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鎳電解工程師自學編寫程序:對機器人比自己孩子熟悉
中新網蘭(lan) 州6月24日電 (高康迪 高瑩)甘肅省技術創新一等獎、智能開發創意獎、金川優(you) 秀創新能手……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鎳冶煉廠二車間機組班長白翔用11年堅守一步一個(ge) 腳印得到了一摞摞獎狀,並用自己認真嚴(yan) 謹的態度在崗位上不斷創新。
今年以來,甘肅省金川集團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在工人隊伍建設方麵製定了相關(guan) 改革方案,拓寬產(chan) 業(ye) 工人發展空間和暢通產(chan) 業(ye) 工人流動渠道,打破管理與(yu) 工程技術崗位、生產(chan) 操作崗位之間的身份壁壘,用好用活身邊人才;建立“人才超市”,引導人才流向重大發展戰略、科技攻關(guan) 、重點建設項目等領域。
“用了5年時間完全了解了所有電解機器,對它們(men) 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孩子。”白翔大學畢業(ye) 後成為(wei) 鎳冶煉廠一名電解工,11年來,從(cong) 電調崗位到出裝崗位,再到始極片加工崗位,“從(cong) 主操手、班組長、技師、主管工程師,每一步都沒有白走,讓我更明白機器需要在哪些方麵改進,才能更加便捷”。
“對工藝故障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參加工作後,白翔每天不僅(jin) 置身於(yu) 工作中,還一邊自學研究設備知識,獲得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合格證書(shu) ,自學考取蘭(lan) 州理工大學機械製造與(yu) 自動化專(zhuan) 業(ye) 的本科學位。
2016年8月底,鎳電解二車間始極片自動機組全線投產(chan) 運行,結束了公司人工手動加工始極片的曆史。整整6個(ge) 月,白翔早出晚歸,從(cong) 廠房規劃到程序設定,全程參與(yu) ,直到始極片自動機組正常運行,“每一個(ge) 步驟從(cong) 自己的手上‘過一遍’,才能安心。辛苦是有,但是內(nei) 心的喜悅滿足無可替代”。
“如果我們(men) 這個(ge) 環節出了差錯,那從(cong) 之前的工作就都白費了。”白翔看著先進機器人價(jia) 格不菲,卻隻能簡單搬運,還頻頻‘罷工’,便全力以赴研究機組“連續穩定運行”,經過反複揣摩觀察,白翔給機器人做了“大手術”,重新編寫(xie) 機器人程序,並且程序的編碼都以班組的職工名字命名,增加了智能算法和機器人轉運過渡平台,建立了三線式“中轉站”,“機器人手臂發生銜接故障時能夠自行智能調度生產(chan) 流程,將故障點和生產(chan) 區隔離,使維修生產(chan) 同時進行,為(wei) 機器人增加質量檢測功能,提升始極片加工合格率”。
“在平時的工作中,看到不合理的地方,立馬喊停,然後叫著班組成員學習(xi) 學習(xi) 解決(jue) 。”馬江梅是鎳冶煉廠二車間高級技術,和白翔是共事5年的同事,在她看來,工作中的白翔眼裏揉不得一點沙子,有些小問題可以不用停機,但白翔寧可多花費時間,也要讓班組同事都明白問題出在哪裏,“剛開始不理解,後來工作效率越來越高,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我們(men) 都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勤奮、好學的品質帶動著身邊的每一位同事。”生活裏,白翔對同事像家人一樣,馬江梅告訴記者,“去年,我要參加技能培訓考試,他把自己學習(xi) 過的書(shu) 拿給我複習(xi) ,不懂的地方隻要跟他問,他都耐心講解”。
近幾年,白翔先後完成了鎳耳PLC推片機構改造、對輥單元改造、剪切單元吸盤改、加裝釘耳檢測機構及機組智能聯鎖互鎖隔離網等多項技術改造項目,同時增加了機組自我智能化的檢測、判斷、處理、修複、運行等功能,提升了國產(chan) 鎳始極片自動加工的智能化水平,並實現了機組作業(ye) “零傷(shang) 害”。
據悉,接下來,金川集團公司將在“十四五”期間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急需的技能類青年人才3500名,力爭(zheng) 到“十四五”末,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達到13000人,占生產(chan) 操作類員工的65%。通過“人才+基地+產(chan) 業(ye) ”模式,造就專(zhuan) 業(ye) 水平過硬、技藝精湛和掌握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的創新型高技能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