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為“骨溶解”患者成功植入金屬3D打印假體 擺脫7公分“高底鞋”
中新網上海7月14日電 (陳靜 徐英 翟讚京)因人工關(guan) 節鬆動而導致骨溶解,雙腿長短差距7公分的患者,在上海成功接受高難度髖關(guan) 節翻修手術。記者14日獲悉,醫生為(wei) 他植入了金屬3D打印假體(ti) ,助其擺脫尷尬的7公分“高底鞋”。
十幾年前,老林因股骨頭壞死在當地醫院做了髖關(guan) 節置換術。前幾年,手術側(ce) 髖關(guan) 節處開始出現疼痛,右腿逐漸縮短以至無法正常行走。醫院的檢查發現,老林的人工關(guan) 節明顯鬆動、脫位。鬆動的人工關(guan) 節導致髖臼周圍出現了巨大的骨溶解破壞,隻殘留少量骨頭,翻修手術難度極大。老林借助拐杖,腳踩特製的7公分“高底鞋”走上了求醫之路。
老林來到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求助李慧武主任醫師。李慧武告訴記者,要在這樣少的骨頭上重建人的髖關(guan) 節,並保證安裝穩定,無異於(yu) 蓋一座“空中樓閣”,這樣的髖關(guan) 節翻修手術極為(wei) 複雜、難度極大。老林的右腿長時間短縮以及上次手術後產(chan) 生的疤痕,關(guan) 節十分僵硬,也加大了手術和術後康複的難度。
基於(yu) 個(ge) 性化定製和精準醫療理念,李慧武帶領團隊結合患者CT數據,運用3D打印模型,進行三維重建,精確評估骨缺損區域及程度,金屬3D打印定製假體(ti) ,輔助鉭金屬假體(ti) 植入等技術,一起完成了術前定製假體(ti) 設計。在反複進行預手術確認後,李慧武為(wei) 老林成功進行了髖關(guan) 節翻修術,患者雙腿長度基本恢複一致。術後第三天,老林就可以扶拐杖下地了。
據李慧武介紹,隨著中國老年人口逐漸增多,骨關(guan) 節炎等老年性疾病發病人數逐年上升,關(guan) 節置換術作為(wei) 此類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手術數量也逐年上升。隨之而來的關(guan) 節翻修手術也逐年增多。如何對這些複雜骨缺損的關(guan) 節患者進行手術翻修,已成為(wei) 國際同行亟待解決(jue) 的一大難題。
據悉,上海第九人民醫院3D打印中心的建立,讓醫生多了一件解決(jue) 骨科難題的利器。目前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采用定製假體(ti) 、3D打印等個(ge) 性化醫療、精準醫療技術,已為(wei) 大量骨缺損嚴(yan) 重、采用常規手術技術難以治療的髖、膝關(guan) 節置換術後假體(ti) 失效的患者進行了關(guan) 節翻修手術,並取得滿意的臨(lin) 床效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