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幹微商當主播、開網店賣保險…戲劇人的半年待業腳本

劉臻 發布時間:2020-07-29 17:28:00來源: 新京報

  幹微商當主播、開網店賣保險…戲劇人的半年“待業(ye) ”腳本

  演員程悅(化名)看到日前北京市文旅局發布消息,“在有序開放、預約限流等防控措施的基礎上,經屬地政府同意,穩妥、有序恢複轄區內(nei) 劇院等演出場所”後在朋友圈中寫(xie) 道“這讓我又一次看到了希望!”這個(ge) “又”,源於(yu) 他六月初剛剛恢複新劇目排練,因北京第二波疫情的到來被迫叫停,最近他又把精力重新放在了保險銷售的兼職上。

  程悅的狀態如同現今大多數戲劇工作者的縮影,等待劇場重啟複工複產(chan) 的同時,也在跨界做些副業(ye) 維持生計。據不完全統計,在疫情期間,戲劇從(cong) 業(ye) 者的職業(ye) 轉型多集中在做微商、保險銷售、房屋中介、戲劇導演轉影視編劇等領域,短期性的跨界工作有如公司審計代辦、送外賣、滴滴快車、教育機構網課等,此外,演出機構也在不斷尋求自救與(yu) 轉型。盡管現在劇院得以重新開放,但涉及演出排練周期、提前售票手續、上座率無法覆蓋演出成本等問題,也許線下演出大規模開放還需要等一段時間。沒戲可演的日子裏,戲劇人靠什麽(me) 扛住生活?

  (編者注:此次采訪應受訪者要求使用化名,涉及的演出項目、劇場,應受訪者要求部分已隱去。)

  組建“戲劇人微商” 團隊

  小方與(yu) 小芳是一對夫妻,從(cong) 事戲劇行業(ye) 。二人分別畢業(ye) 於(yu)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及表演係,小方性格內(nei) 斂,在疫情之前,主要工作為(wei) 話劇導演,而開朗的小芳則為(wei) 話劇演員。他們(men) 告訴新京報記者,和其他同行一樣,在春節前,今年的很多演出項目就已確定,但目前這些項目已沒有任何進展。

  小芳2012年從(cong) 中戲畢業(ye) 後,這八年來一直活躍在話劇舞台。這兩(liang) 年,不僅(jin) 做演員,同時也開始向編劇和導演方向發展,做微商其實是之前就在做的副業(ye) 。“就算沒有疫情,我兼職也在做微商。朋友信任我,我賣出去的商品都會(hui) 親(qin) 身體(ti) 驗,所以從(cong) 分享給身邊好友,到最後成為(wei) 了品牌的代理人。很多人說疫情期間副業(ye) 成了剛需,我就是這句話的代表。”

  盡管不算新增職業(ye) ,但今年小芳做微商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過去做微商的目的是圖自己用便宜省錢,在這個(ge) 基礎上哪怕多掙一塊錢都很開心。疫情開始後,發現自己的副業(ye) 給了我其他的成就感,它能滿足部分人的生活需求,甚至可以一起共渡難關(guan) 。”

  在疫情期間,小芳也組建起了自己的微商團隊,很多都是戲劇同行。小芳告訴記者,她平時跟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大家現在壓力都很大,如果你相信我,我們(men) 就一起共渡難關(guan) ,因為(wei) 沒有人能比戲劇人更懂戲劇人此時此刻的恐慌。” 疫情期間一舉(ju) 帶出了“戲劇人微商團隊”的小芳,從(cong) 概念上講,她認為(wei) 自己並非專(zhuan) 業(ye) 型的微商。“我現在帶的團隊就像劇組一樣,裏麵既有演員,也有導演,有化妝師與(yu) 舞台技術人員。大家分工明確,思路清晰,我們(men) 的故事綜合起來就是一部舞台劇。”

  與(yu) 小芳比起來,丈夫小方選擇“跨圈”的職業(ye) 其實還是在創作領域裏。在得知自己年初定下的項目逐漸往後無限期推遲時,妻子小芳建議過他找點其他事情去做,“那時候也有朋友找到我,讓我創作些影視類劇本,我都回絕了。”小方坦言,自己放不下戲劇人的架子,戲劇畢竟是自己比較喜歡與(yu) 熱愛同時也很熟悉的領域。“大概又等了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心有了動搖,這才同意幫朋友寫(xie) 一些影視劇本。”

  作為(wei) 一名從(cong) 畢業(ye) 至今從(cong) 業(ye) 六年的戲劇導演,小方一直比較排斥“跨圈”發展。一方麵源於(yu) 自身的保守,另外他覺得“跨圈”之後,人脈、個(ge) 人經驗等方麵都有劣勢。但就算沒有疫情,轉型的議題始終困擾著小方。“隨著年齡增大,有了事業(ye) 與(yu) 家庭的雙重壓力。誰都知道做影視肯定收入方麵要比做戲劇理想,但作為(wei) 從(cong) 業(ye) 多年的戲劇人,一下子撕下這個(ge) 標簽真的很難。”

  但小方夫婦無論換做什麽(me) 工作,他們(men) 始終堅定:“隨著影劇院逐漸有序開放,未來時間上分配肯定會(hui) 發生改變,複工之後每天會(hui) 有排練或者演出,不會(hui) 像現在花這麽(me) 多精力做副業(ye) 。主業(ye) 永遠是主業(ye) ,不管賺多少錢,首先我是一個(ge) 演員,是一個(ge) 藝術從(cong) 業(ye) 者。”發稿前,小方夫婦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men) 暫停的演出項目又要開始恢複排練了,籌備數月的影視項目也開機在即,夫婦倆(lia) 很高興(xing) 。

  想重回排練廳的“保險銷售”

  文章開頭提到的程悅是位話劇演員,近些年在舞台上出演過很多角色。疫情開始後,程悅已經定下來到四月底前的全國巡演被取消,作為(wei) 演員,檔期大多都是提前製定,一旦取消就意味著失業(ye) 。眼看著身邊的朋友有的成了微商,有的做推銷理財,也有人甚至公開求職,他決(jue) 定嚐試成為(wei) 一個(ge) 保險銷售。這幾個(ge) 月做下來,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很多人眼裏,藝術工作者幾乎都是夜貓子,來北京那麽(me) 多年,從(cong) 沒想過有天要早睡早起,要按照與(yu) 客戶約定的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踏入保險行業(ye) 之後,程悅首先學會(hui) 的第一課,便是主動跟身邊人建立聯係,雖然看上去隻是跟老朋友們(men) 聊聊天,但對程悅而言卻是最困難的環節,“我覺得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一旦聊起跟保險相關(guan) 的話題,難免會(hui) 讓對方產(chan) 生芥蒂,”但這個(ge) 擔憂並沒有出現,“身邊的朋友得知我的現狀都很支持這份工作,也主動幫忙介紹身邊有意願投保的朋友認識,剩下的隻要主動跟人聯係交談,學會(hui) 不放棄是我這幾個(ge) 月來最大的收獲。”

  程悅清楚地記得,入行初期在朋友圈發送第一篇保險產(chan) 品廣告時,竟猶豫了將近一整天,“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他甚至在文字的第一句寫(xie) 道:“我曾是一名話劇演員。”他覺得這句話寫(xie) 出來,並非是要博得同情,更多是心有不甘。“還好最後收到的都是朋友的熱情鼓勵,戲劇人正在麵臨(lin) 的困境我們(men) 彼此都心照不宣。”

  程悅覺得跟其他人比起來他還算幸運的,因為(wei) 上半年他還被召回排了一周的戲。自北京應急響應級別再度從(cong) 二級降為(wei) 三級之後,程悅覺得,自己離結束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日子不遠了。“以前在學校上表演課,老師常說‘戲劇源於(yu) 生活,高於(yu) 生活’。而我卻在這段時間悟出了後半句,生活遠比戲劇殘酷得多。”

  舞台監督成為(wei) 動漫模型主播

  作為(wei) 一名資深舞台監督的WHISPER,對上述人員這幾月來經曆的一切表示感同身受。WHISPER是一名“北京土著”,沒有租房壓力,所以過去幾個(ge) 月,在減少娛樂(le) 活動與(yu) 沒必要的生活開銷之後,他覺得“生活上總還是能過得去,比起其他的同行,自己幸運得多。”

  三月末,參與(yu) 的戲劇製作方通知他,取消原定於(yu) 上半年進行的十餘(yu) 場全國巡演計劃,WHISPER的危機感開始在潛意識裏冒出頭來。為(wei) 了減輕未來生活的壓力,在疫情初期,他開始幫朋友做了一些公司審計的工作。“這些審計工作,若按照流程,新人半天時間就能上手,因此對我來講非常簡單。” WHISPER很清楚,眼下嚐試新工作,也就是臨(lin) 時“破圈”, “主要還是為(wei) 了有收入。看著身邊一起從(cong) 業(ye) 多年的夥(huo) 伴,知曉彼此的艱難,卻不曉得如何去安慰。”

  本職工作以外,WHISPER也是一名十足的動漫模型迷,聽他聊起模型總要比聊戲劇興(xing) 致更為(wei) 高漲。目前他正與(yu) 幾個(ge) 一起玩模型的朋友籌建自媒體(ti) 平台,主要以直播與(yu) 拍攝小視頻形式為(wei) 主,為(wei) 大家普及模型知識。至於(yu) 這個(ge) 平台未來的走向,並不清晰,但這也算是基於(yu) 自身興(xing) 趣愛好上的新機遇。“無論怎麽(me) 轉型,大家最終還是要回到劇場從(cong) 事本職工作,隻是現在需要一些耐心。隻是我會(hui) 有點擔憂,劇場複工,演出恢複後,還有多少人能回來?但看到電影觀眾(zhong) 這麽(me) 支持影院,我也算看見了希望。”WHISPER 表示。

  演出公司打造電商品牌

  相比起戲劇人,演出機構或者演出經紀公司在疫情期間,思考“自救和轉型”的問題更為(wei) 迫切。音樂(le) 品牌戰馬時代創始人劉釗告訴新京報記者,即使沒有疫情,“自救和轉型”也是公司探討未來發展時,時刻掛在嘴邊的話題, “作為(wei) 一家從(cong) 事演出行業(ye) 的公司,‘危’和‘機’是永遠存在的。戰馬時代從(cong) 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地求生、求變,從(cong) 唱片發行到演藝經紀,再到新媒體(ti) ,再到今天的電商和教育,沒有停止過變化。演出恢複後,我們(men) 隻會(hui) 變得更強大,因為(wei) 我們(men) 又長出了幾條腿,可以走得更穩,跑得更快。”

  在疫情期間,戰馬時代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品牌“美好製造”,由此形成了與(yu) 用戶的聯結。該項目負責人戰馬時代企劃總監曾曼青介紹說, “通過自媒體(ti) 和演出聚集起來的受眾(zhong) 有著相近的審美標準和消費習(xi) 慣,除了音樂(le) 之外,也有其他生活方式類的需求,而演出的體(ti) 量和頻次相對有限,所以就想到做自己的店鋪,讓大家更多地駐足,同時也可能成為(wei) 新的盈利點。”

  曾曼青覺得戰馬的店鋪不會(hui) 照著淘寶、京東(dong) 這樣大而全的平台方向發展,公司的定位還是在細分領域,注重文藝品牌的調性,起步階段是先和有過合作基礎的品牌聯手,如例外服飾、後浪圖書(shu) 、中信出版社等,希望能通過這個(ge) 平台互相成長。

  此外,戰馬時代作為(wei) 一家音樂(le) 演出經紀公司,疫情期間也開啟了線上課程知識付費的轉型。這是戰馬時代運營總監崔文嶔醞釀已久的計劃,“經過前麵幾年的積累,我們(men) 的新媒體(ti) 儲(chu) 備了大量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做課程是對這些內(nei) 容的深度挖掘和升級。新媒體(ti) 突出的是時效性和娛樂(le) 性,有時會(hui) 故意使內(nei) 容碎片化。我們(men) 發現很多讀者也特別渴望更加係統性的知識梳理和延展,所以就想到做課程,音頻比起文字更容易在線上傳(chuan) 播和收聽。”據崔文嶔介紹,目前該項目剛剛起步,戰馬時代和三聯中讀合作了一係列小課,大致每一至兩(liang) 個(ge) 月會(hui) 有一個(ge) 新的內(nei) 容上線,不局限於(yu) 音樂(le) 領域;在喜馬拉雅上還做了“走馬電台”,每周末更新,是免費的電台節目,推介有特色的音樂(le) 家和作品,新內(nei) 容還將不斷拓展。

  概括公司這半年的轉型,劉釗覺得,這是在公司開源節流、保證生存基礎之上,從(cong) 最初的垂直領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嚐試。“迎接行業(ye) 的複蘇,需要持續麵對的困境不少,比如市場的活躍度和消費力,畢竟演出不是所謂的剛需產(chan) 品,恢複起來要慢一些,另外,我們(men) 以往大部分的項目是涉外演出,現在國外的藝術家入境還不太現實,這種影響很可能要持續到明年。”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