮。顧不上休息,他決(jue) 定先去辣椒地裏看看。瀘溪縣興(xing) 隆場鎮村民楊鐵橋種植的辣椒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鄒學校首先來到他的辣椒地裏仔細觀察了很久,又對各村的情況進行了解,發現辣椒是得了一種炭疽病。鄒學校隨即教授村民防治炭疽病的方法。得知辣椒還有救,村民們(men) 都放下心來。

  過去這樣的情況很常見,每到一處,鄒學校都耐心地給椒農(nong) 們(men) 講解辣椒病害防治知識。

  在關(guan) 注辣椒品種與(yu) 生產(chan) 的同時,鄒學校也非常重視加工企業(ye) 的發展。在瀘溪,辣椒已經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小小的辣椒已經成為(wei) 幫助農(nong) 民脫貧致富的紅火大產(chan) 業(ye) 。

  “因為(wei) 我出生在農(nong) 村,了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動強度大、收入低,所以我的科研主要是為(wei) 了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nong) 民的收入,這就是我的科研情結。”在鄒學校看來,他這一輩子太幸福了,從(cong) 一個(ge) 農(nong) 村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能為(wei) 社會(hui) 做貢獻,現在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感到心裏非常踏實。(文/陳思源)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