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曾占近八成 太行山中貧困村科學養牛增收
中新網晉中6月30日電 (李庭耀 王建芳)盛夏時節,地處太行之巔的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涼爽宜人。在距離縣城70餘(yu) 公裏的翟家莊村,村民焦永兵每到夏天就把自己的30多頭西門塔爾牛放養(yang) 到山上,再做泥瓦工補貼家用,曾是貧困戶的他如今年收入已超10萬(wan) 元。
和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山西省東(dong) 陲,山地、丘陵遍布,經過六年努力,該縣在去年4月脫貧摘帽。多年來,翟家莊村一直是省市縣扶貧工作的重點村,全村236戶612人,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7戶477人,占全村人口近八成,2016年年底,該村實現了整體(ti) 脫貧。
翟家莊村村支書(shu) 郝振奎介紹,他們(men) 村地下無礦藏,地上無資源,是典型的“零資源”村。翟家莊村有養(yang) 牛的傳(chuan) 統,2015年開始,行情見好,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養(yang) 牛的行列,本已養(yang) 牛的村民也逐漸擴大規模。
2017年,扶貧工作隊爭(zheng) 取300萬(wan) 元資金,為(wei) 翟家莊村聯係引進了山西金農(nong) 廟會(hui) 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畜牧公司”),形成了“村兩(liang) 委+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脫貧攻堅模式。郝振奎告訴記者,該公司每年將30萬(wan) 元養(yang) 牛園區租金返還給村裏,用於(yu) 村集體(ti) 經濟破零。
畜牧公司還為(wei) 翟家莊村的牛喂養(yang) 、防疫、看病提供技術支持,改變村民以往簡單、粗放的養(yang) 牛方式,發展肉牛育肥。技術員張登飛平日裏給村民們(men) 講解肉牛育肥的相關(guan) 知識,他告訴記者:“育肥後的牛要比初生的小牛犢賣得價(jia) 位高,所以村民們(men) 對育肥的熱情很高,每天來的人絡繹不絕。”
“畜牧公司來了以後,對我們(men) 進行肉牛育肥技術指導。通過堅持春冬倉(cang) 飼,夏秋放牧的科學飼養(yang) 方式,每頭牛的價(jia) 格更高了。夏天把牛放養(yang) 到山上,我就可以做泥瓦工補貼家用。”做泥瓦工每天有200元收入,加上養(yang) 牛掙的錢,焦永兵的年收入超過10萬(wan) 元。
郝振奎用數據向記者展示了科學養(yang) 牛給翟家莊村帶來的變化,目前該村有80多戶村民養(yang) 牛,養(yang) 牛人數是五年前的兩(liang) 倍,平均每戶有20多頭牛。2016年左右,一頭小公牛能賣五六千元,而現在,每頭小公牛的價(jia) 格都已上萬(wan) 元。
“養(yang) 牛業(ye) 是我們(men) 村的支柱產(chan) 業(ye) ,下一步,我們(men) 要依托畜牧公司把養(yang) 牛業(ye) 做精做細,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帶動更多村民增收。”郝振奎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