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四川理塘牧民洛登“脫貧賬本”裏的新生活

王鵬 劉忠俊 葉強平 發布時間:2020-06-23 09: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3017元、5023元、5097元、5412元、7122.5元……六月下旬,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xiang) 卡灰村,牧民洛登從(cong) 櫃子裏取出一本“脫貧賬本”,向記者介紹2015年至2019年的家庭人均年收入。

  “10多年前,老伴做了兩(liang) 次大手術,我不得不把家裏的50多頭犛牛都賣了,成了沒有牛的‘假牧民’。”談起過去的生活,67歲的洛登一臉苦笑。2014年,一貧如洗的洛登家被識別為(wei) 貧困戶。

  最貧困的那段時間,由於(yu) 家裏沒有犛牛,連最愛喝的酥油茶洛登都不得不拿錢去買(mai) 。村裏的幹部聽說此事,經常到洛登家,鼓勵他不要灰心,並借錢給他,讓他先買(mai) 幾頭犛牛養(yang) 著。

  “那幾年,村裏到了菌類采挖季節,有勞動力的都上山了,我就在村裏幫忙照看老人和小孩。”洛登回憶,在各方麵的幫扶下,他在2015年采集蟲草賺得12000餘(yu) 元,轉移惠民資金收入10881元,除去家庭生產(chan) 經營性支出1762元,當年的人均收入超過了脫貧標準。

  雖然脫貧了,但洛登還是有些擔憂,以後怎麽(me) 持續增收?他的擔憂,當地政府也想到了。卡灰村第一書(shu) 記童洛澤仁告訴記者,2016年,卡灰村根據自身資源優(you) 勢,通過村民自籌和政府補貼成立了霍曲吉祥牧場,以養(yang) 殖犛牛、綿羊為(wei) 主,後麵又拓展了人工種草、開辦溫泉山莊等形式,通過分紅為(wei) 村民增收。

  據了解,目前洛登的兒(er) 子和兒(er) 媳分季節在集體(ti) 牧場放牧,一年有2萬(wan) 元工資。當地還給洛登提供了鄉(xiang) 村道路維護的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翻著手中的“脫貧賬本”,洛登臉上掛滿笑容,“這些數字,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有政府扶持,自己肯努力,日子會(hui) 越過越好。”洛登充滿信心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今家裏又有了40多頭犛牛,2019年集體(ti) 經濟分紅6400元,八口之家年收入達到5.8萬(wan) 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比剛脫貧時收入翻了一番還多,“現在的酥油茶都越喝越香。”

  童洛澤仁告訴記者,目前卡灰村犛牛合作社有近600頭犛牛,通過牧旅結合、發展溫泉經濟,2019年集體(ti) 經濟收入達150多萬(wan) 元,讓貧困戶踏上了穩定脫貧奔康的路子。(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