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前駐華大使白達寧:抗疫與複蘇須惠及所有人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1.大部分生產(chan) 活動仍將按市場經濟原則分散到世界各地
孫彥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發人們(men) 對全球化前景的討論。一部分人認為(wei) ,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過於(yu) 自由無序,世界各國政府並沒有做好應對其負麵影響的準備,國際社會(hui) 也缺乏治理全球化的有約束力的規則。例如,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hui) 和部長級特別會(hui) 議都達成了基本共識,但至今世界各國在聯合抗疫和刺激經濟恢複方麵的協同行動仍很有限。基於(yu) 此,一些曾經支持全球化的政府和媒體(ti) 近期開始質疑全球化。然而,鑒於(yu) 全球化在為(wei) 世界各國民眾(zhong) 帶來巨大經濟收益方麵仍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當前的部分質疑並不意味著全球化將徹底被逆轉,人類完全有可能更好地治理全球化,在享受其成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其負麵衝(chong) 擊,包括適度調整產(chan) 業(ye) 鏈布局使其更充分地兼顧安全因素,加強各國衛生係統應對重大緊急衛生事件的聯動機製,等等。當然,這一嚴(yan) 峻挑戰需要世界各國,特別是全球性大國政府共同應對。
白達寧:近期有關(guan) 全球化將走向何方的討論增多。按照中國古賢的思想,天地麵前,萬(wan) 物平等。人類的未來掌握在我們(men) 自己手中。良好的全球化需要世界各國承擔其應盡的義(yi) 務,也有賴於(yu) 國家間權力的平衡。全球化要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就必須惠及所有人。這也適用於(yu) 各國如何共同抗擊疫情,更適用於(yu) 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關(guan) 係。國際貿易絕非一個(ge) 抽象的概念,其規則也不應一成不變。貿易既不是服務於(yu) 上天,也不能一味有利於(yu) 擅長國際遊戲的“玩家”。貿易隻有滿足了人們(men) 的需要,才能獲得民眾(zhong) 的支持。
另外,大國不應當將國際組織視為(wei) 施展其權力的工具。近年來,美國采取了與(yu) 多邊主義(yi) 背道而馳的單邊主義(yi) 姿態,因為(wei) 美國認為(wei) 國際組織對其保障自身利益以及在全球範圍內(nei) 擴張勢力是一個(ge) 障礙。不排除的是,未來當美國認為(wei) 符合其利益時,將再次開始投身多邊主義(yi) 。從(cong) 本質上講,大國不應僅(jin) 著眼於(yu) 自身利益,還應放眼全世界。因為(wei) 隻有在權力關(guan) 係達到平衡的多極和平世界中,大國及其民眾(zhong) 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孫彥紅:隨著全球疫情暴發,國際社會(hui) 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對供應鏈安全的討論越來越多。此次疫情以時間和空間高度不對稱的特殊方式對全球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造成了空前衝(chong) 擊。一些國家受疫情衝(chong) 擊嚴(yan) 重,一度陷入醫療物資急缺的窘境,開始意識到近幾十年來基於(yu) 經濟效率形成的全球供應鏈有“不安全”的一麵。在後疫情時代,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布局可能會(hui) 由“效率至上”向“效率與(yu) 安全並重”調整。具體(ti) 而言,在直接涉及民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的製藥、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等領域,將會(hui) 保證必要的本地化生產(chan) 能力,其他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布局將很可能走向分散化和多元化。然而,考慮到相關(guan) 因素,例如大多數企業(ye) 過去幾十年形成的生產(chan) 和創新模式不易改變,各國政府與(yu) 企業(ye) 的關(guan) 係一時難以做出重大轉變,企業(ye) 選擇新的東(dong) 道國並建立工廠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等,要實現這一調整並非易事,調整會(hui) 在何種狀態下達到新的平衡目前還很難說。
白達寧:在與(yu) 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zheng) 過程中,許多國家的民眾(zhong) 因缺少口罩和呼吸機而死亡。基於(yu) 這一教訓,各國未來會(hui) 在本地生產(chan) 關(guan) 乎公共衛生的產(chan) 品,但是大部分生產(chan) 活動仍會(hui) 按照成本原則和市場就近原則分散到世界各地。我想再次強調,貿易最終必須服務於(yu) 民眾(zhong) 的需求和利益。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在製定經濟政策時,應將民眾(zhong) 利益置於(yu) 首位,而不能一味支持私人利潤和金融投機活動。
2.疫情凸顯由政治主導經濟的重要性
孫彥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類確實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在疫情前期,中國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支援;後期,中國以提供醫療設備和分享抗疫經驗等方式向其他國家施以援手,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中國和意大利在疫情中的互幫互助彰顯了兩(liang) 國政府與(yu) 人民之間的團結和友誼。
白達寧: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為(wei) 他國提供援助,值得所有國家稱讚。中國在與(yu) 新冠病毒的鬥爭(zheng) 中獲得的知識對國際社會(hui) 而言更是彌足珍貴,中國醫療隊向許多國家慷慨分享了這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這有助於(yu) 挽救生命,對於(yu) 遏製新冠病毒在包括意大利在內(nei) 的許多國家進一步蔓延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未來,各國地方和中央機構的迅速反應,以及國際層麵的協調合作,是成功應對疫情的關(guan) 鍵。
孫彥紅: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yan) 重衝(chong) 擊,各主要經濟體(ti) 紛紛在短時間內(nei) 陷入斷崖式衰退。同時,經濟深度衰退引發的衍生問題也不容小覷。隨著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chan) ,各國中小企業(ye) 大量倒閉,銀行業(ye) 不良貸款劇增的風險陡增。對於(yu) 一些公共債(zhai) 務高企的國家而言,政府為(wei) 穩定經濟而短時間內(nei) 大幅增加財政支出必然導致其債(zhai) 務飆升,由此引爆債(zhai) 務危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此外,企業(ye) 停工與(yu) 破產(chan) 造成失業(ye) 人口劇增,將進一步拉大各國內(nei) 部以及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雖然近期主要經濟體(ti) 陸續開始複工複產(chan) ,但是疫情前景仍不明朗,世界經濟能否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那樣在2021年實現強勁複蘇尚難下定論。在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很可能會(hui) 強化自身承擔的責任,一方麵致力於(yu) 刺激經濟複蘇,另一方麵更加注重加強本國的公共醫療衛生體(ti) 係。
白達寧:這場悲劇凸顯了由政治主導經濟的重要性。應對病毒傳(chuan) 播的措施最終有賴於(yu) 政府,而不是私營部門。未來,我們(men) 必須加強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同時加強公共權力對私人經濟活動的引導。當前,各國政府必須進行強有力的幹預,以重啟經濟,解決(jue) 疫情造成的失業(ye) 問題,公共投資應在重振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那樣,國家必須再次對經濟進行幹預修複。中國政府掌握著中國經濟的杠杆,相信能夠很快重啟中國經濟。我擔心西方世界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目前,西方國家的公共部門仍由經濟和金融權力主導,未來幾年能否真正做到為(wei) 大多數人利益服務,我持悲觀看法。
孫彥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yan) 重的經濟衰退。在中國率先複工複產(chan) 之後,歐美國家也陸續開始分階段複工複產(chan) 。未來一段時期,如何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刺激經濟複蘇,盡可能減少失業(ye) 及其帶來的一係列社會(hui) 問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ti) 麵臨(lin) 的艱巨任務。為(wei) 此,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確保抗疫物資的供給和流動,盡快恢複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降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打擊。雖然未來歐美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布局很可能會(hui) 進一步分散化、多元化,但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莫過於(yu) 盡快恢複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鏈調整將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從(cong) 市場規模和成長性、供應鏈的結構和完整度、物流和通信等現代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等方麵看,中國在吸引發達國家製造業(ye) 投資方麵仍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此外,中國企業(ye) 對外投資也將有助於(yu) 目的地國的經濟複蘇。因此,可以期待,中國將會(hui) 繼續為(wei) 促進世界經濟複蘇和發展作出貢獻。
白達寧:促進經濟複蘇的確是世界各國麵臨(lin) 的共同任務。對於(yu) 中國可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與(yu) 發展作出什麽(me) 樣的貢獻,我不敢冒昧向中國政府提出建議,中國政府完全清楚應采取何種舉(ju) 措來保障中國人民的利益,以及如何為(wei) 世界和平與(yu) 進步作出貢獻。如果可以的話,在後疫情時代我們(men) 應該更多地推動國際社會(hui) 考慮新興(xing) 國家和貧窮國家的利益。如果這些國家的利益能夠被更充分地考慮並切實被照顧到,世界將更加和平,世界經濟發展也會(hui) 更加平衡。
3.中意良好合作可有力回擊個(ge) 別國家負麵輿論
孫彥紅:中國和歐盟是長期合作夥(huo) 伴,致力於(yu) 深化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取得積極進展。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歐雙方共同努力,通過恢複貿易和投資實現經濟複蘇的合作空間巨大。此外,中國和歐盟及其成員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倡導多邊主義(yi) 等方麵也有廣闊的合作前景。
白達寧:中國與(yu) 歐盟的合作空間的確很廣闊。然而,鑒於(yu) 歐洲一體(ti) 化在不同領域發展並不平衡,我希望中國在致力於(yu) 與(yu) 歐盟整體(ti) 合作的同時,能進一步深化與(yu) 歐盟成員國的雙邊合作。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應致力於(yu) 服務各自經濟發展和民眾(zhong) 的現實利益。就意中經濟合作而言,考慮到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意大利向中國出口更多工業(ye) 機械和設備的潛力巨大。從(cong) 中國方麵看,幾十年來,中國進口商對意大利的產(chan) 品已相當了解,中國的生產(chan) 鏈和消費市場也有相應的需求,增加來自意大利的進口有助於(yu) 促進雙邊貿易平衡。另外,中國根據自身需要增加進口意大利的葡萄酒、農(nong) 畜產(chan) 品和食品,對雙方也是互利互惠的。
孫彥紅:近幾年,中國與(yu) 意大利關(guan) 係進入全麵發展的快車道。兩(liang) 國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濟、科技、社會(hui) 、文化等各領域合作穩步推進且成果豐(feng) 碩。2019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成功訪問意大利推動兩(liang) 國合作邁上了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新台階,其間兩(liang) 國政府簽署的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備受國際社會(hui) 關(guan) 注,也為(wei) 兩(liang) 國持續推進務實合作注入了新動能。2020年是兩(liang) 國建交50周年,兩(liang) 國在抗擊疫情中表現出的團結互助令人印象深刻。兩(liang) 國務實合作可以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新的成績。
白達寧:從(cong) 意大利方麵看,為(wei) 實現“一帶一路”倡議所描繪的偉(wei) 大願景,意中兩(liang) 國可在諸多領域加強合作。在物流方麵,意大利北部的的裏雅斯特港和南方的塔蘭(lan) 托港有望繼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之後成為(wei) 地中海地區的新海運樞紐,這些港口將因中國帶來的大好機遇而發生巨大變化。意大利還期待中國積極參與(yu) 其工業(ye) 領域的發展。為(wei) 了讓意大利各界了解相關(guan) 情況並進一步認識到與(yu) 中國合作的重要性,我建議中國方麵要通過意大利工商界、工會(hui) 和媒體(ti) 的參與(yu) 等渠道,對兩(liang) 國合作進展進行及時充分的宣傳(chuan) 。此外,如果中國企業(ye) 能夠在意大利進行更多綠色投資並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將是非常重要而明智的舉(ju) 措,因為(wei) 這可以更有力地說服意大利政界人士、企業(ye) 家和民眾(zhong) 相信中國確實是有益的合作夥(huo) 伴,從(cong) 而反擊美國宣傳(chuan) 的所謂“中國政府隻想以擴大影響力來征服全世界”。
此外,中國與(yu) 意大利在中亞(ya) 等地區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特別是關(guan) 鍵基礎設施合作的空間很廣闊。如果意中雙方找到在這些地區開展合作的良好模式,共享技術、工業(ye) 和金融能力,並實現與(yu) 當地政府和商業(ye) 部門共同投資,那將有力地回應個(ge) 別國家針對“一帶一路”的某些負麵看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