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部分防藍光產品不達標 反成健康隱患
防藍光眼鏡新國標主起草人蔡建奇研究員:
部分防藍光產(chan) 品不達標 反成健康隱患
在合理的光照條件和觀視距離下,如非經常性、長時間持續觀看、且注意間隔休息,是可以不佩戴防藍光眼鏡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部分商家對於(yu) “防藍光”概念進行過度宣傳(chuan) ,消費者如購買(mai) 防藍光眼鏡需要謹慎選擇。
——蔡建奇
近幾年,人們(men) 接觸電子顯示屏的時間日漸增長,疫情期間,孩子們(men) 上網課更是要長時間盯著屏幕。目前市場上廣為(wei) 宣傳(chuan) 的防藍光眼鏡、防藍光膜等產(chan) 品真的可以保護眼睛嗎?專(zhuan) 家指出,不達標防藍光產(chan) 品反而會(hui) 造成“影響生物鍾正常調節”、“加劇視疲勞”等不良影響。
新國標GB/T 38120《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yu) 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將在2020年7月實施。防藍光眼鏡是否必須佩戴?防藍光產(chan) 品如何選擇?消費者有方法自行檢測嗎?對此,記者采訪了標準主起草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yu) 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研究員。
藍光並非都有害 部分波段可調節生物鍾
新京報:藍光是指什麽(me) ?生活中常見的藍光光源有哪些?
蔡建奇:通常我們(men) 將波長範圍在400nm-500nm(納米)的可見光稱為(wei) 藍光。但考慮到380nm-400nm的波段範圍被稱作藍紫區,因此對藍光的研究通常會(hui) 從(cong) 380nm開始。
日常使用的LED照明燈具、顯示產(chan) 品包括手機、平板、電視等所用光源多是藍光激發的LED光源。其主要峰值波長多在450nm-470nm波段範圍內(nei) 。
新京報:藍光會(hui) 對人體(ti) 帶來怎樣的影響?
蔡建奇:藍光對於(yu) 人體(ti) 的健康安全影響是相對的,比如人眼對於(yu) 445nm以下波段的藍光耐受較低,但對於(yu) 445nm以上波段的藍光耐受呈幾何級上升。當藍光的能量集中在445nm以下波段,光強超過一定閾值且長時間接受輻射則容易產(chan) 生視網膜光化學損傷(shang) ,其中尤以435nm-440nm附近的藍光傷(shang) 害最大。
455nm-490nm波段的藍光輻射可以影響人體(ti) 褪黑素分泌,從(cong) 而對人體(ti) 生物鍾、作業(ye) 效率、警覺性和情緒等產(chan) 生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日常把這部分藍光屏蔽了,生物鍾的調節可能會(hui) 出現一定紊亂(luan) 。
有些產(chan) 品過度防護屏蔽了有益的藍光
新京報:防藍光鏡片能起到什麽(me) 樣的作用?是否必須要佩戴防藍光眼鏡?
蔡建奇:如果每天看屏幕時間較短,並且間隔一段時間看,注意休息,不佩戴防藍光眼鏡是沒有問題的。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魏文斌也曾經表示,隻有短波長的藍光長時間、高強度、不間斷的照射才會(hui) 影響眼睛健康。
如果經常性、持續觀看屏幕,同時考慮到中長期的累積效應,是可以佩戴防藍光眼鏡的。好的防藍光眼鏡能夠對人眼起到防護作用,又能保證對生理節律起到調節作用的藍光進入人眼。
通常,防藍光產(chan) 品采用膜層技術或基片技術達到防藍光的效果。目前很多的近視鏡、老花鏡也都是通過這些技術實現防藍光的。
新京報:目前市場上防藍光鏡片銷售現狀如何?為(wei) 什麽(me) 要製定這項標準?
蔡建奇:近幾年來,防藍光鏡片已成眼鏡銷售市場的主流產(chan) 品,特別是今年,學生們(men) 居家上網課,很多眼鏡商家主要推廣和銷售防藍光眼鏡。
由於(yu) 當前的行業(ye) 指標較寬鬆,防藍光眼鏡多存在兩(liang) 大問題:一類是對人眼的藍光易損傷(shang) 區415nm-445nm波段範圍內(nei) 的藍光幾乎沒有防護效果,即“該防的藍光”沒有防。
另一類則是過度防護,在屏蔽了有害藍光的同時,也屏蔽有益的藍光。另外這類產(chan) 品為(wei) 了把所有波段的藍光屏蔽掉,多采用黃色染料中和的方式,這導致這類防藍光眼鏡“色偏”嚴(yan) 重,有的戴上甚至像身處在沙塵暴中一樣,而嚴(yan) 重的“色偏”會(hui) 加劇視疲勞。
由於(yu) 市場上存在部分防藍光產(chan) 品不但無法滿足消費者保護健康安全的初衷,更可能造成健康安全隱患問題。因此,我們(men) 和國內(nei) 多家醫院、科研院所及生產(chan) 單位以藍光對於(yu) 人體(ti) 的光生物機理影響為(wei) 核心,製定了這項標準。
新京報:即將實施的新標準是強製標準嗎?有什麽(me) 特點?
蔡建奇:新標準是國家推薦性標準,不是強製標準。
這個(ge) 標準基於(yu) 不同波段藍光對於(yu) 人體(ti) 的健康安全影響,對各波段的藍光透射比分別提出了要求。比如在415nm-445nm波段範圍內(nei) ,光透射比要小於(yu) 等於(yu) 80%,445nm以上要大於(yu) 80%。
防藍光產(chan) 品並非越貴的越好
新京報:一般通過什麽(me) 儀(yi) 器檢測防藍光眼鏡的防護效果?如果消費者買(mai) 了鏡片或者眼鏡後,自己有辦法檢測嗎?
蔡建奇:一般可通過分光光度計或光譜儀(yi) 檢測,市場上某些商家所使用的,如藍光測試筆等並不能準確檢測鏡片的藍光防護效果。消費者目前沒有辦法自己檢測防藍光鏡片是否合格。
新京報:消費者選購時要注意什麽(me) ?
蔡建奇:建議消費者選擇在產(chan) 品包裝上明示“符合GB/T 38120《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yu) 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光安全要求”或“符合GB/T 38120《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yu) 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光安全及光健康要求”的產(chan) 品。
新京報:企業(ye) 按照新標準生產(chan) 會(hui) 增加成本嗎?成本會(hui) 不會(hui) 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選購時,是越貴的防藍光眼鏡越好嗎?
蔡建奇:事實上很多企業(ye) 在售的防藍光產(chan) 品本身就是符合新的國標要求的。標準是2019年12月正式發布的,今年7月1日實施。我們(men) 去年6月曾經隨機購買(mai) 了40多款防藍光產(chan) 品測試,產(chan) 品價(jia) 格從(cong) 幾十元到5000元不等,半數以上產(chan) 品符合新國標要求。但是不符合要求的產(chan) 品既有價(jia) 格貴的,也有便宜的,所以並非越貴的越好。
新京報:新國標實施前後,不符合新國標要求的產(chan) 品會(hui) 出現“去庫存”現象嗎?
蔡建奇: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這個(ge) 標準是一個(ge) 推薦性標準,但相信消費者會(hui) 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可以保障其健康安全的產(chan) 品。對於(yu) 另外一些產(chan) 品未執行國家標準的商家,建議按照標準調整鏡片設計,做到真正科學有效地防藍光。
學生上網課建議優(you) 先選擇使用大屏幕
新京報:疫情期間,很多學生在家上“網課”,對於(yu) 孩子的用眼健康,你有何建議?
蔡建奇:重要的是保證有效的光強、視距及使用時長。結合實驗研究,我們(men) 有幾條建議。
在屏幕選擇上,建議優(you) 先選擇使用大屏幕,目前很多手機或平板電腦都有投屏功能,建議投屏到大屏幕上。
在使用距離上,電視和電腦屏幕離眼睛的距離應保證在屏幕對角線長度2倍以上,平板電腦和手機應保證距離在45-50cm以上,但一切以看清為(wei) 基礎。
在屏幕亮度上,近三年購買(mai) 的主流顯示產(chan) 品,屏幕亮度建議設定在60%-80%的亮度區間,這樣可以保障屏幕亮度達到入眼亮度;使用超過3年以上的顯示產(chan) 品時,屏幕亮度建議設定在80%-90%以上,手機可在70%-9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wei) 早年的顯示產(chan) 品亮度比較低。
屏幕色溫上,不要選擇底色發黃的顯示模式,因為(wei) 這種模式會(hui) 產(chan) 生色偏,加劇視疲勞。
看課件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適宜的環境光,不要認為(wei) 越暗越好。看課件一定要輔以照明,一般家居照明都可達到;另外夜晚使用台燈不要隻開台燈,一定要把房間的主照明開啟。
用眼時長上,看完單個(ge) 課件一定要視遠或閉目休息10分鍾,如果條件允許,建議10歲以下青少年看20-25分鍾屏幕後,視遠10-15分鍾;10歲以上看30分鍾以上後,應保證視遠10-15分鍾。
兒(er) 童如果不是長時間近距離看屏幕,無需使用防藍光眼鏡。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