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打底”讓艾丁湖綻放笑容

侯建斌 發布時間:2020-07-20 17:49:00來源: 法製日報

  5月的艾丁湖,充滿詩情畫意:清澈的湖水與(yu) 成片的蘆葦交相輝映,成群結隊的鳥兒(er) 在湖麵上空翱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今年90歲了,艾丁湖就像我的親(qin) 人,陪伴著我的一生。”家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xiang) 其蓋布拉克村村民帕塔爾·色拉依丁對艾丁湖充滿感情。然而,帕塔爾的這位“親(qin) 人”,在長達半個(ge) 多世紀的時間裏,曾出現多次幹涸。“如果不是政府的保護治理,艾丁湖早就幹了”,帕塔爾說。

  艾丁湖,又名“月光湖”,位於(yu) 吐魯番市高昌區南部,是我國海拔最低點,也是吐魯番市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

  幸運的是,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成為(wei) 各地遵循的發展路徑。在此指引下,當地政府布局艾丁湖流域節水、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與(yu) 生態監測四大工程體(ti) 係,實行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實施生態保護治理、煤窯溝大型灌區、高效節水等項目,一張保護“月光湖”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艾丁湖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已絕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尾鷂和鵝喉羚再次出現。

  “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質量是關(guan) 鍵。”從(cong) 艾丁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背後,足以看到,一個(ge)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正愈發清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突出短板正在被接續補齊。

  打通補水“經脈”

  “以前桃兒(er) 溝周圍又髒又亂(luan) ,平時根本沒人去。現在河道修好了,周圍的步道也鋪好了,我和幾個(ge) 鄰居每天吃晚飯後,都要過來走走,鍛煉身體(ti) 。”高昌區葡萄鎮巴格日社區居民阿不都熱依木·依明提高興(xing) 地說。

  如今的桃兒(er) 溝,已經從(cong) 垃圾叢(cong) 生、蚊蠅亂(luan) 飛的廢舊水渠,變成了寬敞平整的水泥河道。隨著近日開閘放水,奔騰的渠水通過這條新修建的河道,開始向已經“渴極了”的艾丁湖補水。

  桃兒(er) 溝的變化,得益於(yu) 2019年實施的高昌區桃兒(er) 溝水資源配置及生態綜合治理工程。

  上接第一版 而這一工程隻是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項目中的一個(ge) 子項目,每年可向艾丁湖補水600萬(wan) 立方米。

  作為(wei) 拯救艾丁湖的“希望工程”,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項目計劃總投資36億(yi) 元。大手筆的背後,是政府改善艾丁湖生態環境的巨大決(jue) 心,更說明改善艾丁湖生態環境已刻不容緩。

  艾丁湖,是我國西北唯一富含硝酸鹽的鹽湖,周邊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駱駝刺生長地,是吐魯番市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直觀反映著吐魯番盆地整體(ti) 生態變化。

  資料顯示,艾丁湖主要補給水源為(wei) 流域內(nei) 14條河流的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不過,隨著上遊用水的大量增加、流域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大等原因,流入艾丁湖的水量逐年減少。目前,僅(jin) 有白楊河能夠季節性補給艾丁湖,其他主要河流地表水除較大洪水外均不能流入艾丁湖。

  “由於(yu) 不少泄洪渠、輸水渠常年失修、堵塞或損毀較為(wei) 嚴(yan) 重,導致每年多餘(yu) 的水量無法及時流入艾丁湖。”吐魯番市水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拜建軍(jun) 介紹說,這就導致艾丁湖周邊生態狀況持續惡化,土地荒漠化加劇,風災、鹽(沙)塵加重,嚴(yan) 重影響周邊區域居民生存環境,大部分農(nong) 田由於(yu) 土壤高鹽堿和水質惡化而不宜人類生存。

  2014年11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完成《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規劃》(2013-2025年),包括建立和完善節水、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與(yu) 生態監測四大工程體(ti) 係。

  拜建軍(jun) 指出,“補水,是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的一個(ge) 重要關(guan) 鍵詞”。必須通過改造和新建,將泄洪渠和輸水渠道打通並有效串聯起來,使14條河流的水量在保證農(nong) 業(ye) 灌溉的前提下,多餘(yu) 的水能夠通過渠道流入艾丁湖,為(wei) 艾丁湖補水。

  於(yu) 是,水資源管理係統及農(nong) 田水利設施、大河沿水庫至塔爾朗引水、桃兒(er) 溝水資源配置及生態綜合治理、大草湖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柯柯亞(ya) 大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工程被陸續上馬實施。

  在拜建軍(jun) 看來,隨著《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規劃》的逐步實施,艾丁湖生態補水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在逐步恢複。

  念好“節水經”

  5月15日早上,在一家企業(ye) 上班的市民金慧到單位後,先將暖瓶中剩下的水倒入水房的桶裏,然後用這些水開始洗抹布和拖把。

  金慧告訴記者,以前衝(chong) 洗拖把都是直接打開水龍頭,但這樣做太浪費水。後來單位要求大家盡量用回收或者喝剩下的水洗拖把。“我們(men) 都很支持這樣的節水做法,隻有大家真正有了節水意識,才能達到節水目的。”金慧說。

  如今,在火洲吐魯番,惜水愛水節水已經成為(wei) 吐魯番各族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拜建軍(jun) 說,艾丁湖之所以會(hui) 成為(wei) 季節性湖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艾丁湖流域水資源嚴(yan) 重超載,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因此,保護艾丁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保證經濟社會(hui) 用水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控製用水量,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

  據了解,為(wei) 全麵推進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做好退地減水及農(nong) 村、城市、工業(ye) 等節水工作,吐魯番市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製定《吐魯番市實行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考核辦法》《吐魯番市水功能區管理辦法》《吐魯番市用水總量控製方案》等,不斷健全完善水資源管理製度體(ti) 係。

  與(yu) 此同時,完成各區(縣)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三條紅線”控製指標分解工作,並將用水總量控製目標、地下水用水量目標和用水效率目標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體(ti) 係。

  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吐魯番市大力實施水權水價(jia) 改革,利用市場調配達到節約用水、減少用水總量、優(you) 化用水結構、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一份可喜的數據是,截至目前,全市年用水量較2012年減少1.53億(yi) 立方米。“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是一項係統工程。”拜建軍(jun) 說,這就要求念好“節水經”,落實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大力開展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全力推進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工作。

  打響“保衛戰”

  在一張藍圖指引下,當地大力開展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全力恢複艾丁湖區域生態係統,打響了一場“月光湖保衛戰”。

  建設服務於(yu) 艾丁湖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降水-蒸散發-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前端監測管製體(ti) 係和數據收集管理的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新建土壤墒情監測點48處、井電雙控計量點3103處、明渠流量計量點473處、管道流量監控點38處、荒漠區生態監測點9處、艾丁湖湖麵水位監測點1處、艾丁湖入湖流量監控點4處,鬥農(nong) 渠進行防滲改造104.74公裏。

  “通過綜合施策、係統治理,艾丁湖水麵積已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內(nei) 幹涸時長較往年明顯減少,濕地功能得到極大改善。”拜建軍(jun) 介紹說,濕地公園內(nei) 植物由11科18屬23種增加到11科24屬29種,脊椎動物由4綱9目20種增加到4綱12目23種,已絕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尾鷂和鵝喉羚再次出現,多年未見的天鵝、野鴨、大雁數量大幅增加……

  拜建軍(jun) 告訴記者,隨著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規劃的逐步實施和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的不斷深入,艾丁湖區域生態係統穩定性和自我修複能力顯著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但這隻是階段性成果,艾丁湖的生態環境依然很脆弱,要想徹底改變這一局麵,我們(men) 任重道遠!”拜建軍(jun) 說。

  據悉,吐魯番市水利局已委托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開展《艾丁湖生態保護治理“十三五項目”實施效益評估》工作,並爭(zheng) 取資金實施剩餘(yu) 工程項目。

  事實上,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從(cong) 大漠到水鄉(xiang)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一條超越傳(chuan) 統增長模式的綠色發展道路正在中國大地上遍地開花。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