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家竹編遇上現代創意 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中新網泉州6月22日電 (郭斌)頭頂戴花翎的“名相杯”,旗頭樣式的“格格籃”挎籃,盡顯時尚的“竹繞果籃”,融入佘族風情的提包……福建省安溪縣湖上鄉(xiang) 盛富村裏,當地佘家竹編工藝融入曆史元素、現代創意,佐以佘族風情,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活力。
竹編,是安溪縣湖上鄉(xiang) 盛富村的特色產(chan) 業(ye) ,在當地有400年曆史。傳(chuan) 統的盛富村竹編產(chan) 品,主要是求神拜佛用的籃子、婚慶嫁娶用的“帶路籃”以及熱水壺的外套等。
“我們(men) 原來製作的大多是傳(chuan) 統竹編,產(chan) 品粗獷,工藝也較為(wei) 粗糙。”當地竹編工匠鍾振昆表示,由於(yu) 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差,價(jia) 格低廉,傳(chuan) 統的竹編產(chan) 品一度受到冷遇。“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cong) 事這些行業(ye) ,覺得沒意思、掙不到錢,如果不及時進行發掘和改進,竹編手藝將瀕臨(lin) 失傳(chuan) 。”
讓鍾振昆頗感幸運的是,從(cong) 去年開始,鄉(xiang) 裏積極引導竹編工藝進行創新,引進許多高校設計團隊來參觀考察,幫他們(men) 設計了許多很好的產(chan) 品。
鍾振昆製作的“名相杯”,就是由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生設計。他告訴記者,這樣一個(ge) 杯子,他需要兩(liang) 天的時間才能做出一個(ge) ,售價(jia) 好幾百元(人民幣),而他原來兩(liang) 天的時間怎麽(me) 也掙不到這麽(me) 多。
杯子造型以清代官員頂戴花翎形象為(wei) 設計基礎,編織的尾部花翎及流蘇,還原出清代官帽樣式,頂部紅色寶石是一品官員身份象征。此外,“名相杯”中間鏤空設計,寓意“宰相肚裏能撐船”。
烙上佘族印記,盡顯濃濃佘族風情,是盛富村竹編的一大創意。
在盛富村節節高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記者看到一整套竹編作品,包括手鐲、耳環、腰帶、挎包、頭箍等。該合作社負責人鍾誌藝說,這些都是佘族婦女平常佩戴的,通過竹子和布相結合的形式表現出來。
拿著一個(ge) 手挎包,鍾誌藝告訴記者,手挎包用竹、藤、布三種材料做成,上部分點綴著珠子,下麵安裝著兩(liang) 個(ge) 輪子,兩(liang) 側(ce) 各裱上一塊黑色花布,美觀又時尚,既可以提出去逛街,吸引眾(zhong) 多目光;又可以放在家中做擺設,裝點房間。
“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加入了現代創意,這個(ge) 產(chan) 品很受現代年輕女性的喜愛。”鍾誌藝說。
從(cong) 去年開始,湖上鄉(xiang) 積極引進高校設計團隊,通過“213”(2名竹編師傅+1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團隊模式,加快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傳(chuan) 承、提升竹編技藝,創作竹編精品。
在湖上鄉(xiang) 鄉(xiang) 長蔡雅娟看來,傳(chuan) 統工藝與(yu) 現代創意相融合,將竹編從(cong) 原來的生活用品變成工藝品,打造具有特色佘、竹文化的文創產(chan) 品、旅遊紀念品,為(wei) 傳(chuan) 統工藝注入生命力。
“我們(men) 還通過網絡直播等新型的商業(ye) 模式,帶動村民竹編產(chan) 品的銷售,取得不錯的效益。”蔡雅娟說。
盛富村在2013年以前還是福建省級扶貧村,目前已經是全國文明村、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村,也是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竹編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該村特色產(chan) 業(ye) 。過去十幾年來,盛富村挖掘培養(yang) 竹編手工藝師傅,推動竹編工藝品製作創新,探索出一條傳(chuan) 承文化、積聚旅遊資源、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遊銅鑼古地、賞佘族文化、品特色美食、購盛富竹編”,盛富村的發展新路徑,已經使這個(ge) 落後的少數民族村一步步穿上了“新裝”。村中獨具特色的山門、佘族竹編展示館、佘族文化館和佘族文化廣場,吸引遊人絡繹不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