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築“銅牆鐵壁”科學應對汛情大考

吉蕾蕾 發布時間:2020-07-20 19:10:00來源: 經濟日報

  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全國40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淮河先後發生1號洪水。目前,鄱陽湖水位已突破1998年曆史極值,“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在長江上遊形成,太湖水位漲至保證水位,預計仍將持續緩漲,湖北、江蘇等多地啟動防汛Ⅰ級響應,防汛形勢異常嚴(yan) 峻。

  麵對今年的汛情,很多人將其與(yu) 20多年前的1998年特大洪水作對比。盡管從(cong) 降水量來看,6月份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但各地因洪受災的損失卻低於(yu) 當年。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綜合防汛抗洪能力早已今非昔比:12.1萬(wan) 處水文測站監測、31.2萬(wan) 公裏的5級以上堤防擋水、9.88萬(wan) 座大小水庫調節、98個(ge) 蓄滯洪區調蓄……

  有一組數據值得關(guan) 注:與(yu) 前5年同期相比,因汛情受災人口下降7.3%,倒塌房屋數量下降69.3%,直接經濟損失下降9.4%。

  水情大災情減輕的變化,得益於(yu) 近年來我國注重水利設施建設,牢牢築起“銅牆鐵壁”,使防洪抗旱減災體(ti) 係日益完善。

  水文測站就像是堅守在一線的防汛“哨兵”,及時記錄雨量、流量、流速等數據,為(wei) 防汛救災決(jue) 策提供重要參考。目前,我國現有水文測站達12.1萬(wan) 處,覆蓋有防洪任務的5000多條中小河流。水文測船、在線測流設備、自動雷達測流儀(yi) ……一項項高精尖技術讓水文測站數據更精準、預報計算速度更快捷。

  1998年時,水文部門收集全國3300個(ge) 站點的信息需2小時;現在,收集全國12萬(wan) 多處站點的實時信息,僅(jin) 需十幾分鍾,製作或發布全國大概930條河流2300個(ge) 站點的預報也隻需2小時左右。“洪水預報預測在此次長江、太湖流域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誌雨介紹,7月2日,長江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水文部門提前2天就作出了精準預測,為(wei) 洪水災害的防禦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科學調度水工程,江河上下遊協同作戰,力爭(zheng) 把損失降到最低。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表示,要根據預報成果,統籌上下遊、幹支流和左右岸,充分掌握水庫群、下遊堤防等各因素底數、現狀和發展變化情況,科學精細實施水工程聯合調度,適時預泄騰庫,充分發揮攔洪削峰錯峰作用,盡力減輕下遊防洪壓力。

  從(cong) 新安江水庫9孔泄洪降低庫區風險,到三峽水庫攔蓄洪水保下遊安全——今年入汛以來,截至7月13日,我國大中型水庫已累計開展2297次水庫調洪工作,攔蓄洪量超過647億(yi) 立方米,這樣的減災成果來之不易。

  在科學調度水工程的過程中,水庫群協同作戰、集團作戰也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今年長江洪水峰高量大、持續時間長,為(wei) 減輕三峽水庫的壓力,調度部門決(jue) 定啟用上遊水庫群,聯調聯控共同發力。”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尚全民介紹,通過調度溪洛渡、向家壩水庫和金沙江中遊梯級水庫同步加大攔蓄力度,分別降低沙市、蓮花塘、漢口、湖口水位3米、0.8米、0.5米、0.2米。

  據了解,自2012年長江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批複以來,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庫範圍從(cong) 10座逐步拓展為(wei) 今年的41座,它們(men) 組成了長江流域防禦洪水的“最強防禦軍(jun) 團”,牢牢把守流域每個(ge) 關(guan) 鍵節點,充分發揮攔洪、削峰、錯峰作用。

  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重大水利工程建設。2014年,國務院要求分步建設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到目前為(wei) 止,已經累計開工146項,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wan) 億(yi) 元。引江濟淮、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淮河出山店水庫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等32項工程相繼建成,發揮了顯著的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效益。

  然而,治水工作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不能一蹴而就。在應對汛情中,水利建設與(yu) 管理暴露出的短板仍須補齊:病險水庫數量多、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滯洪區啟用難、大型湖泊洪水外排能力不足。

  為(wei) 增強防禦水旱災害能力、補齊重大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短板,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研究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主要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複、智慧水利等五大類。這些工程實施之後,預計可以新增防洪庫容約90億(yi) 立方米,治理河道長度約2950公裏,新增灌溉麵積大約2800萬(wan) 畝(mu) ,增加年供水能力約420億(yi) 立方米。

  “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表示,今年以來,重大水利工程已經開工22項。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細化相關(guan) 措施,多開工、早開工,盡早地把這些工程建成,“這將對整個(ge) 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的完善發揮積極作用,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安全保障產(chan) 生直接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