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駕照先“站口子”,假誌願催生新問題
多付100元即可免做交通文明誌願者
考駕照先“站口子”,假誌願催生新問題
考駕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勸導誌願者,是我國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的一項創新型舉(ju) 措。然而在一些地方,這項舉(ju) 措在“落地”時卻變了味。
----------------
“真沒想到,交了學費後,教練又跟我收了3次費。”假期回老家桐鄉(xiang) 市學車的大學生燕青(化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吐槽”,自己要考駕照,培訓時被駕校收取了油費、空調費、模擬費等一係列費用。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一筆100元、用來抵扣“文明交通勸導”誌願服務的費用。
根據浙江省桐鄉(xiang) 市公安局交警大隊2012年出台的“文明交通進駕校”活動的要求,駕校學員在常規科目學習(xi) 、考試之外,還要額外增加2個(ge) 小時的文明勸導活動。這兩(liang) 個(ge) 小時,“未來駕駛員”要頭戴小紅帽、身穿反光背心站在路口進行文明勸導。當時《嘉興(xing) 日報》報道稱,凡是在該市報考駕照者,在科目二考試前必須要上路參加一次兩(liang) 小時的文明勸導活動。
但這一原本旨在提高駕校學員交通文明意識的“新政”,如今卻催生了一門新的“營生”。
100元“免站口子”
“所有人在科目四考試之前,必須要完成。”桐鄉(xiang) 一家駕校的教練老羅(化名)說,桐鄉(xiang) 各駕校將文明交通誌願服務列入教學計劃,采取“包幹到崗”的形式,掛鉤市區主要路口開展文明交通誌願服務。
據老羅介紹,駕校接到相關(guan) 部門通知後,向學員發放“學駕人員‘文明交通勸導’聯係單”,並安排學員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參加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誌願活動。按照流程,學員完成誌願服務後,由執勤民警或運管部門駕培科人員在“回執單”上簽章確認,這張單子是學員最後申領駕駛證必備的材料之一。但這一看似嚴(yan) 謹的流程,卻在實施過程中遇到挑戰。
“我沒有‘站口子’,教練跟我們(men) 說隻要交100塊錢,他就能解決(jue) 問題。”燕青回憶說,教練當時把“站口子”的流程說得有些複雜,要求學員自己預約時間、自己來回、自己去蓋章,“暑假天熱,大家都怕麻煩,紛紛交了錢。”
記者同時聯係采訪了桐鄉(xiang) 3所不同品牌駕校的學員,他們(men) 均表示交過100元費用後,即免去了“站口子”的麻煩。
據了解,完成交通勸導誌願服務後學員能拿到的兩(liang) 張紙質證明——“學駕人員‘文明交通勸導’聯係單”和“學駕人員‘文明交通勸導’回執單”。聯係單由學員完成誌願活動後帶到交警大隊,而回執單則是在執勤民警或運管所駕培科人員簽名、蓋章確認後由學員帶回駕校。
記者在學員提供的聯係單和回執單上看到,隻須填上負責巡邏該區域的中隊名稱、學員的名字和參加文明交通勸導服務的時間、地點即可,並無關(guan) 於(yu) 學員身份的個(ge) 人信息核驗相關(guan) 內(nei) 容。
“別人替你去站也沒關(guan) 係。”老羅向記者透露,有些教練還能拿到已有民警簽名和蓋章的單子,“一遝單子,隻需要教練替學員填一下姓名和時間地點就行了。”
一些教練向學員收取空調費、油費等
記者注意到,除了抵扣交通勸導誌願服務的費用,空調費、油費、吃飯錢、香煙錢……這些被冠以各種名頭的收費對桐鄉(xiang) 市的駕校學員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根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第五十六條,“機動車駕駛培訓教練員存在索取、收受學員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為(wei) 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報。”
但近年公開被處理的駕校教練卻極少見,也很少有學員敢於(yu) 舉(ju) 報教練。“怕舉(ju) 報不成,教練給我穿小鞋。”燕青的顧慮,也是很多駕校學員的擔心。
據悉,為(wei) 了保證學員的權益,交通運輸部要求各個(ge) 駕校在每輛教練車內(nei) 都安裝識別指紋的打卡機,並且每一位駕校學員都有一張記錄個(ge) 人信息的駕校學員IC卡。每次上課,教練要在學員將IC卡插入打卡機後按指紋簽到,並在完成對每個(ge) 學員規定的教學時長後按指紋簽退。
這是監督各個(ge) 駕校在駕照培訓期是否按照規定對學員練車時間及次數進行教學的有效辦法。隻有IC卡記錄顯示達到了每個(ge) 科目規定的練習(xi) 時長,才允許學員預約科目考試。
2016年,交通運輸部又在上述規定基礎上推出了“先學後付、計時收費”的新規定。計時收費的原理便是由學員掌握IC卡,開始練習(xi) 前將IC卡插入打卡機,結束練習(xi) 後簽退拔卡,按小時付費學習(xi) 。收費項目被分成5大類,分別是相關(guan) 服務費用(包含教材費、人身意外傷(shang) 害保險費等)、理論知識培訓費、駕駛模擬培訓費、基礎和場地駕駛培訓、道路駕駛訓練等。其中,後三項收費又細分為(wei) 按普通時段、高峰時段和節假日時段收費,分別標明學時單價(jia) 。
規範收費,一定程度上斷了駕校的財路。據老羅介紹,一些在駕校任職的教練沒有基礎工資,隻有駕校按上個(ge) 月所帶學員科目三的通過率或拿到駕照的學員數給教練相應的提成。而學員平時學習(xi) 所開的教練車需要教練自己購買(mai) ,油費也由教練個(ge) 人承擔。
“這些費用七七八八算起來,教練工資太低。所以會(hui) 有一些教練向學員要一些油費、空調費……”老羅說。
有意義(yi) 的“新政”如何避免“被誌願、假誌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考駕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勸導誌願者,是我國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的一項創新型舉(ju) 措。除浙江嘉興(xing) 外,全國多地都製定了相應辦法。比如,廣西南寧要求駕校學員有3小時交通誌願服務時間;福建福州要求駕校學員當10天勸導員;河北石家莊將原科目三室內(nei) 課堂教育的2個(ge) 學時改為(wei) 誌願服務學時,此外,北京、上海、江蘇常州、蘇州等地也都要求駕校學員有交通勸導誌願服務學時。
此前,浙江省紹興(xing) 市交警支隊就有內(nei) 部人士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除了一部分誌願者“站口子”態度不認真、不負責外,還有一部分誌願者請他人代做誌願者,“還偽(wei) 造身份證,曾被我們(men) 查處過。”
上海至善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總幹事季明律長期從(cong) 事誌願者服務工作,他告訴記者,當前全國各地在誌願者團隊管理以及誌願者工作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對接上已經基本做到製度健全、合理可操作。但在桐鄉(xiang) 交通文明勸導誌願者“打卡”的問題上,他認為(wei) 仍有進一步規範的空間。
“目前看來,一線交警對誌願者管理不到位,也是一個(ge) 方麵的原因。”他建議,出台相關(guan) 誌願服務抵扣政策的部門可以嚐試把“電子考勤、簽到”的做法引入到誌願者服務學時的考勤中去,“實在沒有相關(guan) 設備的情況下,是否可以要求誌願者本人站在街頭服務點上拍照打卡,交回執時連照片一同上交。”
針對這一事件,記者致電嘉興(xing) 市12345市長熱線,對方表示這是“駕校教練違規操作”造成的問題,“交警大隊內(nei) 部如果有人與(yu) 駕校合夥(huo) ,收取教練的費用,我們(men) 會(hui) 進行查處。”
社鄰家創始人閆加偉(wei) 長期研究社會(hui) 創新工作,他告訴記者,桐鄉(xiang) 案例是社會(hui) 治理能力跟不上治理體(ti) 係發展的典型代表。“讓學員站馬路、做誌願者才能拿到駕照本身是一個(ge) 很好的製度安排。但如何具體(ti) 操作,才是治理能力的切實體(ti) 現。”他認為(wei) ,這一問題的參與(yu) 方為(wei) 政府部門、駕校、交警、學員等,因此僅(jin) 把治理能力局限於(yu) “出政策”是不夠的,應該借助社會(hui) 化(行風監督員對交警進行暗查)、法治化(對於(yu) 造假者進入征信記錄)、智能化(引入智能軟件,對於(yu) 新學員值勤誌願服務進行在線考勤、時間記錄,並可引入區塊鏈技術使其時間進入時間銀行,使其打消對於(yu) 此事的反感)、專(zhuan) 業(ye) 化(同時開發專(zhuan) 業(ye) 軟件、引入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組織進行文明倡導等)等多方路徑。
“這些路徑肯定不是一方可為(wei) ,需要社會(hui) 協商和公眾(zhong) 參與(yu) ,這樣才能杜絕被誌願、假誌願的現象。”閆加偉(we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