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陶村”:守舊與創新中話脫貧
中新社新疆喀什6月30日電 題:新疆“土陶村”:守舊與(yu) 創新中話脫貧
作者 胡嘉琛
在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芒辛鎮恰克日庫依村,安居房成為(wei) 別致一景:新房外牆由泥土夾雜蘆葦草混製裝飾顯得厚重古樸,葡萄藤等綠植爬上牆頭,增添了幾分生命力。這也是“土陶村”——恰克日庫依村當下寫(xie) 照,保留傳(chuan) 統的同時,在創新中迸發出脫貧新動力。
英吉沙縣是新疆10個(ge) “未摘帽”貧困縣之一,恰克日庫依村則是該縣今年將整村退出貧困的深度貧困村。恰克日庫依村土陶燒製經驗豐(feng) 富,在當地被稱為(wei) “土陶村”。昔日“土陶村”因產(chan) 業(ye) 未能形成規模,效益較低,不少有著燒製土陶手藝的民眾(zhong) 選擇“轉行”,傳(chuan) 統手藝遇到“困局”。
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傳(chuan) 承人,阿卜杜熱合曼·麥麥提明有些“守舊”。“幾代人傳(chuan) 下來的手藝,我不想丟(diu) 失了。”依靠養(yang) 殖業(ye) 和種植業(ye) 謀生之餘(yu) ,阿卜杜熱合曼堅持製作土陶,並將技藝傳(chuan) 授給兒(er) 子阿卜杜克熱木·阿卜杜熱合曼,一家人成為(wei) 村裏僅(jin) 存的土陶匠人。
2016年,英吉沙縣投入資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其中包含非遺傳(chuan) 承人民居改造、農(nong) 家樂(le) 建設等項目,恰克日庫依村被命名為(wei) “中國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阿卜杜克熱木獲得前往新疆藝術學院進行土陶製作培訓的機會(hui) ,並多次赴山東(dong) 等地參加陶製品展覽學習(xi) 技藝。
“通過係統學習(xi) ,還與(yu) 各地陶製品老師交流,我意識到要在保留傳(chuan) 統的同時,追求精細化和創新,我開始重新研究土陶製品的款式和花紋。”阿卜杜克熱木告訴記者,此後,父子倆(lia) 幾經改良,使得土陶製品品種更加豐(feng) 富,逐漸受到遊客喜愛。“原來的一件土陶產(chan) 品賣200元(人民幣,下同),改良後能賣到600元。”
恰克日庫依村的“土陶記憶”也慢慢被喚醒。村裏開設了土陶製作培訓班,邀請阿卜杜熱合曼擔任培訓教師,教授村民土陶製作技藝,鼓勵村民發展製陶業(ye) 。截至目前,該村已有15名村民能獨立完成土陶製作,並依靠從(cong) 事土陶加工實現增收。
“村裏還幫忙從(cong) 江西引進了電窯爐,相比之前的土窯,電窯爐溫度更穩定,很大程度解決(jue) 了土陶製品裂痕現象。”阿卜杜克熱木告訴記者,創新後的土陶製作流程不僅(jin) 減少了人工時間損耗,還能提高土陶製品的質量和數量。
不久前,恰克日庫依村土陶人家旅遊產(chan) 業(ye) 園項目完成資金籌集。據介紹,該項目計劃將英吉沙縣的土陶製作手藝人聚集於(yu) 此地,通過發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模式,做大土陶產(chan) 業(ye) ,帶動更多人就業(ye) 。
此外,從(cong) 2018年開始,恰克日庫依村陸續建起了饢合作社、糕點合作社等8個(ge) 合作社,為(wei) 237名民眾(zhong) 提供就業(ye) 崗位,人均年收入達到了8800元以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