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7月無台風或將打破曆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台風“缺席”

申敏夏 王美麗 黃彬 發布時間:2020-07-29 17:43:00來源: 中國氣象局網站

  7月無台風近71年來首次 大數據揭秘為(wei) 何台風“缺席”

  專(zhuan) 家顧問:中國氣象局台風與(yu) 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王永光

  采訪人: 中國氣象報記者 申敏夏 王美麗(li) 黃彬

  往年7月在天氣舞台上常見的台風,卻在今年“缺席”了!

  自2020年第1號台風“黃蜂”5月12日形成、2號台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台風出現。7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ge) 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能發展成台風的可能性卻不大。

  如此一來,今年7月是否會(hui) 成為(wei) 有曆史記錄以來的首個(ge) “空台”7月?造成今年迄今為(wei) 止台風活動受抑製的主要原因是什麽(me) ?後期台風活動趨勢如何?

  曆史罕見!7月無台風將打破曆史紀錄

  從(cong) 常年來看,7月屬於(yu) 台風活躍期,甚至有不少台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7個(ge) 台風生成。但是今年,台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jin) “遲到”,而且“出勤率”很低。截至目前,今年隻有“黃蜂”和“鸚鵡”兩(liang) 個(ge) 台風生成,常年7月平均生成台風4.1個(ge) 。

  不僅(jin) 如此,從(cong) 1949年以來,目前還未發生過7月“空台”的情況。此前再“不濟”最少也有1個(ge) 台風生成,分別出現在1954年、1957年、1985年和1998年。據統計,曾經有4年7月生成過8個(ge) 台風(分別出現在1967年、1971年、1994年、2017年)。如果7月底前仍無台風生成,是非常罕見的。

  不活躍!今年以來台風生成與(yu) 登陸顯著偏少

  7月極大可能“空台”,反映了今年目前為(wei) 止台風不夠活躍的特征。常年來看,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上和季風活動的增加,通常7月份台風活動會(hui) 有明顯增加。

  在全年都有台風活動的西北太平洋上,台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征,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根據1949年至2019年台風數據統計,7月份生成的台風個(ge) 數在全年占比15.2%。

  1949年至2019年逐月平均生成台風個(ge) 數

  然而今年,不僅(jin) 僅(jin) 是7月台風活動減少甚至“缺席”,自今年1月以來,台風活動就顯著偏少。

  根據大數據顯示,近30年1月至7月平均生成台風的個(ge) 數是8.1個(ge) ,其中生成個(ge) 數最多的是2015年(13個(ge) ),生成個(ge) 數最少的是1998年(1個(ge) )。與(yu) 曆史同期相比,今年1月至7月台風生成總數偏少6.1個(ge) 、約75%,為(wei) 1949年以來除1998年以外生成台風最少的年份。

  此外,今年隻有第2號台風“鸚鵡”於(yu) 6月14日登陸廣東(dong) 陽江,今年1至7月台風登陸總數較多年平均2.3個(ge) 偏少1.3個(ge) ,為(wei) 1949年以來除1951、1975和1997年以外登陸台風最少的年份之一(1951、1975和1997年同期1至7月無台風登陸我國)。

  今年7月台風緣何缺席?

  為(wei) 何今年台風如此不活躍?專(zhuan) 家表示,台風生成個(ge) 數的多少從(cong) 氣候角度上講,與(yu) 海洋熱力狀況、季風的活動、大氣低頻振蕩等因素有關(guan) ;從(cong) 天氣角度上講,則需要高海溫、高濕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力條件,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動力條件。

  但是對於(yu) 今年來說,副熱帶高壓是抑製台風生成的“幕後黑手”。而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偏強,則與(yu) 厄爾尼諾和印度洋熱帶洋麵海溫異常偏暖密切相關(guan) 。

  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麵積偏大,台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麵為(wei) 副熱帶高壓所控製,由於(yu) 副熱帶高壓一般為(wei) 下沉氣流,對流活動受到抑製,缺乏台風生成的必要條件。

  氣候統計顯示,近70年來,上半年生成台風兩(liang) 個(ge) 以下的年份有16個(ge) ,其中與(yu) 厄爾尼諾事件相關(guan) 的年份就有11個(ge) 。1973年、1998年、2016年上半年無台風生成,都發生在強甚至超強的厄爾尼諾事件背景下。

  此外,今年夏季,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偏弱,越赤道氣流異常偏弱,使得“推動力”不足;且5月下半月以來,南海季風異常偏弱,同時由於(yu) 副熱帶高壓異常導致其南側(ce) 廣闊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為(wei) 強勁的偏東(dong) 風所控製,季風槽難以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形成,因此南海及菲律賓以東(dong) 熱帶洋麵對流雲(yun) 團活動也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於(yu) 台風的生成。

  華南多地高溫幹旱亟需台風 “滅火”

  台風來臨(lin) ,狂風暴雨;台風缺席,高溫幹旱。

  一般來說,台風的災害主要是伴隨的狂風暴雨,以及引發的次生災害;台風的潛在收益是緩解旱情,緩解酷暑和電力需求,增加漁業(ye) 產(chan) 量,調節氣候和淡化海水等。事實上,台風的多少並不是作為(wei) 衡量災害多少的標準,也與(yu) 具體(ti) 台風的影響程度和當年的氣候背景相關(guan) 。

  從(cong) 全球來看,如果沒有台風,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dong) 南亞(ya) 和美國東(dong) 南部將會(hui) 失去1/4以上的降水,淡水供應甚至可能會(hui) 出現緊張。

  若沒有台風來“趕走”高溫,靠近赤道的熱帶、亞(ya) 熱帶地區將會(hui) 更熱,地表幹旱將更加嚴(yan) 重。同時寒帶將會(hui) 更冷,溫帶將會(hui) 消失。

  今年因少有台風光顧,從(cong) 6月以來,華南多地高溫不斷。截至7月23日,福建福州已出現33個(ge) 高溫日,海南海口已出現40個(ge) 高溫日。

  專(zhuan) 家分析,一直到7月底,華南的高溫悶熱天氣都將持續。雖然副高可能出現階段性北抬,但對華南的高溫緩解作用不大。若想“滅火”,隻能期待一場台風或一場妥妥的透雨。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華南小夥(huo) 伴還需注意防暑降溫。

  台風正在路上!8月台風最頻繁

  如果7月沒有台風生成,這也並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台風活動會(hui) 趨弱,也不排除海洋積蓄能量“憋勁兒(er) ”待發。

  如今,北半球逐漸進入盛夏時期,全球也進入台風高發期。目前,中太平洋夏威夷西北方有一個(ge) 熱帶風暴“道格拉斯”(Douglas)活動,預計“道格拉斯”將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將於(yu) 今天下午漸減弱消失。

  根據最新的大氣環境和海洋狀況監測信息,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風將逐漸趨於(yu) 活躍,預計將有1-2個(ge) 台風生成,其中1個(ge) 可能影響我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

  統計分析表明8月為(wei) 台風活動最為(wei) 頻繁的月份,曆史平均有5.7個(ge) 台風生成,其中生成數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10個(ge) ),生成最少的是2014年(1個(ge) ),其中1998年8月有3個(ge) 台風生成。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風個(ge) 數為(wei) 4至6個(ge) ,較常年同期(6個(ge) )略偏少;登陸我國的台風個(ge) 數為(wei) 2至3個(ge) ,較常年同期(2個(ge) )略偏多。氣象部門將密切監測台風動態,做好相應預報服務工作。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