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多措並舉推進“老有所養”:托起幸福“夕陽紅”
中新網長春7月29日電 (譚偉(wei) 旗)抬腕、踮腳、轉身……長春連日來的陰雨天氣沒有影響到王鳳秋的好心情,配合著活力舞曲,舞池中央的她又找到了年輕時的感覺。“之前從(cong) 沒想過老年生活竟如此豐(feng) 富。”排練結束後,王鳳秋對記者說。
和許多老夥(huo) 伴一樣,王鳳秋在退休後選擇到當地一家養(yang) 老機構生活。帶領夥(huo) 伴們(men) 一起排練舞蹈節目成為(wei) 她最近“最重要的事”。
數據顯示,長春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0萬(wan) ,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2%。官方表示,長春市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hui) 。
為(wei) 此,近年來長春市大力開展政府購買(mai) 服務、提高養(yang) 老機構服務質量、提高惠老補貼標準……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養(yang) 老問題。記者從(cong) 長春市民政局獲悉,該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養(yang) 老補貼從(cong) “補磚頭”“補床頭”向“補人頭”轉變,將原非營利性養(yang) 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合並為(wei) 綜合運營補貼,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
長春市現有各類養(yang) 老機構476家,床位4.7萬(wan) 張。長春市民政局副局長冉明表示,這項政策有利於(yu) 養(yang) 老機構長期穩定運營,持續為(wei) 老人提供服務。
長春市還針對養(yang) 老機構開展了等級評定,評選出2A級以上養(yang) 老機構54家,以等級評定促進養(yang) 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在長春仁大醫養(yang) 中心活動室,記者看到一位老人專(zhuan) 心致誌地練著毛筆字。“我覺得在這裏過得很舒適,娛樂(le) 生活豐(feng) 富,夥(huo) 伴多,彼此間也聊得來。”81歲高齡的宋洪德對記者說。
另據記者了解,長春市每年投入1400餘(yu) 萬(wan) 元,為(wei) 近萬(wan) 名特困、低保、失能等10類特殊和困難老人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標準購買(mai) 居家養(yang) 老服務。目前已累計提供服務13萬(wan) 餘(yu) 單,在滿足老人居家養(yang) 老服務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居家養(yang) 老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
長春市南關(guan) 區曙光街道東(dong) 電社區提供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頗具代表性。“這裏為(wei) 老年人提供體(ti) 檢和娛樂(le) 服務。”65歲的周雲(yun) 霞對記者說,她經常和夥(huo) 伴們(men) 一起打乒乓球、看雜誌,身心都得到了照顧。
近幾年,長春市不斷調整高齡補貼標準,對80-89周歲城鄉(xiang) 低保老年人,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90-99周歲老年人,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100周歲以上老年人,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600元。
冉明介紹,下一步將探索養(yang) 老機構差異化補貼政策,激勵養(yang) 老機構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整體(ti) 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